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仕勤
摘 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興趣,就能夠使他們愉快地進行體育鍛煉,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為其成才奠定基礎。
關鍵詞:身體素質;體育鍛煉;積極性;成才
在多年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我一直致力于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興趣,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取得了效果。2012年10月我對本校自己所任教的326位學生進行了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為:一周內課外鍛煉時間(合計)7小時以上26人,占8%;3.5小時~7小時78人,占23.9%;1小時~3.5小時98人,占30.1%;1小時以下124人,占比例38%。
為什么喜歡運動的學生人數不多、學生課外鍛煉的時間相對較少呢?據調查,主要原因是體育運動有一定的運動量,會消耗體力,比較辛苦,比較枯燥乏味,也存在不安全因素等等。另外通過調查發現:現在的在校學生,大多數課外活動是上網,這個結果令人震驚。同時也是直接導致了近10年來在校學生近視率一再攀高和身體素質連續下降的原因。如何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值得思考。
一、把思想動員和方法學習放在首要位置
2013年4月,本人又對自己任教的326位學生進行了另一項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為:①你喜歡的體育項目有哪些;②喜歡該項目的總人數;③所占比例;調查的結果為:喜歡足球的有5人,占1.53%;喜歡籃球的有52人,占15.95%;喜歡羽毛球的有95人,占29.1%;喜歡乒乓球的有22人,占6.75%;喜歡跑步的有68人,占20.85%;喜歡游泳的有53人,占16.26%;喜歡其他運動的有31人,占8.89%。
調查后,我對七年級某班37位學生進行訪問。設置的問題是:①為什么多數人喜歡羽毛球、籃球、游泳和跑步?②為什么只有極少數人喜歡足球?③為什么沒有人喜歡排球?訪問的結果是:喜歡籃球、羽毛球運動和喜歡游泳和跑步的原因與上一年調查的結果相同,沒有人喜歡排球運動的原因主要是很少看、很少接觸、課堂上沒有教學。
從這次調查訪問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經??梢钥吹降?,特別是自己所學過、掌握的運動是他們更愿意親近的運動。而沒有接觸過、一無所知的,興趣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本人認為:要讓學生自覺鍛煉,就要激發他們的興趣。比如排球,要介紹排球運動知識,要讓他們學會基本動作和技術方法,向他們講述女排精神。讓他們自己去查資料和圖片,促使他們對這一項運動多一點了解,增強興趣。
二、教師親自參與,做好示范引領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學生養成自覺鍛煉習慣之前,教師要經常加入學生鍛煉的隊伍。慢跑活動的過程會比較辛苦、枯燥和乏味,如果教師能參與他們的慢跑活動,與他們一起交流心得體會,分享運動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學生會對這一項運動產生興趣,從而自覺參加鍛煉。我本人喜歡羽毛球運動,經常參與學生的羽毛球練習,因此,學生主動參加羽毛球活動的人數越來越多。
三、發揮榜樣作用,讓學生有身邊的偶像和學習榜樣
通過調查了解,我們可以發現很多運動項目,在自己身邊的學生中就有表現很突出的。我們要對這些人進行宣傳,讓其他同學學習。特別是對那些一直堅持鍛煉的學生,一定要多進行正面的宣傳,發揮榜樣的力量。同時也讓體育鍛煉能力差的學生更加自信,產生良性循環。我們學校八年級某班就采用了這一做法,他們班上有幾個同學經常參加長跑活動,班主任把他們參加跑步的相片張貼在班上,給他們頒發“鍛煉積極分子”的證書,發揮榜樣作用。此舉很湊效,后來他們班上參加長跑鍛煉的學生越來越多了。
四、鼓勵后進,分析原因,逐個突破,正確引導
每個班總有一部分學生不太喜歡運動,尤其是女生居多。如果我們能弄清原因,找到突破口,就能改變這種狀況。他們當中有些學生由于時間安排不合理,擔心吃飯時間不夠,我們就要幫助他們制訂好時間表和具體計劃,并去監督、落實和檢查。有部分學生擔心運動可能會影響學習成績,我們可以講述身邊體育成績好、學習成績也很拔尖的學生的例子給他們聽。有個別同學找不到適合的項目,我們也要想辦法幫忙解決。這些不喜歡運動的學生如果能找到合適的項目、學會正確的方法,嘗到運動的樂趣,一定會自覺加入到運動隊伍當中來,并逐漸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五、多組織學生參加各類運動競賽
我班有一位學生平時不愛運動,家訪時我發現他家里放有羽毛球拍,于是我問他是不是喜歡打羽毛球,他說只是偶爾玩玩。恰巧該學期學校舉辦羽毛球比賽,我鼓勵他去參加,他說打不好,不敢去報名。我說我負責技術指導,會助你成功,他才勉強答應。我對他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課外指導訓練,在比賽中,他連續闖過兩輪淘汰賽,第三輪才被淘汰出局。此時的他有了一定的成就感,我及時對他進行了鼓勵,后來在羽毛球場上經常看到他活躍的身影。
六、爭取家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
時下家長更看重的是孩子文化課考試分數,而不夠重視孩子在其他興趣愛好方面的培養。通過家訪,我們發現家長對孩子的文化課較為重視,會想辦法鼓勵或強迫孩子去參加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像英語、數學、作文、音樂、美術等,而運動培訓幾乎沒有計劃安排。學生自己內心有想參加運動培訓的要求也不敢向家長提,怕被批評“不務正業”。為了改變部分家長不重視孩子體育鍛煉的現狀,我們通過家長會或家訪等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改變家長片面的觀點。爭取讓家長鼓勵自己的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甚至陪同孩子鍛煉身體,從而讓孩子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總之,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形成合力。如果社會各界能給學生鍛煉營造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地方政府和學校不斷增加體育運動的投入,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一定能得到更大的提高,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將是更多的身體健康具有美德的陽光少年。
參考文獻:
[1]李曉紅,賈桂琴.體育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J].現代教育科學,2009(4).
[2]裴小林.淺談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J].才智,2008(24).
(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