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媛 李貽學
摘要土地綜合整治效益分析評價是土地綜合整治規劃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土地綜合整治預期收益的體現,對于評價土地整治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該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從社會效益、景觀生態效益、經濟效益3個方面對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效益進行分析評價,該研究將對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效益有借鑒意義,評價結果可為定陶縣土地整理績效評價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綜合整治;分析與評價;效益;層次分析法
中圖分類號S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517-6611(2014)06-01833-03
AbstractBenefit analysis on integrated land consolidation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integrated consolidation of land planning, is the manifestation of expected income of integrated land consolidation, and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implement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rom the social benefit, ecological benefit, and economic benefit, this paper carried out benefi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planning. This study will have significance to the integrated consolidation of land planning benefit, the evaluation results can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Dingtao County.
Key wordsIntegrated consolidation;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Benefit; AHP
為了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進一步統籌城鄉發展、確保糧食安全、優化城鄉建設用地結構布局,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亟需把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有機結合,整體推進田、水、路、林、村一體化的土地綜合整治工程,實行土地綜合整治。通過定性和定量的評價,對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做好效益分析,對于衡量土地綜合整治工作的必要性和進一步完善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地整理后的耕地的質量評價、潛力評價[1-3]和生態效益評價[4-7],吳良林等[8-9]對土地規模化整理的景觀格局進行研究,肖光強等[10-11]提出了土地整理成功度的評價方法,孔雪松等對村鎮農村居民點進行適宜性評價及整治分區評價[12],李樂等根據規劃導向度對農村居民點進行整治分區[13],王璦玲等對土地整理得耕地經濟價值進行評定[14],趙俊銳等基于能值分析對土地整理后的效益進行評價[15],黃輝玲等對黑龍江省整治規劃效益評價[16]。通過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可以實現保護耕地、村莊改造與農村社區建設同步推進,形成節約集約用地與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相互支持的格局,對于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具有重要作用。
1研究區概況
該研究所整理的土地分布在定陶縣的陳集鎮、仿山鄉、杜堂鄉3個鄉鎮,項目區土地總面積3 970.4 hm2,其中,耕地3 085.84 hm2,園地11.44 hm2,城鎮村級工礦用地579.59 hm2,交通運輸用地156.54 hm2,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9.54 hm2,其他土地17.45 hm2。
項目區內耕地大部分屬于中低產田,同時,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建設用地需求量逐年增加。從建設用地內部結構來看,基礎設施建設較薄弱,農村居民點無序擴張用地面積偏大,農村一戶多宅、亂占、未批先占、劃新不交舊,宅基閑置等現象愈來愈突出,漸漸形成了“空心村”;擠占了其他建設項目用地空間,亟需通過農村居民點的整理,盤活利用農村存量建設用地,促
2.4土地綜合整治評價結果分析
2.4.1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區土地整治,社會效益的實現度達到了78.9%。整理后增加耕地數量,新增耕地率為409%,緩解了人地矛盾,因項目區位于平原地區,耕地面積基數大,不能很好地體現新增耕地率,但整理后,耕地面積占項目區總面積達84.23%,耕地開發整理潛力較小。集中連片的土地整理,可為土地的集約利用創造條件,提高土地集約化程度,提高耕地質量和土地利用率。完善的灌溉條件和
2.4.2景觀生態效益。 景觀生態效益的實現度為92.13%,體現了土地綜合整治對景觀效應及生態可持續性的重視程度。
