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博
【摘要】聽力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素質教育背景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些英語聽力教學方面的問題。因此,教師應從多方面著手改進,提高自身能力與素質,從而提升學生的聽力能力。
【關鍵詞】聽力教學;聽力策略;聽力心理;聽力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與推行,中學英語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F代英語交際教學法中倡導“聽說領先,讀寫隨后”即教師在進行英語聽說讀寫訓練的同時著重聽力與口語的培養。但在實際的英語聽力教學中出現了一些仍需改進的地方,我們可以從教師,學生,心理,教法等多方面探討,以便幫助學生提高英語聽力能力。
一、英語聽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自身素質
在教學中,教師的自身素質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教師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教學質量的高低。有部分老師在閱讀寫作等方面見長,但拙于聽力方面。其必然導致英語聽力教學的弱化造成學生英語聽力方面的薄弱。部分老師有較為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知識,繁忙的工作使其無暇更新教法,從而導致學生聽力學法陳舊而提升空間極為有限。更有部分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師非英語專業出身,英語聽力教學知識儲備嚴重不足,這直接影響學生的英語聽力學習。
2.學生自身素質
新課程標準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學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聽力能力,除課堂上有限的學習與練習外,課外練習是必不可少的。英語聽力需要學生自己尋找練習途徑。但課后學生普遍缺少英語情景。生活中學生不具備隨時隨地身處英語交際情景的條件。此外,學生詞匯量不足也是聽力能力薄弱的重要因素,這直接制約其聽力理解。
3.聽力時間不足和聽力心理問題
聽力教學在中學階段的課時有限,與閱讀寫作相比較而言,聽力教學與訓練的時間不足;時間累積在聽力能力提高中占舉足輕重的比例,時間的缺少直接影響學生聽力能力。心理上,低年級學生對英語聽力產生排斥,較于讀寫的學習,其主觀認為聽力毫無意義,對聽力學習的認識十分欠缺;高年級學生因受應試思想的影響,過分注重考試中聽力試題的訓練,有些教師聽力訓練時經常采用中考題,學生經常是在答題的壓力下上聽力課,不僅毫無興趣,長此以往會產生畏懼、煩躁,甚至厭倦情緒,這不利于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
4.聽力教學設備情況
有些農村初高中由于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英語教學條件整體上還很落后。多數學校只給英語教師配備了一部錄音機,相當數量的農村初中甚至沒有一個語音室。與教材配套的教學資料、圖片也是少之又少。對大多數農村的學生來說聽力訓練時間僅只局限于課堂教學之中,有時教師上課時除了一本課本外,什么也沒有,必須的聽力教學都很難進行,更談不上現代化教學設備及手段了。
二、改革中學聽力教學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1.激發學生對聽力學習興趣
當聽力教學引起學生興趣時,就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感知,記憶,思維和想象,從而獲得牢固的知識和技能,并能使他們不認為學習是沉重的負擔,下面是幾種提高學生興趣方法:(1)營造濃厚的英語氛圍,培養學生學習聽力的興趣和習慣(2)創設英語教學環境,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活動(3)充分利用新教材的有時,開展情景教學(4)內容形式設計要有時代感,貼近生活,從而引發學習興趣(5)重視非智力因素,鼓勵學生嘗試成功.
2.對學生的學法給予一定指導
首先,英語聽力學習離不開記憶,在這種記憶中,要取得良好效果,必須培養學生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其次,掌握認知規律和方法技巧,使其積極主動地學習即聽前抓緊時間快速瀏覽題目及選項,捕捉信息,同時預測內容;聽中邊聽邊作筆錄,抓主要內容和主要思想,尤其是一些數字、人名、地名等重要信息;聽后把所聽到的材料與相關的語境聯系起來,對比分析達到理解以便順利解題的目的。再次,培養學生養成朗讀,背誦等學習英語的好習慣。語言是有聲的,聽說互不分離,因此練習聽力的同時加強說的方面同樣很必要,例如講授完課文后要求學生用靈活的形式復述課文。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聽力,還使其口語能力也得到提高。最后,拓寬英語聽力學習渠道。聽力既要精聽也要泛聽,所以多途徑的學習更有助于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如原聲廣播,電視,電影等。
3.教師轉變觀念,提高自身能力與修養,正確定位角色
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并不僅靠老師在課堂上的講就能成功實現的,需通過大量的訓練和實踐伴以有效的策略和學生的努力才能逐漸提高的。因此,教師必須轉化教學觀念,掌握現代聽力教學理念,打破傳統聽力教法局限,引入新型教法與訓練體系,要擁有教育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和聽力課堂教學法等有效的教法儲備,摒棄傳統聽力教學思想,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此外,教師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以適當的正確的角色去教學,才能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而不是時刻都以“嚴師”自居,一方面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不利于老師擺正位置,站在一個客觀角度來組織聽力教學。
4.改善教學環境,創造機會,讓學生多聽英語
教師應創造一切可能的機會讓學生多聽,(一)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應盡量使用英語教學;(二)要積極鼓勵學生之間多用英語交流,使其感覺聽英語同聽母語一樣自然。例如,每次課前用幾分鐘讓學生上講臺進行口語訓練,可以有角色扮演,講故事或新聞等等,然后要求其他學生復述其內容;(三)教師要主動自籌聽力教學資源,利用集體備課等渠道搜集和共享聽力音視頻資料,以便在課堂課后給學生足夠的練習。針對農村中小學聽力訓練少的情況,相關負責教師應當主動聯系上級部門籌措資金以解決聽力設備缺少和設備陳舊的問題。
總之,要改變聽力教學現狀,提高學生的聽力水平,就要求學生在靈活地運用學過的語言知識基礎上,掌握聽力方法與技巧,多聽多練多說;教師應增強聽力教學意識和觀念,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新策略,并注意自身的英語素質的改進與提高,從而更好的完成聽力教學。
參考文獻:
[1]錢入玉,《淺議中學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P68頁
[2]魏清,《中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興趣的有效策略》,《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P124頁
[3]吳艷,《提高農村初中英語聽力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實踐與思考》P23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