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雅心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91-01
提到預習,大家都知道預習是自學的初級形態(tài)。不依賴教師而走向獨立人格的前提條件之一。小學蘇教版教材第六冊“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求重點讓學生學會預習。不過,預習語文,對許多學生來說,常常感覺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要么騎馬觀花,將課文粗略看一遍,就算是預習;要么抓了芝麻,漏了西瓜,只查出幾個生字生詞,或至多了解一下文學常識,便以為是預習。認真些的學生將課文讀上三四遍,但與老師的預期效果還相差甚遠。
為了讓學生真正學會預習,進一步放大預習效果,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每天晚上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我給每一篇課文量身訂做了一份“預習清單”。預習清單上大致有基礎展示(字詞)、能力拓展(閱讀)、積累運用(綜合實踐)三個板塊。學生們根據預習清單上的內容對新課文進行初步感知,完成相應習題,扎扎實實將預習工作做到位,為課堂教學打下基礎。堅持每天預習近一年以來,我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學生從預習清單開始,不知不覺中學會了預習,“預習清單”成了他們語文學習生活中一本快樂的工具書。
一、預習清單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我們經常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原本學習興趣不濃,上課參與意識比較淡薄,還想學習興趣不夠濃,其實在很多時候,這些孩子是因為課堂教學對于他們來說比較吃力,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語文學習的興趣。。讓課堂教學變輕松,讓學生感到老師所講的內容不再陌生,讓他們在課堂中求知欲不斷獲得滿足是增強學習興趣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因為,在二年級的時候,根據教材要求,學生們都學會了使用字典等工具書來自學生字詞的方法;所以,根據學生本年段知識結構及自學能力的特點,在本階段的預習清單中,通常會有一些基礎知識的練習題幫助學生們自學記憶新課文中的生字詞,在課前掃清甚至障礙,使閱讀變得輕松。例如:基礎展示中“看拼音,寫詞語”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到需要解決的生字,并查字典弄清字的讀音及字意;“比一比,再組詞”,通過生熟字的對比讓學生迅速記憶生字;“理解字詞”,重點讓學生和課文中比較難理解的支持初步接觸,大致了解字詞含義。
課前掃清了文字障礙,大致了解課文內容,雖然不夠準確,不夠全面,心里還有許多不明白的地方,但對于一些閱讀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來說,這足以使他們大大增強學習的信心,在課堂中,他們會感覺文本使他和老師同學有了共鳴,直接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與課堂參與意識。于是,課堂上舉手發(fā)言踴躍了,因為有了預習時的思考,對課文有了一定的感知,課堂中師生、生生交流顯得順利多了,質量也明顯提高,時而思想的火花會激烈碰撞。原本“一言堂”的課堂經常充滿智慧的交鋒,大部分的學生在這種開放的課堂中可以不斷獲得成功感。
為了進一步開發(fā)課堂的深度和廣度,在上課前,教師必須認真閱讀學生的預習作業(yè)。教師備課,不但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閱讀學生本課的預習清單可以幫助教師進一步針對學生目前的知識準備來及時調整掌控課堂。及時了解學生已知的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可以是課堂更具針對性。如在生字教學中,對于學生在預習中已掌握的知識不必花很多時間,而應將普遍暴露的錯誤集中講解。課堂上,教師收放自如,可以為學生爭取到更多的有效時間,閱讀、思考、討論……提高40分鐘的利用率。
二、預習清單教會了學生閱讀的方法,提高了獨立閱讀能力。
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我們經常將學生的閱讀視野都集中在課外閱讀上,老師利用課文講方法,學生做閱讀題鞏固。諸不知,我們的教材本身就是一本高質量、最適合學生的閱讀題庫。教材中每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均經專家之手精心編纂,這是他們潛心研究個年齡學生特點,整合出的一套最系統(tǒng)、最全面、最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閱讀教材。于是在預習清單能力拓展(閱讀)中,經常可以看到針對于毎課重難點事跡的理解課文練習。在上課前,把它當成一篇很好的閱讀練習,既使學生得到扎扎實實的訓練,有避免了在培養(yǎng)閱讀能力時的盲目性。預習清單在指導學生閱讀是設計的條例清晰的思考題分層指導著學生的獨立閱讀行為。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文本,其效果將遠遠超過將課文讀上數十遍。漸漸的,學生們可學會邊看邊想,邊讀書邊在書上作記號,遇到困難首先自己查工具書的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閱讀行為更科學,更有效。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的掌握閱讀的技巧與方法。
三、預習清單突破了教材文本的限制,拓展了教材外延。
教材是一部十分系統(tǒng)又全面的學生必讀書目,在學生閱讀中起到基礎性作用。學生閱讀則應以此為出發(fā)點向更浩瀚的知識海洋發(fā)散。預習清單積累運用(綜合實踐)為此會經常向學生提供一些課文的相關資料,或者要求學生根據要求找點資料,既方便學生課堂上將課文理解的更深更透,又不斷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激發(fā)學生求知欲。讓學生從教材出發(fā),學會自主學習。
郭沫若說:“教育的目的是養(yǎng)成自己學習自己研究,用自己的頭腦來想,用自己的眼睛來看,用自己的手來做的這種精神。”看到預習清單成為孩子們最愛完成的一項作業(yè),看到預習后的孩子們興奮地參與到課堂上,看到每個人都有積極表達的欲望,我相信,這是因為對學生的內心需求的一種尊重,尊重學生們自主創(chuàng)造、自我發(fā)展的心靈需要,尊重他們的意愿和選擇,才會讓我看到了教育生活中的精彩和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