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亮亮
【摘要】凡用兵之道,以攻心為上。這是古往今來賢者、先哲、英雄豪杰普遍運用的克敵取勝的法寶。作為培養祖國未來人才的學校教育,又何嘗不是呢?我們常說:“能洞悉學生的心理,教育就已經成功了一半?!泵鎸Ξ斀竦膶W生,內心世界極其的豐富和復雜,他們時而歡娛,自尊自信,時而又憂郁煩惱,恐懼緊張。心理具有很強的可變性與可塑性,教師就要掌握這些心理變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從容對付,使教育更具針對性、目的性,減少盲目性與隨意性,提高教育實效。
【關鍵詞】藝術 班級管理 教育實效
【中圖分類號】G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204-01
古人云:“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边@里強調的“善”,就是指技巧,指藝術性。教育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機智。如果教育方式不對路,教育內容再好,對于學生來講也是對牛彈琴、無濟于事。因此,在班級管理、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我們要充分利用心理藝術,以便從容地應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及各種復雜、棘手的情況,提高教育實效。
一、講究模糊的藝術
中國有句俗話“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教育不妨來點模糊。在具體的操作上不妨這樣試一試:
首先,看學生的分數模糊些。教育者應對自己的眼睛重新“調焦”,不要把目光緊緊盯在學生的分數、名次上,因為“數字本身根本說明不了孩子具體的學業成績”。沒有了分數的強烈干擾,也許我們更容易發現孩子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其次,看學生的錯誤模糊些。調皮、好動、好奇是所有學生的天性,正如有的老師所說:“學生不是這樣皮,就是那樣淘?!痹谔幚韺W生的錯誤時切不可“眼里揉不得沙子”,不可“趕盡殺絕”、不留余地。教師不是看管者,不是監工、督工,而是指導者、幫助者。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只要學生自己在老師的點撥啟發下能悔悟的錯誤,該寬容處且寬容。
再次,師道尊嚴的意識模糊些。教是為了不教。教師角色決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督檢者,決不是以學生的馴服聽話為目的,以懲罰為主要特征。而是一種以民主寬容為特質,放手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為原則。放并不是無原則的放任遷就。它是教育者在正確的教育思想指導下,充分信任被教育者,培養自我管理、完善的愿望和能力,從而達到“無為而治”的一種境界。
二、講究激勵的藝術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技巧就在于能夠機智地、敏銳地看到孩子那種要求上進的心理,給予信任,加以適當的引導。”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講究激勵的藝術,不能追求立竿見影之效或者采取保姆式看管,而要善于變急風暴雨為和風細雨,變操之過急為循序漸進,變耳提面命為撥動心弦,變生硬說教為巧妙疏導……
生活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這是“人性中最根深蒂固的本性”,也是一個人保持愉悅心境和旺盛工作熱情的需要。真正的贊揚正好能滿足人的這種需要,它是個人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因此,人人都渴望贊揚,得到贊揚后就會信心倍增,并且還會愛屋及烏,喜愛贊揚他的人,喜愛給他帶來贊揚的那件事。對于差生來說,真心的激勵與贊揚更有必要。
三、講究暗示的藝術
人的自尊心是一種很奇怪的東西,它一旦得知別人想要干涉、控制自己,便會不自主地生出一種抵觸的力量,不愿就范。心理學家也發現,要使人們的心理活動受到影響,按照一定的方向去行動,最好盡量少使用命令的形式去提出要求。暗示是一種特殊的信息傳遞,它是用含蓄、間接的方式對人產生影響,是對孩子無聲的教育。如果當面指責學生,只會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而恰當的暗示會讓學生注意到自己的錯誤。
我班有幾個女學生喜歡做兼職。有一天晚上,一個女同學沒有按要求上晚自習,而是在學校門口外賣一些小東西??吹竭@一幕,我不由地怒火中燒,但走近她時我卻和顏悅色地說:“其實讀書期間做點兼職也沒什么不好,可以掙點錢減輕家里的負擔,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也可以鍛煉一下自己的能力,但在大學這幾年時間里最重要的還是學習,大學時間本來就短,學醫要求也高,所以為了掙點錢卻浪費了大把學習時間,是不是有點不劃算??!”話音剛落,同學立刻意識到自己違反了紀律,迅速把東西收起來,并對我說:“老師,以后不會這樣了,要做就課外休息時間來做。”我滿意地點了點頭。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倍‘數剡\用暗示體現出對學生的鼓勵與期待,從而會收到理想的效果。
以上例子,我采用了角色暗示的方法,喚起了同學們的集體意識、紀律觀念,喚起了他們的自我覺醒意識,在不知不覺中,達到了我期望的目的。在教育教學中,往往會碰到一些不好管的學生,此時不妨采取一下暗示的藝術。
四、講究感染的藝術
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對來自外界的一切影響,都要以自身的感受狀態,尤其是自己的滿意或不滿意、肯定或不肯定的情緒狀態作為選擇的第一反應。也就是說,情感對人的行為具有很大的驅動性,人的行為是受情緒引發、調動的。俗話說“感人心者,莫過于情”,“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班主任只有用真誠感動學生,用真情感化學生,才能贏得教育的主動。班主任要善解人意,學會為學生著想,對學生施愛有加,喚起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從而有效地引發和調節學生的認知行為。班上有一女學生,放十一假期間受別人影響,不想念書,每次想走就走,不跟老師、班干部同學請假,對室友也喜歡撒謊,不說實話。一次,我主動找她談了話,語重心長地談了很久,開始態度有所好轉,可沒過幾天,又開始這樣了,最后我向他家長介紹了她最近的表現和想法,同時還說了她的優點,她媽媽立即回應要好好做她的思想工作,也當場給我們賠了禮。學生在家長的勸說下回到學校,按學校規定是要給予嚴厲批評和處分的,但還是想給她一些機會,所以暫時未往上報,跟她重新進行了語重心長的交談,只讓她寫了檢討、扣了學分。該生從心里感激我們,她不再不把老師和班干部放在眼里,能聽進老師的話了。在隨后的日子里,她也非常努力,并憑自己的能力進入了學生會,和周圍的同學相處也比較融洽。
參考文獻:
[1]張大均.教育心理學[M].教育工作出版社,2004.4
[2]董奇.心理與教育研究法[J].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