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兵
[摘 要]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有效的課堂教學方式能夠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這對于小學生們的學習成長有著很重要的意義。教師應以生活現象為引導,培養思維;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構建數學思維模式;融入質疑與爭論,開拓數學思維;巧設結尾,保持學生思維的連續性,有效地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思維;能力培養數學思維是利用數學語言或數學符號,運用數學方法對數學知識的思考過程。發展心理學有相關研究表明,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從形象到抽象的過渡時期,隨著年齡增加,學生們的數學思維正在逐漸發展成熟,因此,在這一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對于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升是十分必要的。
一、以生活現象為引導,培養思維
數學知識原本就源于生活,它是歷代人經過生活研究與探索,而得出的科學理論。因此,要想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教師首先要把抽象的數學知識用生活形象化,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理解數學知識,同時也可以讓學生細致地觀察生活,通過研究而總結出數學知識,從而雙向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學習“比例”一節的時候,筆者在上課前帶了一張地圖來教室,上課時,先問學生:“哪位同學知道從北京到上海的距離有多遠?”學生們都不知道。然后教師說:“那我們觀察一下地圖,看看北京到上海的距離。”學生們看了之后都很驚訝并提出疑問。這時,筆者引導道:“同學們若不相信,就認真學習今天的內容,學會了這一課,大家就會知道北京到上海的真正距離了。”通過這樣一個生活情境的導入,可以很容易地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帶著生活問題學習,學習的時候也會格外認真。
二、鼓勵學生動手操作,構建數學思維模式
學習數學應注重探究與挖掘,重視思維的構建。數學的學習并不是單純的知識記憶,而是更加傾向于對科學道理的研究和總結。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善于把數學知識分解開來,由淺入深地讓學生思考,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起數學思維的結構。
比如,在學習“圓柱的表面積”這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折紙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圓柱與長方形的關系以及圓柱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首先,讓學生把一個圓柱體的紙盒從一端向另一側豎直剪開,這時學生就會看到一個長方形,教師適時引導學生,讓學生思考圓柱體的底面周長與所得到的長方形之間的關系,長方形的寬和圓柱體的高之間的關系。之后教師引導分析,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學生自己找尋圓柱體的側面積計算方法,這樣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還讓學生通過教學道具的使用積極地思考問題,從而從側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融入質疑與爭論,開拓數學思維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當中,難免會有一些問題讓學生產生質疑與困惑,教師要利用這樣的機會,針對教學難點巧妙地設計疑問,讓學生就這些問題進行討論,進而促進學生思維的開拓與發散。當然,由于學生的自身學習能力和固有知識水平存在一些差異,學生所產生的疑問也會不同。因此,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爭取設計出不同層次包含不同知識面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夠有針對性地進行思考;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分組討論,來把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平均分配。對于學生提出的質疑,教師要巧妙地設計問題并為學生進行解答,引導學生的思維逐步向深層次的方向發展,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四、巧設結尾,保持學生思維的連續性
豐富的課堂引入能夠讓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興趣,而完美的課堂結尾就能夠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連續和延伸。因此,良好的課堂結尾設計對于學生思維的培養也同樣重要。比如,小學數學中有關于“約數和倍數”的學習,在教學本節課時,教師可以用游戲的方式來完善課堂結尾,從而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和理解。如,即將下課時,教師帶學生一起做游戲,教師在黑板上寫數字,如果寫出的數字是學生學號的倍數,那么這位學生就可以提前下課,并且在走出教室前要說出對應該數字的倍數或者約數。這樣的游戲讓學生十分感興趣的同時,還能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記憶,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責任編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