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永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62-02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素質教育體現了教育的本質和發展趨勢,其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最終目的是造就創新型人才。語文教學,具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獨特優勢。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呢?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嘗試。
一、激發興趣,喚醒創新意識
教師要不斷創設富有變化的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才能推動其求知欲,發展其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形成為科技進步作貢獻的興趣和志向,創新意識不能只靠教師的講述來啟發,在課堂上要注意知行結合,營造興趣氛圍。精講多練,激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能干巧干的動手能力,鼓勵學生進行小發明、小創造。如在教學《死海不死》一課時,師生共同討論死海不死的原因,從中進行科學的分析,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后做一些有關的浮力試驗,看看水中鹽分增多后,浮力有何變化。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上展示試驗的不同結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為尋求真理不斷標新立異的濃厚興趣。
二、啟發想象,開拓創新之路
想象力是人類所獨有的思維能力,它能夠開發學生的發散思維,而發散正是創新的基礎,也是一切發現和發明的基石。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提供機會,精心選擇一些發散點,培養學生創造想象的能力,如對有些充滿活力詩情畫意的詩文,就可讓學生在讀文的基礎上充分展開想象,畫一幅能夠表達出詩意的圖畫。古詩的特點是詩中有畫,一首詩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畫,一幅田園風光圖。因此,理解好詩句,就能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幅美妙的畫面。然而,從文字到圖象,需要思維的加工過程。不同的學生,對畫面會有不同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構圖布局。讓學生通過表現自已腦海中詩的畫面,謀求一種與眾不同的理解。鑒于學生的能力水平問題,在實際教學操作中,可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邊討論、邊思考:畫什么,該怎么畫?這樣,學生在和諧、合作的氣氛中自主學習,各抒己見,培養了學生創造性的思維。例如,在教學古詩《天凈沙·秋思》時,學生就如何在畫中表現“小橋流水人家”一句的詩意展開了討論,有的認為應該在房子旁邊畫一座橋,再畫一條小溪繞屋而過;有的認為小溪不應繞屋而過……所有這些爭議對詩句的理解似無關聯,怎么畫都無所謂。但可貴的是,它能引發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能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性的思維能力。
三、鼓勵質疑,培養創新能力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做到“傳道、授業、解惑”,更要善于啟發學生對一些問題從不同角度去進行思考、質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見解和看法。例如《范進中舉》中的胡屠戶,課文分析中認為胡屠戶是個貪財如命、趨炎附勢的小人。我在教學這一篇課文時,有位同學提出了一個不同的見解,胡屠戶罵范進,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能簡單地說從他對中舉前的范進的態度上就說他是個小人。這個主張一提出,馬上引起了爭議。有的同學說,胡屠戶這個人,從作為范進的岳父的角度來看,他是個好岳父,因為換誰在他這個角度,有了范進這么個只會死讀書不會生活的女婿,都會責罵范進,這也是恨鐵不成鋼的表現。這時,又一位同學提出了一個問題:胡屠戶為什么不讓范進也去做屠戶,光罵他又有什么用?這時,又引起了一片爭議。學生的創新思維完全被激活,他們提出了許多問題。此時,教師適時組織讀議:“同學們,讓我們再讀課文,然后將你們所提的問題與當時的現實情況進行對照,看看答案到底是什么!”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充分認識到,在當時這種情況下,胡屠戶由于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中了舉的范進在他眼里就是好的,有前途的,沒中舉的范進在他眼里就是不成器的,沒有用的,同時也決定了他只能讓范進在科舉這一條道上走下去,而不能有其他的想法……這樣通過學生自己質疑,自己解惑,不但對課文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活躍了思維,激發了創新意識,培養了創新能力。
四、正確評估,激勵創新熱情
教師應采取激勵的評價機制,做到賞識學生、尊重學生、鼓勵學生,注意保護和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創新的主動性、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生勇于回答問題的行為是教師首先應給予肯定的,至于回答的正確與否是第二位的,是可以經由學生集體討論逐步明確的。教師應更多地關注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態度和創新熱情,特別要注意保護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中做到不只是評價學生的做法正確與否,更要注意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參與程度、交往狀態,評價學生自身的發展水平及探索創新的過程。在評價方式上,要注意多種評價方式的結合(包括書面的、口頭的、操作的)。學生作業、習作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成果的激勵功能,讓學生從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完善他們的創新精神。如在班中開辟習作園地,為學生的作文“發表”提供盡可能多的機會。利用評講課讓小作者讀自己的優秀作文,及時在班中鼓勵、表揚。匯編個人、班級的優秀作文集,再配上學生自己用電腦繪制出的封面,家長寫上序言,進行評比等等。既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使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興趣,有利于他們再度創新。
總之,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要能形成有利于發展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精神,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