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紅華
【摘要】在高中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高中哲學常識中有許多知識點直接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關,可以將其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在授予學生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力的同時,維護和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哲學教學;結合點;滲透;健全人格
中學生時代,花一樣的年齡,充滿朝氣,本應是學知識的大好年華,然而,我們卻忽視了一些現象:在中學生群體中,因為家庭原因,課務的壓力,升學的競爭,情感問題等而引發的形形色色的心理障礙大量存在著。僅以我在一個班級進行的卡特爾人格量表的測試為例,約有24%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雖尚未完全成形,但如果不及時地加以引導和矯正,會引發一系列嚴重的后果,小到郁郁寡歡、逃課輟學,大到報復社會、自殘此生,于己于家于社會都是非常不利的。
事實證明,不僅要給青少年一個健康的體魄,還需要賦予他們健康的心理。社會、家庭、學校都必須伸出雙手,共同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工作做出應有的努力。對于老師來講,關心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對他們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比起簡單的分數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在學校,除了專門開設心理健康課之外,我認為在各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條重要的途徑。這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既要考慮到知識的傳授,又要考慮到學生各種心理品質的發展。
心理輔導和學科教學是融合的。高中的哲學知識,很多直接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有關,是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資源。哲學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很多,我們在備課和課堂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挖掘這些資源,善加利用,以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哲學是一門使人聰明、啟發智慧的學問”,在“滲透教育”中運用哲學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認識自我、分析自我、鍛煉自我,打造良好心理品質,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以更加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學習和工作中去,是青年學生成長的內在要求。我們要在“滲透教育”中教給學生哲學常識的觀點和方法,結合學生心理過程,用典型事例引導學生以哲學的觀點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質。
哲學研究的基本問題是物質與意識的關系問題,心理品質屬于意識的范疇,古人說過“心之官則思”。在教學中我們不難找到兩者的結合點,比如:講意識的能動作用時,有這樣的內容:意識對于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斗志。在教學中可以利用這一內容讓學生了解在人生成長過程中存在上進心和消極心態,而這兩種心態會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影響:上進心對人的發展有利,消極心態對人的發展不利。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我先講了一個反面事例:1989年一個日本青年報考一家大公司,公布考試成績時,他名落孫山。得知消息后,他深感絕望,頓生輕生念頭,所幸搶救及時,自殺未遂。忽然傳來消息:他被錄用了。原來是統計出了差錯,實際上他的考試成績名列榜首。但很快又傳來消息,說他被公司解聘了,理由是:一個人連如此小的人生打擊都承受不起,又怎能在今后曲折的奮斗之路上建功立業呢?事例講完后,我讓學生略作討論:聽了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給我們什么啟示?同學們各抒己見,都表示深有感觸。
接著,我又引用了書上的正面事例:貝多芬的音樂震撼了無數人的心靈。可是,這位天才作曲家,不到30歲就忍受著日益嚴重的耳疾的折磨,不到50歲就完全喪失了聽覺。憑著對音樂的摯愛,憑著一種堅定的信念與命運抗爭,他在完全失聰的狀態下創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幾部作品。貝多芬的作品肯定了人類意志,表達了只有通過暴風驟雨和艱難困苦才能走向輝煌、走向勝利的高昂的進取精神。這一事例說明人的意識能夠強有力地影響一個人的生理活動,高昂的積極進取的精神能夠對人產生意想不到的激勵作用。同學們又一次深受震撼,我也達到了我的目的——激發他們的上進心,克服其消極心態。
最后我總結到:從這正反兩個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心理因素關系到人生的成敗,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是何等重要。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指出:一個人事業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們的學識和專業技術,而85%是靠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善于處理人際關系。因此我們現代青年應該認識到人的素質除了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素質、身體素質外,還有一個重要的素質就是心理素質。我們要自覺提高心理素質,成為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再如:講事物發展的趨勢時,有這樣的內容: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前進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進,這是一切事物發展的趨勢。這要求我們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在順利、成功時,我們應居安思危,準備走曲折的路;在困難和挫折面前,我們要堅信前途是光明的,不悲觀、不動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用好了這一內容,對那些心理素質差,經不起失敗考驗的學生,一定有很大的觸動。
在我的學生中有一個叫王曼的女生,每到考試前就特別緊張,書也看不進,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著,甚至還會用一些極端的方法自殘,比如打自己、用頭撞墻等等。這種狀況讓每一個老師和同學都十分擔憂。我找到她,跟她放松地聊天,我想查出她的心結,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一開始她不肯說話,后來,在我營造的輕松的氛圍中,她終于打開心扉把一切都告訴了我。原來在高一分班的那次期中考試中,一向成績不錯的她只考到了原來班的第三十名,重新分班后,她一直對那個第三十名耿耿于懷,始終不能放下包袱,總覺得自己很差勁,是不會再考好的。我耐心地勸導她:一次考不好很正常,世界上沒有常勝將軍。不能因為自己偶然的一次失誤就把自己全盤否定。這點小挫折對我們中學生來說根本算不上什么,千萬別泄氣,要學習許三多那種“不拋棄,不放棄”的精神。你要相信你能行,美好的前景正向你招手呢!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考好!我還列舉了歷史上的一些名人面對困難堅強拼搏最終成功的事例給她聽,鼓舞她的士氣。我心里明白,一次這樣的談話是遠遠不夠的,于是我幾乎每隔兩三天就會找她聊天,激勵她的斗志。功夫不負有心人,后來在一次期中考試中王曼考出了全班第三名的好成績,我在班上大大地表揚了她一番,也正好借身邊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來教育和感染其他同學。此后,王曼同學的表現一直很好,心態平穩,成績不斷提高。
這也讓我認識到充分利用激勵機制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言行讓學生感覺到“我行”、“我能成功”,要注意隨時抓準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輔之以 “你真行”、“你是我教過的學生中悟性最高的”等簡短而又真誠的表揚和鼓勵,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希望、信心、成功的喜悅,而且能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戰勝暫時的困難,進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吝嗇對學生的表揚,在表揚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生的信心。心理學上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也就充分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當今社會各方面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青年學生的心理變得越來越脆弱,這必須引起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廣泛關注。而在學校,老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責無旁貸。讓我們所有的教師一起努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藍天!
【參考文獻】
[1]肖和平,王霽. 哲學基礎知識[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2]章志光. 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3]朱慕菊. 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