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89-01
在實際生活中,寫作文一向是學生頭疼的事情,而作文教學也一直是教師們的老大難。語文作文教學一直是我們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當前我們大力提倡的語文素質教育的核心。從教以來,我通過向專家請教,與同事探討,以及實踐反思,積累了點滴的作文教學經驗,望與大家共同探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此我把我在作文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各位同仁交流一下:
一、營造寫作氛圍,激發寫作興趣
(一)以身示范,潛移默化。作為語文教師,需要廣博的知識和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倘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旁征博引,妙語連珠,使得學生如沐春風。那么,學生自然會對語言文字產生濃厚興趣,開始萌發出表達的欲望。所謂“親其師,信其道”,學生也許會因喜歡上他的語文老師而喜歡上了作文。
(二)世上無難事,作文也是這樣。一開始不要怕寫不好,只要勤練筆,熟能生巧。世上哪一個作家、詩人都不是一開始就成為作家、詩人的。有的投稿幾十次,甚至幾百次才能發表。法國著名作家巴爾扎克是從一人多高的草稿上站起來的。
(三)為了誘發興趣,要給學生以寫的自由與自我表現的機會,還要運用評價激勵機制,多肯定成績,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悅。有經驗的老師通過辦手抄報,編印本班學生優秀習作選,在班上放大張掛學生的好文章,指導、鼓勵學生向報刊投稿等形式,讓學生獲得較多的“發表”自己文章的機會,滿足其發表欲,這些也不失為一種激發作文興趣的有效辦法。我不斷用這些名人成功的經驗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并且還善于發現學生作文的長處,哪怕一點一滴也及時給以肯定,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
二、開展活動,構筑平臺
通過語文課本進行作文教學。在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許多名篇佳作,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指導學生去欣賞它的美。從內容,表現手法,語言,修辭,藝術效果等方面去領悟,讓學生把好的詞語,句子,段落摘抄在筆記本上,經常地看一看。對于好的句子,段落,還可讓學生在課堂上仿寫,給他們展現自我的機會,對于他們的回答要多肯定,多鼓勵,多表揚,以激發他們創作的激情,表現的欲望。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引導學生敢疑、善思、能說、會悟、勤積累、勤動筆,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文章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補寫開頭和結尾,如小說《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讓學生再敘寫一個結尾,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創作激情很高,讓學生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并把他們的作品在課常上交流,讓他們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三、重視學生課外書籍的閱讀
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能開擴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學生來說將終生受益。我要求每位學生堅持每周摘抄課外語段,每周寫一篇文章,內容可多可少,寫的文章必須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根據個人特長和興趣寫作,力求有個性、有創意地表達。我還每周專門拿出一節課來讓學生表演。由學生到講臺把自己的作品讀給學生聽,學生對此興趣很濃,由于是讓學生自由去寫,多數學生都寫出了自己的真實感受,展現了自己的生活,我班一個學生讀著讀著竟潸然淚下,這不正是她真實生活的再現嗎?我還讓學生們自己組成評委會,對每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從書寫,閱讀到作品等多方面來評價,這樣調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鍛煉了學生規規矩矩地寫字,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清楚連貫地說話,清楚順暢地寫作文,可以說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讓學生在活動中找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實踐中運用語文,學好語文。還要向學生推薦優秀書目,引導學生閱讀,養成良好的讀書慣。
四、開放作文評改方式
1.師評
學生當堂生成的半成品作文,不管是基礎較好的,還是基礎較差的,都或多或少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解決效果最好的辦法莫過于學生當堂朗讀自己的習作。當這位學生在朗讀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聽,并能對之作出評價,甚至提出修改意見。對于快速成文完成的文章,盡量當堂面批。對于成批交上來的作文,老師批改要優先于其他作業,因為要盡可能早地、趁學生對此次作文的思維和激情還沒消失的時候去跟學生講評。
2.自評自改
學生作文寫好以后,教師不要急于收。可安排早讀時間讓他們拿出來朗讀,讓學生運用聽覺器官來檢查、修改文章。如從感情的強弱、停頓的長短,查看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從語言是否暢通,朗讀是否上口,查看用詞造句是否確切;從內容是否混雜,前后是否重復,查看段落層次是否分明等。(參考:山西《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就已經初步具備了評價文章優劣的能力,更何況中學生。當然,教師決不是把工作推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明確作文要求,掌握評判依據,隨時引導和指點。通過學生自改作文,可以提高語感水平,增強寫作的自控意識,鞏固謀篇布局、譴詞造句的能力,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責任心。
3.互評互改
互評互改是指同學之間依據作文的基本要求,相互邊評邊改,相互商討,相互學習,相互啟發,揚長避短。這種方法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相互了解與合作,共同提高寫作、評判與鑒賞水平。教師仍然不能作壁上觀,而應成為學生互評互改過程中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評判者。①同桌互改互評。②四人小組討論后由四人小組組長執筆評改。③兩隊同桌前后互改互評,兩人一起執筆評改。④全班前后桌大循環式評改,由兩人一起執筆評改。⑤7-8人的小組再討論修改初稿后,正稿由批改組長一人執筆評改。其任務是:用修改符號指出文中的各種毛病;有鼓勵性為主的總結性的評語,提倡有眉批;打上你自己給的等級;簽上批改人的名字。
4.因材施評
教師作為最高評判者,應該對學生的評改結果進行彈性指導,在激發動機的基礎上客觀評定。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指責;對優生的作文要戴著顯微鏡“挑刺”,對差生的作文要戴著放大鏡找“閃光點”。
總之,良好的作文教學效果應該是學生優秀的稟賦、主體意識的強化與寫作規律的有效滲透的結晶。而作文教學又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細致的系統工程。在這項工程中,我們要做的工作還很多。今后,我們要勇于開拓,繼續探索作文教學的新路子,為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蘇霍姆林斯基設計的作文題目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3]陳毛美等,《中學語文教材教法》[M],吉林: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