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布局自然、風格質樸、以水景為核心、紀念名人的功能突出4個方面總結了成都古典園林的特色。結合成都市構建田園城市的要求,探討了古典園林在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空間布局、建筑風貌、植物配置3個方面的應用問題。
關鍵詞古典園林;成都;田園城市;應用
中圖分類號S688;K928.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9-02644-02
基金項目四川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西華大學地方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中心資助科研項目(11DFWH0092)。
作者簡介張哲樂(1975- ),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從事旅游管理研究。
成都市于2009年底確立了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歷史定位和長遠目標,并在成都市“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將成都市建設成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笆澜绗F代田園城市”的構想是在霍華德“田園城市”思想的基礎上,將“超大型、現代化、世界級、田園城市”4個要素融入“全域成都”的發展目標中,力爭形成“自然之美、社會公正、城鄉一體”、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新型城鄉形態,并據此打造成都經濟區的區域一體化現代“田園城市群”[1]。盡管田園城市理論對成都的城鄉一體化改造有較高的參考價值,但由于時代背景的局限,以及中英兩國在城市的形成、演變、發展等方面有較大的區別,不能全盤照搬外來理論,而是要因地制宜,將本土特色與田園城市理論更好地結合應用于成都的城市建設與發展之中,以避免新一輪“千城一面”的造城運動。作為巴蜀園林的代表,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成都古典園林中的“山、水、林、園”本身就是廣義田園中的生態用地和景觀元素,它們是體現成都地方特色的最好的景觀要素之一,也是高度融合成都傳統文化的集合體。因此,在成都建設“世界田園城市”的過程中,需要研究成都古典園林在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價值。
1成都古典園林的特色
成都古典園林起源于秦漢,興盛于唐宋,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成都園林是自然與人工的高度融合,大量人文景觀的交織,建筑群體布局的隨形就勢以及其對飄逸自然風韻的追求,都與北方皇家園林、江南私家園林有著很大的差異。它既沒有北方宮殿的雕梁畫棟、富麗堂皇,也有別于江南園林的曲折蜿蜒、精巧細膩,而是以古樸自然、粗獷大方、清幽雅秀為其獨特的風格[2]。
1.1布局自然成都古典園林在布局上效法自然,空間疏朗。大多數園林都坐落在城郊,與自然形成的山林、水田相鄰,因而沒有墨守成規,并未采用中國傳統的中軸線布局,而是呈現一種不規則的自然分布。同時由于園林所處的地勢原因,使園林開放性較強。
1.2風格質樸不論是成都的名人紀念園林,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望江樓公園,還是寺觀園林,如青羊宮、大慈寺、寶光寺,都帶有公共游覽性,與皇家園林、私家園林面向的對象和范圍不同,因此更接近民間,面對普通大眾,有一種平民化的質樸美感。這種平民化的風格反映在成都園林的建筑上,成都古典園林的建筑簡樸,大體上都采用川西民居一般的木架構結構,灰磚青瓦,樸素淡雅[3]。
1.3以水景為核心由于成都地區多為淺丘平原,降水豐沛,河流眾多,湖池星羅棋布,加上比較缺少皇家園林和江南園林那樣的疊石材料,因此成都園林很少疊石造山,而是以水造景,園中池沼眾多,水景成為其重要的景觀,著名的如萬歲池、摩訶池、浣花溪、江瀆池、東湖、桂湖等,可謂“無園不水”[4]。
1.4紀念名人的功能突出唐宋時期,許多著名的大詩人、大文豪、名學士或因生在四川,或因宦游入蜀,或因避難流寓,成都園林在造園時將紀念名人這一主題和功能深深地融入了園林深遠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特有的藝術魅力之中。如杜甫草堂、新繁東湖(唐李德裕)、崇州罨畫池(宋陸游)、新都升庵桂湖(明楊升庵)、望江樓(唐薛濤)等。以紀念名人為主的園林必然對普通大眾的開放性較強,不像北方皇家園林那樣禁衛森嚴,令人敬畏;也不像江南私家園林那樣高墻深院,與普通百姓無緣。
2應用途徑和方式
《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成都構建田園城市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節地節能、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則,加強基本農田、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保護,形成以中心城區為核心,以縣城、重點鎮為節點,以城鄉一體的交通、通信、公共服務和生態綠道等體系為依托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化空間結構和多層次、多功能“顯山、亮水、露田的生態體系”[5]。結合上述規劃,古典園林可以在世界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的空間布局、建筑風貌、植物配置3個方面得到應用。
