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美瑾
【摘要】中國夢具有深刻的科學內涵和鮮明的時代特征,它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延伸和發展,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進一步豐富和創新。把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需要,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內在要求。本文將主要探討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實踐性的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已成為引領當今中國改革發展的理想信念與精神旗幟,在當代大學生群體中引起了強烈反響。特別是五四青年節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指出,“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中國夢是我們的,更是你們青年一代的”,進一步明確了“中國夢”教育對于大學生的重要意義,體現了大學生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所肩負的社會責任與歷史使命,這也從根本上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一、深刻領會黨的十八大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貫穿黨的十八大報告的一條主線,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把這條主線作為聚焦點、著力點和出發點,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黨的十八大提出,堅持不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教育人民,對在廣大師生中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習近平同志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要用更有深度、更有價值的理論學習和研究成果去幫助廣大師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樹立理想信念,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偉大“中國夢”而發奮學習、不懈奮斗。
一是要研究探索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廣大師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在當前,要持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事業,就必須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師生、教育師生,進一步深化廣大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時代背景、科學內涵、重要意義和實踐要求的認識,使之獲得廣泛認同,形成普遍共識。二是要研究探索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聚師生力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入,高校一定意義上成為社會變化的晴雨表,在整個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要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思想理論領域的指
導地位,正確詮釋時代和社會發展中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需要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凝聚師生力量,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動在廣大師生中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是要研究探索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解答師生的困惑。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書齋中的學問,而是用來指導實踐,解疑釋惑的。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師生頭腦就是要敢于面對、敢于接觸、敢于回答師生的思想困惑,以及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著力于引導師生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幫助師生自覺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
二、從實踐層面而言,“中國夢”教育提高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的層次水平
立德樹人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所在。當前,我國正處在轉型發展時期,經濟體制、社會結構、生活方式都經歷著深刻變革,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向不斷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一些負面現象逐漸突顯,如信仰迷茫、責任缺失、吃苦精神較差等,特別是重個人利益輕國家集體、重知識才能輕道德品質、重物質利益輕理想追求的傾向較為嚴重,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在如何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覺悟和綜合素質等方面面臨著諸多困難。“中國夢”作為黨和政府對人民的莊嚴承諾,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緊密融合在一起,體現了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個人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說明了“中國夢”不單是國家民族的夢,也是每個中國人的夢,這不僅吹響了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征程中的號角,同時也釋放出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染力,使海內外每一位中華兒女深受鼓舞,催人奮進。“中國夢”所蘊含的內涵思想、民族精神和人文關懷,啟迪著大學生在人生選擇多樣化的同時必須更加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做到愛黨愛國愛民族,在實現個人價值的同時更需注重自身的社會價值,做到報效祖國服務社會關愛他人,只有如此,“中國夢”才能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可見,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要確保大學生牢樹正確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和道德情操,要引導大學生科學處理一元與多樣、理想與現實、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就必須大力弘揚“中國夢”教育,使大學生成為“中國夢”的深入學習者、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和模范踐行者。
三、以校園文化建設為載體,大力開展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指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校園文化有著情感培養、價值導向、人格塑造、行為約束等功能,對學生的思想、品格、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等有著重要的影響。通過校園文化這一載體,在高校內大力開展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可以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幫助樹立人生夢想,激勵他們不斷成長成才。在當前大力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勢下,不斷推進校園文化建設,開展中國夢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必然能夠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結論
如何把“中國夢”教育融入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是一項新事物,缺少具體可參照、可借鑒的經驗途徑,因此,在實際實踐中,我們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從“中國夢”的本質內涵出發,結合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標、方式方法、支撐要素,科學探索促進“中國夢”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徑,推動“中國夢”真正被當代大學生群體關注認可、遵從踐行。
參考文獻:
[1]李世輝,陳波.中國夢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2:52-53.
[2]李麗君.基于人文關懷理念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述評[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01:25-27.
[3]王霞娟,陳海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情境創設的方法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1:82-85.
[4]閔敏,肖化移.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亮點之生命教育[J].教育與職業,2014,08:54-56.
[5]董杜斌.“生態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踐與思考[J].教育評論,2014,02: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