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中職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基礎課程的訓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設計靈感,同時也有利于連接專業設計課程。就平面設計教學的本質來說,并不是單純傳授平面設計知識、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然而,分階段教學法主要是立足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能夠有效提高中職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水平。因此,分階段教學法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當前中職平面設計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再提出解決方案,最后闡述分階段教學法在平面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關鍵詞:平面設計 分階段 應用
一、引 言
在平面設計中,基礎元素點、線、面的應用屬于一種動態性的概念。平面設計屬于一種特別的文化價值思想,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特有的審美價值形態。因此本文筆者認為,在平面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必須讓學生認識到點、線、面三個基本元素的重要性,以及應用的審美價值。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全面認識到平面設計作品的價值,促使點、線、面組成的平面設計作品在滿足現代審美要求的同時,又具有較高的人文價值內涵,從而有效避免平面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價值偏差,確保作品的獨特性、適用性和時代性[1]。
平面設計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主要包括文化、社會和科學、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的內容。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平面設計水平的高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文化、社會、經濟和政治方面的內容。但是,目前我國中職學校平面設計專業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傳統的平面設計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當前平面設計課程教學的要求。然而,分階段教學法主要是立足社會對設計人才的需求,能夠有效提高中職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水平。因此,通過研究分階段教學方法在中職平面設計課程中的應用,對提高我國平面設計課程教學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中職平面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模式單一,缺乏針對性
在以往中職平面教學過程中,都是由老師講授為主,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同時,有的老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進行輔助教學,將教學內容直接灌輸給學生。但是,教學內容缺乏針對性,而沒有根據全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綜合進行分析,教學模式單一。在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無法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其取得教學效果也較差,從而無法真正提高中職平面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
(二)訓練形式與實際脫節,缺乏實用性
在中職平面設計的教學過程中,主要訓練的內容包括色彩、形狀和圖形三個重要的設計元素。但是在中職平面設計的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習內容與實際生活出現了脫節現象。這樣便直接造成學生在平面設計訓練的過程中并不會思考平面設計信息的真實性,以及設計內容的創新性。甚至在設計的過程中隨意性的敲打鍵盤打出毫無意義的數字和英文字母,這樣便讓整個平面設計作業訓練淪為一種形式,無法真正起到培養學生設計能力的作用[2]。這樣的教學現象讓中職學生在離開學校之后,很難根據實際情況設計出具有新穎的設計作品,從而無法滿足市場對平面設計的要求。
(三)設計稿轉化成成品的難度大,涉及的印刷知識較少
在中職平面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轉化成成品的難度較大,其主要原因是對印刷知識了解較少。出現這樣的現象a直接會導致設計作品的使用價值降低。在通常情況下,中職學生都是在對印刷知識一點不了解的情況下,盲目的設計作品。然而,對于電腦設計作品轉換成為成品的注意事項和技巧知識了解甚少,這樣脫離了實際要求,缺乏一定的實用價值。
三、解決中職平面設計教學問題的策略
對于當前中職平面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堅持使用與市場需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逐漸引導學生掌握平面設計的相關知識和技能。
“1十1十1”分階段教學法主要是立足于社會市場對設計人才的需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入手,引入一些真實的設計項目方法,充分結合平面設計理論和后期平面設計作品印刷等工藝知識循序漸進,然后分階段的進行教學,從而形成一套完整的平面設計教學模式。其中分階段教學方法,并不是單一的教師傳遞知識,也不是進行一些毫無實用價值的平面設計作業練習[3]。分階段教學方法主要是結合市場實際需求,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助教學,有效提高中職平面設計教學的水平。
四、分階段教學法的應用過程分析
在中職平面設計教學課程中,通過實施分階段教學方法,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其中根據中職平面設計教學的實際安排,對分階段教學方法的應用過程應該做出如下幾點分析:
