張小燕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對策
1.根據所讀材料的題材、體裁采用相應的方法
閱讀教學的需要從閱讀目的、理解深度和理解方式諸方面給學生以指導。對學生閱讀過程的指導應盡可能根據各種不同的題材設計不同的閱讀要求,培養學生各種閱讀技能。科學地設計練習,訓練閱讀技巧可以把學生的閱讀訓練分為兩類:一類以開闊學生視野、閱讀欣賞為主;這類材料應配以少量題目,一般以事實細節題為主,用以檢查學生對材料的一般理解程度。另一類是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訓練,這些技巧可以包括:抓主旨大意、抓特殊細節、根據上下文猜測詞義、推斷隱含意義、辨認語段過渡等,這一類訓練不應滿足于向學生提供一般閱讀理解力的檢測性題目,而應提供訓練性題目,有目的、有重點地引導學生使用某項閱讀技巧;這類題目應讓學生讀前先看,以便帶著目的、根據要求去讀。經過長期、細致、科學地閱讀訓練,課堂課外教學的有機結合,相信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在閱讀新聞報道時,應要求學生根據新聞標題,用查讀的方法快速從語言材料中查找到新聞的主要內容(如來源、時間、地點、所涉及的人物、數據等)。這種閱讀需要學生直接準確地查獲所需的信息,信息查找完畢,閱讀理解過程也就基本結束。應當指出的是,即使在同一篇文章中,也可以根據理解層次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在閱讀中,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運用語言、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幫助理解閱讀材料。
2.增加語言閱讀量,拓寬英語閱讀時空
閱讀課的課堂教學內容絕不能只停留在封閉的教室、薄薄的一本書里,而是要面對更廣闊的社會生活,以拓寬閱讀內容視角,擺脫傳統的英語閱讀教材的束縛,以提高學生的能力素質。教師需要不斷采集具有時代鮮活力的語言信息資料,引入英語閱讀教學課堂。無論是哪一種語言的習得都需要相應書籍閱讀的文化積淀,才能厚積薄發,廣泛博學,給人以理性思考的空間。
英語課外閱讀,作為課堂閱讀教學的繼續和延伸,是鞏固課堂閱讀教學成果、培養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通過大量地、長期地閱讀,不斷補充新信息,發現閱讀方法,掌握閱讀技巧,以擴大自己原有的知識結構,提高閱讀水平。
首先從材料的選擇上,放棄以往常用的短文閱讀理解,結合學生的興趣特點、接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廣泛開拓題材范圍,從新近出版的英文報刊、雜志上精選閱讀材料,如新東方英語的詞匯量很大,涉及各個方面,對擴大詞匯量,獲取信息很有幫助。這些材料的特點之一是題材多樣,內容豐富,有:英語國家歷史、文化背景類;文化、教育類;體育賽事、明星人物類;時事、新聞報導類;幽默故事類。特點之二是文字難度適中,篇幅長度靈活,如有的文章僅為二三百字的新聞報道,有的則是近千字的事件描述。特點之三是把握時代特色,選擇那些能吸引學生的文章,這樣的選材使學生學習的興趣性和主動性都有了明顯的提高。
其次,英語閱讀的新形式——網上閱讀
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的普及為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提倡網上閱讀,可以對學生進行自主讀書訓練。自主學習是多媒體網絡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根本特征。通過網上閱讀,可以培養學生自主讀書,教會學生自我學習。我們可以利用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提供的交互式閱讀材料,以及理解這些材料的圖形、圖像、動畫、聲音和問題設計等,對學生進行個別化學習,使學生的認知活動始終接近與之相適應的“最鄰近發展區”,實現本質意義上的“因材施教”。
二、應對閱讀測試,培養閱讀技巧
1.學會快速閱讀
用判斷推理等閱讀技巧準確理解材料的意圖、風格、具體章節以及詞匯。這就需要考生在平時的學習中善于總結經驗,充分利用好每課后快速閱讀練習,力爭找到適合自己的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如考生常會碰到一些復雜的句型結構(如關系從句、復合結構),一時無從下手而極大地影響閱讀速度。這就要善于尋找句子的“核心”(主謂結構)。
2.學會尋找借代關系
一篇文章不是由孤立的句子組成的,而是一個連貫的有機整體,是由相關主題織成的網絡,為了保持文章的連貫性,文章通篇在詞匯上、主題思想上相互指代、相互關聯、相互對應。所以,要真正理解一篇閱讀材料,必須弄清楚材料中詞匯的先后照應、詞匯的下位關系、同義詞、詞義對比等。
3.掌握推測生詞詞義的方法
(1)構詞方法;(2)語法結構;(3)語境或上下文線索;(4)學習者的一般知識。在學生對課文理解的基礎上,檢查學生對生詞的猜測情況。
4.幫助學生分析語篇結構和文體特征
三言兩語,要少而精。
(作者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十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