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吉
【摘要】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如何正確合理的使用,需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
【關鍵詞】多媒體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27-01
在我縣,隨著政府對教育的投入越來越大,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多媒體課件越來越多的走進了課堂,好多學校都有多媒體教室和資源中心。傳統的教學模式,老師講、學生聽、一本書、一支粉筆講課模式受到強烈的影響。多媒體集聲音、文字、圖象于一體,能夠輔助教師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如果運用不當,則效果會大打折扣。通過聽課、觀摩、培訓,我發現教師在使用課件方面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商榷。
1.全盤照搬。有些教師為了圖方便,把別人的課件直接從網上下載,不管是否適合自己的學生實際情況,本人在課堂上也沒有發揮的空間,結果導致教學死板,課堂氣氛沉悶,效果并不是很好。應該在參考別人課件的基礎上,修改、剪輯、增減、使之更適合自己的教學實際。
2.形式大于內容。有些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頻繁的使用幻燈片,圖片色彩艷麗豐富,還有流行的動畫,卡通畫,看起來很時尚,學生不時發出高興的歡呼聲,但是,除了視覺疲勞之外,沒有什么收獲。學生不知道這一節課他們在干什么,學到了什么。浪費了時間、精力,課堂成了展覽。
3.脫離傳統教學模式。傳統教學并不是一無是處,粉筆、口述、幽默、機智、點撥、釋疑解惑、茅塞頓開、柳暗花明等是多媒體課件代替不了的。一味的使用課件,拋棄了粉筆、黑板,我認為,并不是好事情。
多媒體課件通過視聽結合、聲像并茂、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開闊了學生視野,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課堂教學的容量、信息、效率,有利于開發智力、培養能力、提高素質,將課堂教學引到了一個新的水平。
我認為,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的主導作用
以學生為中心,注重教學過程,體驗。教師要起示范者、引導者、主導者的作用,變個體學習為合作學習。課堂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應該是最有效的教學途徑。英語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通過大量的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對話練習才能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而一味地多媒體展示、演示,把本富有情感的師生交流卻變成了機械冰冷的人機對話,所以,多媒體只能起一個輔助的作用。
2.教師的教學風格要與課件一致
每個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風格,不同的風格要與不同的課件搭配,盡可能最佳展現你自己的教學風格,不要生搬硬套,自己難受,學生聽的也不自然。按照自己設計的邏輯教程,選取最適合自己的教法,組織教學,自己參與課件制作,把自己的理念、風格融入到教學當中,又讓學生易于接受,這才能使教學取得預期的效果。
3.主次,重難點突出,目的明確
英語課是否需要課件,要根據實際教學內容,學生水平來決定,課件的有無,并不是評價課堂優劣的唯一標準。教學內容的展示多種多樣,例如,口頭提問、板書、圖片、設問、謎語、故事等。如果我們用黑板和語言解釋效果不佳,用課件更能使學生明白,那我們就最好使用課件,一直觀看課件,學生始終處于被動。俗話說,師傅領進門,學習靠自身。選擇正確呈現教學內容的方法,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我相信,課堂質量肯定能提高。
平常英語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明顯,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互動性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差,學生對知識只是死記硬背,不會融會貫通。在學生的教育方面,重批評,輕鼓勵,多媒體的使用上,要么一直用,要么一次也不用,要么不合理等等。面對這種情況,新課程標準要求,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發展的價值,面向全體學生,關注語言學習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特點,整體設計目標,充分考慮語言學習的漸近性和持續性,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優化評價方法,著重評價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豐富課程資源,拓展語言學習的渠道。
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讓學生勤學多練,多種形式交替出現,提高學生聽課的注意力,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更有利于學生從不同側面理解和掌握課堂教學內容。
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否認,它也取決于教師在制作和使用當中要仔細篩選。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多媒體課件它有一定的適用范圍。任何多媒體課件都不是萬能的。我縣大部分地方處于偏遠的農村地區,學生的英語基礎不是很好?,F在高考中考一些地方試題改革,英語的分值也在調整,這些對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有一定影響。所以,只有從我縣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因地制宜,我縣的英語教學才會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英語周報》(2010-2011)學年.山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中小學外語教學》2002.上海教育出版社
[3]《新課程標準》2010.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4]《信息技術基礎》2011.廣東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