(一)第一階段
在平面設計教學的第一階段,主要是講授平面設計基礎理論知識。在這個環節中,老師需要引導學生全面掌握平面設計的基本原理知識和法律法則,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平面設計過程中點、線、面等各個元素之間的關系和處理方式,同時不斷總結其中的規律和方法,讓學生能夠掌握平面設計相關的知識。除此之外,還應該穿插一些有針對性的練習作業,以此來加深學生對平面設計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
例如:在這個教學階段,主要講解“點”、“線”、“面”在平面設計過程中應用的理論知識。
1.講解“點”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運用的理論知識
在第一階段,老師首先應該講解“點”應用的重要性和“點”的合理應用。如:現在標志設計中如何應用點來提升視覺沖擊力?一個點的應用和兩個點、多個點應用時視覺審美的差別。同時,為了加深學生對點的認識,還應該指導學生理解如何利用點的視覺效果和自身形態進行合理組合排列。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讓學生設計出來的作品具有較強的節奏感、空間感和韻律感。
2.“線”在現代平面設計中運用的理論知識
線”是“點”不斷移動的主要軌跡,而線的視覺價值審美形象主要由粗細、大小、長短、色彩等幾種視覺元素共同組成。在平面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其藝術設計作品必須要有“骨”。其不管是任何的寬度、尺度和長度都需要具有一定的視覺審美效果。因此,在平面設計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因為指導學生認識到“線”在平面設計作品中的視覺審美價值。“同時指導學生深入了解中國畫的創造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 “線”是由點向外延伸,而塊則是點的不斷擴大,從而確保中職平面藝術設計的學生的作品具有較強的形象感和審美感。
3.面在平面設計中運用的理論知識
在第一教學階段,除了講解“點”、“線”兩者之間的關系之外,還需要讓學生了解平面圖形藝術形態。所以,讓學生充分了解到“面”的概念就是以點、線的形態組成比它面積大一些的價值形態比“線”更加短和寬,其屬于二維空間的平面設計。同時,還需要讓學生了解面的分類。就面的整體來說,點、線、面都是作為圖形藝術與現代設計相結合的最有價值的設計元素。點、線、面的關系是零件和整體結構的關系,點、線都是在面的基礎上展開,有效避免以生硬的教學方式去理解點、線、面三者之間的審美視覺關系。更重要的是面的設計不僅能夠反映新時代的特征,而且還需要反映出特有的民族文化。
(二)第二階段
在平面設計教學的第二階段,老師需要與社會市場的實際需求較好的聯系在一起,采取分階段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引入具體的市場項目,讓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市場的實際需求。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后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共同來完成任務。其中這個市場項目的內容還應該具有較強的針對性,緊緊的與平面設計的知識點聯系在一起,從而有效提高中職平面學生的專業設計能力。同時,還應該全面分析這個項目的難易程度,有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提供一個合適的學習環境。除此之外,這個市場設計項目的內容還應該與現代中職平面設計教學的時間符合,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范圍內利用點、線、面等三個元素來完成設計內容。
例如:讓學生利用點、線元素來設計一個棉紡織品公司的標志。然后將整個班級的學生分為幾個小組,然每個小組的學生共同努力,充分發揮想象力。最后老師再組織學生統一進行評價。
(三)第三階段
在教學的第三個階段,老師可以充分利用時間講解印刷知識。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應該組織學生參觀印刷廠和輸出制作室等實際工作環境,讓學生們能夠對平面設計作品制作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同時,通過不同設計成品的色彩對比,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印刷色彩CMYK的比較方法。同時,還應該講解設計作品制作紙張和開本的選取,讓學生們能夠對設計成本有全面認識的情況下選擇合理的制作方式。除此之外,應該對不同印刷工藝進行介紹,讓學生明白不同的制作工藝所達到的審美效果是不一樣的。最后,通過對豐富的平面設計作品的介紹,讓學生充分了解平面設計作品的要求和規范性,從而確保平面設計作品的審美效果。
例如:中國聯通的標志。這個標志在設計的過程中主要采用了佛教的“盤長”圖案,將線條進行合理穿插,從而讓整個標志都充滿了東方神韻。在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便可以向學生介紹這個圖案印刷時CMYK的數據,并且向學生講解CMYK分別代表青色、品紅色、黃色、黑色。
五、結 語
平面設計學科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其涉及的范圍廣,內容多。主要包括文化、社會和科學、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的內容。通過“1十1十1”分階段教學方法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平面設計水平,更好的滿足現代社會對平面設計的需求。在整個課程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一階段理論講解、二階段市場項目實踐設計;三階段制作成品階段的注意事項等三個教學環節,從而有效提高整個平面設計課程的教學效率,有效提高中職學生的藝術審美價值。
參考文獻:
[1] 夏曉晨.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平面設計教學[J].科學中國人,2014(05S)
[2] 陸陽.平面設計自主學習模式的探討[J].赤子,2014(05)
[3] 林慰娟.淺談中等職業學校平面設計教學[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4(06)
[4] 劉牧原.三大構成與平面設計關系的教學探討[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4(06)
作者簡介:
周柳紅,中專講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