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飆
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因課程本身的特殊性,就使得學生和教師對其都有誤解。教師會在課外花大量時間精心備課,卻因為教學理念沒有改變而使課堂教學依然以沉悶為主,本應充滿靈動的思想品德課堂變得了無生趣,教學效果也就不能盡如人意。隨著中考思想品德考試模式的改革,這樣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已經無法滿足現在學生的知識需求。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是我們師生都真正需要的呢?共識是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產生令師生都滿意的教學效果。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應該把思想品德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體驗有機聯系起來,使課堂學習的主體者——學生能夠循著知識產生的脈絡去準確把握學習內容,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應用。思想品德教學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原有生活體驗,巧妙進行課堂教學情境創設,為學生創造濃厚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快、和諧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才能促進學生進步。教育信息化的發展,既為教學提供了各種現代化的教學媒體,也為教學活動提供了各種資源,使得情境化教學成為思想品德課堂一道靚麗的風景。
一、巧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課堂“活”起來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要努力使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過程變成一個愉快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在情感升華中獲得水到渠成、揮之不去的穩定的學習態度和興趣。思想品德教學的載體可以說是多元化的,應用各種鮮活的案例可以培養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為實現思想品德學科的最終目的創造便利條件、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講授“心中要有桿秤”一課時,我特別設計了一個當前關于“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熱門話題討論,學生立刻分成了兩派開始激烈的爭論,從而對正義和公平有了深刻認識。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良好的開端卻是成功的一半,本來略顯枯燥的思想品德課堂也就不再那么令學生望而生畏了!
二、模擬情境,營造學習氛圍,讓課堂“美”起來
美國著名情境認知研究專家布朗、科林斯和杜吉德說過:學習和思維都是基于情境的,它們不能孤立地鑲嵌在個體的大腦之中,而是通過情境中的文化活動或工具發生在人類的大腦中。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運用一定的手段進行情境的再現,達到形象地反映事物的特點。有時候不利用圖畫或課件來創設模擬情境,學生很難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充分理解文本所講內容。而沒有良好學習氛圍的課堂教學是很難吸引學生的,課堂也就“美”不起來了。因此,我在教學“多一點情趣 多一點高雅”這一課時,采用了播放張藝謀的《印象劉三姐》片段、學生參加本鎮桃花節活動的錄像片段等,營造了溫馨的教學氛圍。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可以是導演也可以是導游,運用語言描述、音樂渲染,模擬表演,代人物言說、再現生活、現代多媒體等形式營造出思想品德文本中所述環境與氛圍;而學生通過眼前形象和實際感受,聯系已經積累的經驗,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教學情境豐富而逼真起來,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美景與意境中受到感染、熏陶。
三、渲染情境,引起情感共鳴,讓課堂“暢”起來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情境教學十分講究直觀手段與語言描繪的結合。因此,教師要注意調動自身的情感儲備,引導學生與文本中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而直接激發學生熱愛美好事物、憎恨丑惡東西的情感。初中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有旺盛的求知欲,相對于思想品德教材的正統來說,他們有時候更愛聽愛看帶有趣味性的故事。我們教師正好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穿插與文本有關的社會新聞和熱點,調動學生的情感認知,讓學生為之所動,為之所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課堂氛圍就一下子被調節起來了。例如,在教學“擁護黨的領導”這一課時,本來學生對黨的性質、宗旨等理解比較困難。我首先在黑板上寫下“中國夢:尋夢——筑夢——圓夢”,當即引起了學生的關注,學生覺得原來文本內容也不是真的那么的單調枯燥和難以理解,使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達到理解了教學內容的意境,課堂教學就在無形中順暢起來。
四、空白情境,產生創新思維,讓課堂“富”起來
一個完整而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老師只是個組織者,設計者,引導者,而學生才是課堂的真正主宰,知識的自我建構者。創設情境的初衷是為學生提供線索起到一種喚醒或啟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處于某種問題情境中的人,會因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啟發,從而順利地解決問題。在情境化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候,有些老師會過分強調現代化技術手段,而游離重點忽視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造成學生對文本獨特體驗的缺失;濫用圖像代替想象,缺乏師生之間心與心的交流,限制了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對文本語境的再創造能力。
我在教授“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這一課時,設計了一個愛心贈送活動:讓學生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送給需要的同學。就在贈送活動結束時我說:“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現在把自己不需要的物品送給別人。”到這里故意停了一下,這時候教室里頓時沒有了聲音,然后我幽幽地問:“這違背了孔子的圣言了嗎?”這時學生舉手紛紛說開了:“我們送出了東西但沒有強加于人。”“我們送出的是別人需要的。”“我們送出的是幸福。”……很多同學都談了自己的感想。這就是課堂教學中“留白”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去馳騁想象,進行再創作活動。以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互為參照物,辨別美丑善惡,從中尋找做人的道理與原則,使簡單的教學內容因為學生的思維創新而豐富起來,達到了思想品德課堂教學應有的目的。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陣地,不論何時,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目標不能改變。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一定是能引起學生的集中注意、有趣思考,引起學生尋求探索新知的積極性,同時也能為學生理解新知識提供感性材料。而情境化課堂就能為學生架起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渡的橋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讓學生在情境化的思想品德課堂中陶冶情操快樂成才。
(江蘇省張家港市港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