(1)對農業的生態影響。項目建成后,通過土地平整,昔日低產田將變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橋涵、閘相配套的穩產高產農田。通過土地綜合整治,改善了項目區供水條件,農作物得到適時適量的灌溉,農田林網的擴建,將使區內的小環境得到調節,將輸水節水、田間節水、農藝節水等節水措施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田園化生產格局,大大改善了農業生態環境,將使農業生態處于良性循環狀態。
(2)提高植被覆蓋率。在項目區主干溝渠兩側布置防護林,布局合理的防護林可以有效抑制項目區水土流失,使項目區的生態環境和農田小氣候得到較大程度的改善;而且涵養了水源,減少了水土流失,形成規劃整齊、全面發展的立體生態農業格局。
(3)對區內農業發展的影響。項目實施后,對區內水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了灌溉水利用率,將建成旱能灌、澇能排的高產穩產農田,加快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因此,該項目實施后,將大大改善區內自然環境、生活環境,加快農業生產步伐,有力推動區內經濟和社會的持續發展。
2.4.3經濟效益。
計算分析表明,該土地整理項目是一個高投入、高產出的好項目,但與同水平其他土地整理項目相比仍有一定的提高空間。項目總投資為15 326.98萬元,耕地整理后項目總凈增收益為1 326.8萬元,投資回收期為1424年,投資收益率為6.16%,且可以增加糧食產量,投資無風險。
3總結
該研究運用層次分析法,從社會效益、景觀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3方面分層構建了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效益指標體系,并考慮了不同指標間的相互作用和量化標準,定量和定性地對農村土地綜合整治效益進行分析和評價,結果表明,土地綜合整治預期會為農村的整體效益帶來顯著提高,不僅增加了耕地面積,建立了標準的中高產田,興修了農田水利和道路,提升了農民生活環境質量,還在經濟上提高了社會收益,增加農民收入水平,高產出,高回報,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加強增減掛鉤實施,開拓建設項目用地新空間。在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和城鄉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先減后增,增減平衡”原則,加強增減掛鉤實施,把農村節約的建設用地指標,轉移到產業集聚區和新增城鎮建設用地使用。
該研究是對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帶來效益的初步探索,局限于研究范圍,缺乏可供借鑒的經驗,所建立的指標體系和模型方法的科學性,還需要大量樣本的檢驗,因此,指標體系還應根據特定的研究區域不斷完善,數據的可靠性和實用性仍需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 張仕超,魏朝富,李萍.區域土地開發整理新增耕地潛力及其貢獻分析[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2):312-319.
[2] 趙玉領,蘇強,吳克寧,等.河南嵩縣土地整理的數量質量潛力[J].農業工程學報,2008,24(9):73-78.
[3] 曲衍波,張鳳榮,郭力娜,等.農村居民點整理后耕地質量評價與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2):226-233.
[4] 陳超,李曉敏,鐘毅,等.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效益后評價研究[J].國土資源科技管理,2007(5):132-135.
[5] 陳建設,王曉東,韓武波.國外項目后評價研究進展及其對我國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后評價的啟示[J].國土資源技術管理,2008(2):111-114.
[6] 胡廷蘭,楊志峰.農用土地開發整理的生態效益評價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04,20(5):275-280.
[7] 王璦玲,趙庚星,李占軍.土地開發整理效益項目后綜合評價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06,22(4):58-61.
[8] 吳良林,羅建平,李漫.基于景觀格局原理的土地規模化整理潛力評價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2):300-306.
[9] 劉文平,宇振榮,鄖文聚,等.土地整治過程中農田防護林的生態景觀設計[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18):233-240.
[10] 肖光強,李新舉,胡振琪,等.土地整理成功度評價方法[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3):304-308.
[11] 高明秀,張芹,趙庚星.土地整理的評價方法及應用[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10):300-307.
[12] 孔雪松,劉耀林,鄧宣凱,等.村鎮農村居民點用地適宜性評價與整治分區規劃[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18):215-222.
[13] 李樂,張鳳榮,關小克,等.基于規劃導向度的農村居民點整治分區及模式[J].農業工程學報,2011,27(11):337-343.
[14] 王璦玲,胡繼連,劉文鵬,等.基于土地整理的耕地經濟價值評定及其變化[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9):296-300.
[15] 趙俊銳,朱道林.基于能值分析的土地開發整理后效益評價[J].農業工程學報,2010,26(10):337-344.
[16] 黃輝玲,吳次芳,張守忠.黑龍江省土地整治規劃效益分析與評價[J].農業工程學報,2012,28(6):24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