2.1空間布局成都自秦漢建城起發展至今,形成了以古城垣為中心,一、二、三環路和繞城高速包圍的環狀圈層式和路網放射式相結合的城市空間布局?!冻啥际谐鞘锌傮w規劃(1995-2020年)》確定今后成都市城市結構將由單中心圈層結構向多中心城市發展,形成一個市級中心、兩個市級副中心、20個大區中心和若干居住區級中心。
將成都市作為一座大型園林,園林的回廊和游徑相對城市道路,園林的不同建筑相對城市的不同功能區,園林的院落相對城市廣場,可以按照古典園林的布局手法“園中園”來形成多維空間,在總體布局上運用分區的手法來創造各種空間,以滿足城市不同功能分區的需求。各個分區的特點和主題均有所不同,彼此之間又可以相互聯系。由于成都的名人紀念園林既是紀念名人的祠廟,又是供人觀賞游玩的風景名勝,所以常采用主體建筑沿軸線大致對稱布局、兩側散點式園林布局的形式,周邊以基本對稱的回廊或附屬建筑作為連接。成都田園城市的布局可以借鑒成都園林中的名人紀念園林布局理念,以當前成都的城市布局為例,可以南北向的人民路、東西向的蜀都大道為軸線大致對稱,兩側功能區以散點式布局,將市中心的天府廣場作為園林的中庭院落,利用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等環線,結合數條南北及東西對稱的道路相連接,構成一座大型的城市園林。同時在細節上,還可以參考成都園林的水景布局,利用成都水資源豐富的優勢,采用湖、河、渠等形式對各個功能區進行景觀的分隔。
2.2建筑風貌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全國各個城市的建筑特色逐漸趨同,原有風貌不斷消退,大廈加廣場的模式以及相似的建筑外觀成為城市建筑風貌的主流,以至于具有獨特歷史文化韻味的古建筑群被迅速推倒,許多具有地方傳統風味的文化名街相繼消失。目前全國已有多個城市和成都一樣,提出了建設田園城市的目標和規劃。為避免今后可能出現的新一輪“千城一面”,關鍵在于要體現城市獨有的建筑風格和特色。成都園林的建筑從尺度、色彩、結構等方面可以充分體現川西本土建筑的特色,要把成都建設成為有特色的田園城市,應當適當參考和借鑒成都園林的建筑風貌。
成都園林的建筑除了廳堂、殿樓等主體建筑外,也包含亭、廊、軒、榭等輔助建筑物。成都園林的建筑特色簡樸,顯現出一種平民化的風格。一個突出的共同點就是簡樸清純,以及其紀念性的功能在園林中自然形成的文雅古樸的氛圍,讓人感受到濃厚的文化底蘊。園林建筑大都采用川西民居一般的木架構結構,灰磚青瓦,色彩裝飾淡雅平和,絕少雕梁畫棟[6],既不像皇家園林那樣層樓重閣,金碧輝煌,也不像江南園林那樣曲廊深院,精巧別致。園林建筑幾乎全部就地取材,竹木石泥磚瓦,一如城鄉民居建筑,甚至有的建筑,如杜甫草堂的“少陵草堂”碑亭、新都桂湖亭,就用稻麥秸稈蓋頂,洋溢著川西田園竹籬茅舍的韻味。因此,要在未來的田園城市中體現成都本土特色,在城市建筑物外立面色彩上應采用以樸素淡雅的灰色調為本色的復合色,在建筑外觀上強調樸實無華,將川西民居輕盈精巧的建筑造型、因地制宜的建筑取材和濃郁的鄉土氣息融匯在建筑設計之中,以創造穩重、大氣、素雅、和諧的城市環境。
2.3植物配置要營造世界現代田園城市景觀,又要體現成都的本土特色,離不開對本土園林植物的選擇。選擇的原則應當是因地制宜、以鄉土植物為主,以突出成都濃郁的地方特色。植物多樣化是城市綠化的客觀要求,但必須有重點植物,因為它們不僅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景觀特色,還有適應性強,抗病蟲能力強,生長良好,栽培管理容易,深受市民歡迎等優點[7]。
除了分布最廣、深受成都市民喜愛的各類叢生竹外,目前成都園林植物中生長良好的鄉土樹種包括銀杏、銀木(大葉樟)、女貞等。在常綠植物方面,受成都市所處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影響,成都市的地帶性植被主要為亞熱帶東部偏濕性常綠闊葉林,包括山毛櫸科、樟科、山茶科、杜英科、金縷梅科等。此外,成都地區冬季日照少,且由于四周環山高空氣流滯緩,不利于城市污染物的水平方向輸送擴散。因此適當選用部分落葉植物,對增大光照量和擴散大氣污染物較為有利。因此,建議選擇以下樹種作為骨干樹種:雪松、銀杏、懸鈴木(法桐)、銀木(大葉樟)、女貞、廣玉蘭、羅漢松、欒樹、水杉、楓楊、皂莢、苦棟、臭椿、楓香、梓葉槭、紫藤、常春油麻藤、地錦(爬山虎)、凌霄等[8]。除了樹種外,成都園林自古以來就有栽花風尚,同竹一樣,不僅僅是因為成都地區有良好的自然條件,更與蜀地普通民眾或文人墨客對于花卉的喜愛之情是分不開的。梅花、茶花、蘭花、菊花、牡丹花、杜鵑花、紫薇花、海棠花、芙蓉花等都是成都栽培歷史久遠的傳統花木。成都的郊縣多花圃、花農,城市則多花園,尤其是在園林之中,各種花卉與其他本土綠色植被交織在一起,表現濃厚的古樸粗獷的自然色彩,充分體現了成都鮮明的地方特色。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深入發展,尤其是現代田園城市建設目標的明確,體現鄉村風貌的野生花卉也成為城市綠化景觀中一項有益的補充。目前成都市的園林綠化中,野花應用廣泛,種類繁多,如毛地黃、羽扇豆、大花飛燕草等[9]。
3結語
城市打造形象與營造綜合競爭力的關鍵在于凸顯特色。成都氣候濕潤,河湖縱橫,古樹名木遍布,名花異草繁多,自古以來“游賞之盛甲于西蜀”。優越的自然條件、雄厚的經濟實力、繁盛的游賞風俗、深厚的人文底蘊造就了成都獨特的園林發展特色[10]。所以,在建設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過程中,應該珍惜和利用寶貴的古典園林資源,將成都古典園林的元素與田園城市理論相結合,使具有本土特色的成都園林的布局、建筑、植被等特色盡量得到體現,以突出成都城市特色。
參考文獻
[1] 邵昱,童晶.國內外“田園城市”研究簡述及對成都探索構建“世界現代田園城市”的初步思考[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0(1):24-30.
[2] 曾宇,王乃香.巴蜀園林藝術[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0.
[3] 許志堅.論川西古典園林[J].中華文化論壇,2003(4):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