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杜耀華
(作者是《東莞時報》視覺部主任)
傳統媒體經營的壓力之下,自2013年開始,相當一部分報紙開始不約而同地減版。特別是周末和節假日,減版量驚人。一些報紙延長節假日停刊時間;一些報紙的節假日版數不足日常版數的十分之一。減版沖擊了美術設計的正常工作安排,也給隊伍管理帶來壓力,而更為重要的是,減版所開啟的薄報時代也讓報紙競爭處在一個相對弱勢的狀態中。
如何在競爭中展現紙媒的比較優勢?如何挽留住讀者?如何展現紙媒的生命活力?這是擺在全體報人面前的大難題。從這個大角度來審視美術編輯的任務,我認為,“如何在有限空間里重新打造讀者的閱讀利益?”是美術編輯要探索解決的問題。
《東莞時報》的視覺設計在國內享有較好聲譽,一直堅持超前、領先的設計理念,但面對減版導致的薄報時代,依然有自己的困惑。借助《東莞時報》今年3·26改版,我們綜合考慮讀者的閱讀習慣和互聯網所界定的閱讀風格,結合紙媒傳統優勢,大膽地利用有限空間實現“寬閱讀”“厚閱讀”的設計理念,以適應讀者要求,展現媒體生命力。在紙媒和全媒體之間建立一個有效通道。
我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與微博、微信和門戶網站相比,任何報紙都無一例外地歸入薄報行列。之所以“薄”是因為紙媒與新媒體相比,內容更新頻率、內容容量均處于劣勢。
但紙媒優勢并未被完全摧毀。與新媒體相比,傳統紙媒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在2013年,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掏出2.5億美元收購虧損的《華盛頓郵報》,正是看中了紙媒所隨附的人群價值、通道價值和閱讀價值。由此不難看出,傳統媒體并不存在嚴重的閱讀危機,但的確存在傳播方式老化問題。傳統媒體若要繼續保持活力,就需要打通紙媒與全媒體的關聯。在這一過程中,視覺設計的邏輯出發點在哪里?
傳統媒體的定位轉變之后。報紙閱讀體現出了一個“快”字和“易”字,二次閱讀和延伸閱讀則實現了“寬”“厚”“多”,形成傳統媒體帶領新媒體一體發展的格局。
在設計上,我們改變了《東莞時報》的閱讀定位,讓《東莞時報》在閱讀上實現了三種價值。
首先,必須保證《東莞時報》作為傳播當地新聞權威的特質。
第二,將《東莞時報》打造成寬閱讀和厚閱讀的平臺。讓《東莞時報》的傳統讀者能從《東莞時報》這一平臺走向我們的新媒體平臺,進行二次閱讀和延伸閱讀。我們將二次閱讀定義為換平臺閱讀,即讀者從傳統媒體換到新媒體來進行閱讀;延伸閱讀即立體閱讀,使讀者從閱讀一條新聞開始,通向背景閱讀、多媒體閱讀及相關資訊閱讀。
第三,將《東莞時報》變成為互動平臺。讀者可以通過新媒體來向報紙報料,通報信息,也可以通過新媒體來發表自己的觀點,推動全民書寫,最后,將這些內容呈現在傳統媒體上。
報紙要實現厚閱讀和寬閱讀,最終需要落實在視覺設計上。在保留《東莞時報》傳統設計風格的基礎上,有意識地推進閱讀模式的版面設計創新。
一方面,在報紙視覺設計上,《東莞時報》著重實踐平行閱讀的設計思路,為讀者提供多種方式的快閱讀。美術設計的最終目標是根據讀者閱讀環境提供最合適的閱讀方式,基于這一點,《東莞時報》在六周年的改版設計上,依據讀者的快閱讀習慣,進而分析閱讀時間的特點,巧妙地推出平行閱讀的設計概念,吸引讀者深閱讀,從而達成厚閱讀的目標。
所謂平行閱讀,是指在設計某條新聞的版面時,平行地進行標題閱讀、提示閱讀、欄題閱讀、圖塊閱讀、正文閱讀的設計。平行閱讀的設計思路表現為一種遞進的閱讀關系,第一級是吸引讀者閱讀,避免讀者失去對紙媒的閱讀依賴;第二級是吸引讀者多讀一點,讓讀者的眼睛在報紙上多停留幾秒;第三級是吸引讀者產生興趣,更立體全面地了解新聞全貌;第四級是促使讀者去了解新聞的相關背景和來龍去脈。
在這種設計概念下,讀者可依據自己的時間,選擇自己喜愛的任意一種閱讀方式,每種方式都可以大致了解新聞的內容。平行設計體現了不同亮點和不同閱讀利益,給予讀者根據自身情況自由選擇的權利。
平行閱讀設計更多地是出于適應讀者閱讀變革的需要,平行閱讀的分類設計之間既獨立又相互呼應,真正起到吸引閱讀、方便閱讀和深度閱讀的作用。在閱讀發生巨變的當下,傳統的美化版面思路應讓位于適應讀者閱讀變革的視覺探索。
另一方面,《東莞時報》將源自新媒體的文字內容大量納入版面設計中。這些新內容包括讀者反饋、讀者觀點以及讀者信息等。同時,把二維碼、微博及鏈接方式一體呈現,使讀者的閱讀體驗由單向閱讀轉為雙向互動,從單一的讀報模式轉向讀微博、讀微信和看網站、看視頻等多種閱讀方式,從單一新聞閱讀轉向讀知識、讀信息和讀資料的平移,從而滿足了讀者立體閱讀、深度閱讀的需求。
美術編輯部是決定媒體產品品相的最后一道工序,美術設計工作的每一次創新,現在都很難在領域內得到完成,平行設計和跨媒體設計的理念最終能否在報紙上得到體現,最基礎的工作都需要報社領導下決心,編輯部門思路做出轉變。只有在理念上達成了一致,設計要件齊備充足時,平行設計和跨媒體設計才有可能最終完成。
《東莞時報》六周年的設計是一個集體創新和努力的結果。在決定改版的美術設計思想時,總編輯、執行總編輯親自聽取匯報,并給出具體的改版意見,而相關部門應改版的要求,在新聞處理和要素準備上給予積極配合。《東莞時報》六周年的改版設計更現代,也更接近新聞變革的實際,不僅體現美術專業的要求,更體現出當下閱讀大的大變化。
通過這一次的改版實踐,我們認為,在全媒體的歷史發展時期,紙媒需要做好與新媒體對接的準備,最務實的思路是從滿足讀者全面閱讀需求的角度來創新業務;美術編輯要站在對接新舊媒體的中間地帶去完成視覺設計的變革,要立足于專業,更要符合于歷史發展的規律,要從大新聞、大專業的角度,推動新聞工作的流程再造,使美術設計由美化版面變為真正服務于當下新聞閱讀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