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璇
【摘要】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解決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問題,是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方向。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有機化學實驗應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實驗技能, 更好適應社會的需求。筆者認為我們應轉變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既注重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也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綜合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實驗技能, 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
【關鍵詞】工學結合 有機化學實驗 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182-02
一、實施工學結合有機化學實驗教學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有機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 理論課學到的專業理論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和進一步擴展, 它是藥學相關專業的重要學科基礎課程,通過該課程的學習, 學生能獲得良好的實驗技能, 熟悉并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及思維。近年來中職學生的生源素質普遍下降,學生文化基礎較差,缺乏學習興趣。對于實驗課,大多數學生在實驗前沒有預習,實驗目的不明確,實驗要求不清楚,實驗時或是無所適從,或是照方抓藥,不能準確描述實驗現象,不懂分析實驗結果,更不知道將實驗結果提高到理論認識上。而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將學生置于被動、接受的地位。教師在實驗前講解實驗目的、原理和步驟,有些還演示整個實驗。學生聽完之后照著老師講的或演示的做一遍,整個實驗過程只是簡單的驗證,機械的重復。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各種技術人才及生產工人。技術人才和生產工人都要在生產第一線從事生產活動,因此必須走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道路。推行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解決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問題,是現階段我國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基本方向。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有機化學實驗應該如何教學才能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實驗技能, 更好適應社會的需求。筆者認為我們必須采用職業教育的新觀念,按照職業教育特點和認識規律來設計課程、安排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工學結合有機化學實驗教學課程改革的具體做法
(一)整合和優化教學內容
現有的很多有機化學實驗講義選用的內容大多數是二戰前后的經典實驗,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較少,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不適合于采用目前新的教學方法。且半個世紀來,隨著現代有機合成化學的不斷發展, 一些新的實驗方法和合成技術不斷涌現, 不掌握和學習這些知識, 就跟不上學科發展的步伐, 因此必須對教材進行整合和優化。
1.基本操作實驗
有機化學實驗常用的基本操作訓練有常壓蒸餾、液液萃取、重結晶和熔點的測定等。蒸餾、萃取、重結晶在合成實驗中出現的機會較多,過去曾一度認為,沒必要對這些基本操作進行單獨的訓練。實踐證明,對于職中的學生,有必要對這些實驗基本操作單獨進行訓練。因為目前大部分職中學生不僅文化理論基礎差,動手能力也差,且合成實驗涉及的操作內容多,時間緊,沒法對基本操作進行有效的訓練。因此,必須將這些重要的基本操作整合為4個基本操作實驗,進行單獨訓練,養成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和規范的實驗操作。完成以上基礎訓練后,設置一個二或三組分混合物分離的工作任務,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基本操作來解決實際問題。
2.合成、檢驗實驗項目
在以往的實驗教學中, 由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合成、驗證性實驗往往分開,無法完成一個整體性教學過程。因此,筆者認為應該將化合物的性質也合并在相應的合成實驗中做, 這樣每個合成實驗都是比較完整的, 從化合物制備、分離、分析鑒定完成一個循環。但是在選擇具體合成實驗內容時,既要考慮對基本操作訓練的要求,還要選用不同的化學反應類型及不同的實驗裝置,注重引導學生對不同實驗裝置進行比較。
3.設計性實驗
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作為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一項新舉措,已越來越受到實驗教學工作者的關注。設計性實驗,就是要打破現成的實驗方案,在一些特定的要求和條件下自行設計新的實驗方案和步驟,完成其實驗要求[1]。開展設計性實驗,學生要有一定的基礎,由于有機化學實驗往往是在職二才開設的,學生已學習無機化學實驗,分析化學實驗,已具備了一定的實驗基本技能和有關知識,其觀察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動手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原則上開設有機化學設計性是可行的。考慮到目前中職學生的個體差異較大,可將這部分可設計為選作實驗,學生可根據自己實際情況來選擇實驗項目。
(二)改革教學方法
實驗課的教學,教師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素質為基礎,突出能力目標。我們要把科學的思維方法貫穿于教學中, 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驗中去, 把過去“要我做” 變成“我要做”,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不同的實驗內容,我們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1.“基本操作實驗”,強調規范化訓練
基本操作實驗是后面合成檢驗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基礎,為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實驗基礎,我們要對學生基本操作技能進行規范化訓練。而由于目前教學資源的缺乏,一般的有機化學實驗課都只配有一名主講教師和一名實驗老師,而每班學生約有45名學生。由于學生多,教師無法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指導,甚至有時學生不能看清楚老師的示范。為了解決這個難題,我們可結合優良的教學傳統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在課前通過網絡課件或教學視頻材料進行預習。通過標準化的基本操作演示課件和基本型實驗教學課件,加之教師在課堂上的“示范”和“指正”,規范基本操作教學。
2.“綜合設計型實驗”,強調啟發式教學
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我們要打破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接受”的弊端,引入具有職教特色的教學方式、方法和組織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學生以個體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圍繞明確的學習目標,通過完成一系列的綜合性學習任務學習新的知識與技能、提高綜合職業能力[2]。
課前組織和指導學生完成分組,可以把全班學生分成10組(3~4位學生為1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工作,學生在課前要明確任務,明確小組長,負責組內紀律、工作分工、工具設備和學習資料的管理工作等。教師引導學生在認真閱讀指導書的基礎上查閱文獻,進行認真的準備,包括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反應條件、分離提純和鑒定方法及實驗操作,還可能有哪些合成途徑等。查閱資料后組員進行討論,整理出實驗方案并交給老師審閱和修改,到實驗室黑板上寫好提綱或畫好圖,然后主持講解并回答老師提出來的問題,只有方案通過了才能進行實驗。
教師要逐步引導, 指導學生慢慢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先了解所合成化合物及相關化合物的物性常數,確立化合物合成實驗方案,然后在老師指導下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實驗, 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最后寫出實驗報告[3]。通過這些實驗教學, 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
(三)調整實驗考核方式
實驗課成績評定是檢查教學效果和激勵學生認真完成實驗教學內容的重要環節[4]。嚴格的考核是正確引導和激勵學生的積極性,監督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及應用能力,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
有機化學實驗的考核方式應加強平時考核的力度,增加了實驗技能考試。實驗課成績由平時考核成績(占50%)、實驗技能測試成績(占50% )構成。平時考核為全程考核,包括考勤、紀律、實驗過程中操作以及實驗報告等。可采用個人評價,小組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有利于公平公正的評價每一位學生。實驗技能測試成績主要考核學生對所學過實驗相關基本操作的掌握情況。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精心挑選與安排實驗內容,設計成考題,由學生抽簽決定其考試內容。可采用現場操作測試或現場操作測試和口試結合,考查學生對基本操作技能、實驗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對實驗中有關問題的分析和理解。
三、 結語
總之,在有機化學實驗教學中,我們應轉變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既注重基本實驗技能的訓練,也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綜合實驗和設計性實驗,提高學生實驗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創新意識,提高了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實驗技能, 更好適應社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基于工學結合下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J], 王仙菊,黑河學刊,2009,8(147)107-108.
[2]職業教育工學結合一體化課程開發指南[M], 趙志群,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
[3]淺談我校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措施[J], 鄧春梅,劉慧,廣東化工, 2007, 34( 12 ) : 107- 108.
[4]面向環境學科的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劉憲華,魯逸人,朱能等,高校實驗室工作研究,2008,(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