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樹庭
【摘要】小學生的語文感情朗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重要一環,感情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有助于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及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師可以采用范讀、多種形式朗讀等方法指導小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感情朗讀 指導 小學生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45-01
朗讀是學生用自己的聲音把對文本的理解感悟表達出來的一個過程。新課程基本理念要求:閱讀教學首先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帶著感情、讀出感情的朗讀,稱其為“感情朗讀”。感情朗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感,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美感,它能夠使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同時受到情感的感染和熏陶。低年級孩子由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較差,實際生活體驗較少,對他們來說,感情朗讀自然會有一定的困難。但低年級學生沒有多少心理和思維定勢,可塑性教好,模仿能力較強,形象思維比較活躍,這是進行感情朗讀的有利因素。下面我對如何指導小學低年級學生感情朗讀談一點粗淺的看法:
一、應特別重視做好教師的范讀。
真實的情感是朗讀的靈魂。為了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首先老師必須先“動情”,所以要指導學生讀出感情,教師在范讀時,一定要入情入境,做到聲情并茂,形象生動。要注意通過語調的升降、語氣的輕重、節奏的緩急以及邏輯停頓等,充分展示語句中特別是關鍵字詞間的情感意蘊,讓學生有意識的進行模仿、體會,從而激發他們的情感想象,培養他們的語感能力。同時教師在朗讀中還要通過眼神、面部表情、手勢、動作,把課文表達的喜怒哀樂直接傳遞給學生,讓他們直觀形象的進行感情體驗,強化他們的審美感受。如我在教學《紙船和風箏》為了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松鼠和小熊相好時的驚喜、快樂,鬧別扭時的難過、失落,以及云開霧散時的興奮、激動,從而領略到故事情節的波瀾起伏和主人翁情緒的陰晴變化,我決定通過身臨其境的范讀來感染學生。前半部分的描述語調平穩、語速稍快,當讀到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后,“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從這里開始情緒急轉直下,語速稍慢,飽含深情,讀出了松鼠和小熊的傷心感、孤獨感。當讀到“松鼠再也受不了啦,”語調提高,速度加快,此時,由于心理情感的投入使我的眼睛濕潤了。我的情感很快感染了學生,許多學生眼含淚花,他們都能隨著松鼠和小熊的喜樂而高興,也伴著它們的痛苦而憂傷,都表示很想像老師這樣讀課文。這時,給他們配上音樂,讓他們隨著松鼠和小熊的心情的變化來朗讀,自然,這種感情的體驗,又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二、充分調動和努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這是獲得情感體驗的必不可少的條件。出色的感情朗讀一定會伴有心領神會的體悟和合情合理的想象,感情朗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古詩詞高度凝練,字數有限,要把短短的幾行詩句的韻味讀出來,美感讀出來,從而進入作者所描繪的意境,就必須挖掘古詩中的藝術空白,啟迪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與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鳴,真切的領悟、品味其中的精微意蘊和無窮韻味。《村居》描繪的是村童們三五成群、迎著春風、放著風箏的快樂情景。詩的前兩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是楊柳醉春煙”描繪的是一幅“花草盛開、千里鶯啼、令人陶醉”的美麗春景。此時我讓學生們閉上眼睛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并提示學生要結合文中的描繪和自己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用心地想象仲春時節農村田野生機盎然、景明風清的美好景象。結果有的學生說,我好像看到一群小孩在青草地上放風箏;有的學生說,我好像看到春天來了,花紅柳綠,鶯歌燕舞;還有一個學生說,我好像看到公園的池塘邊柳樹那長長的柳枝在飄來飄去。這樣一來,美的詩句就在孩子的想象中得以生動的體現。詩的后兩句“兒童放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是全詩的中心畫面。兒童歸來放紙鳶不是瞬間的情景,而是持續活動的畫面。教學中,我讓學生要想象放風箏場景中的輕快,嫻熟的動作,快樂的叫喊聲,風箏在天空中飄舞的姿態等。這時,學生腦海中不覺浮現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朗讀時,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歡快、活潑的語氣,與詩人一起感受著村童放紙鳶的樂趣。
三、通過多種朗讀形式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為了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達到以讀帶講、以讀促解的目的,我在教學中常常采取多種朗讀形式。如集體讀、個人讀、分組讀、領讀、導讀、分角色朗讀,以及表演式朗讀、競賽式朗讀、配樂朗讀等。根據不同的課文,我用各種不同的形式進行朗讀的指導,根據學生不同的生活經驗,我引導他們讀出各自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體驗。如:在教學《畫家鄉》一課,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淘淘、山山、平平、京京的家鄉圖,學生在聽、看的過程中進入了情境,受到美的熏陶,從而體會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起有感情朗讀的興趣。學生練習有感情的朗讀,愿意讀哪一段就讀哪一段。每讀一段邊出示相應段落的圖片,并配有音樂,使學生讀起來入情入境。如:在教學《一株紫丁香》時,我選用了《每當我走進老師窗前》這首歌的音樂為這首詩配樂,通過配樂朗誦,給學生以身臨其境的感覺,孩子們似乎真的看見老師辛勤工作的情景,讀起來更是飽含深情。再如:教學《菜園里》一課,我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讀到“蘿卜地下捉迷藏”時,學生全部蹲下做“藏起來”的動作,使課堂氣氛顯得非常活躍,同學們在邊讀邊動中加深了情感體驗。這樣通過創設各種情境,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使朗讀變得饒有趣味,教學效果比較好。
朗讀教學的指導是實現閱讀教學目的的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我們應重視朗讀的指導,讓學生把文章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全面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