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桂娟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大力推廣,以學生為教學中心,將信息技術應用到教學模式中已成為當今教學的重要方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不僅能讓雙邊活動更加富有活力與激情,還能推動教育發展。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創新
近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轉變,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不僅要拓寬運用領域,更要注重科技手段和各個學科的應用,在不同的方法與內容相互滲透、交叉、整合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得到適應社會發展的實踐能力。
一、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效率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將圖像、聲音、文字融合于一體,進行教學,不僅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教學過程,還能讓學生通過感覺得到需要的信息,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讓教學收到更好的傳播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多維教學。
1.構建教學情境,提高學習興趣
由于小學生心理與年齡特點,在學習規律和掌握知識的方面存在一些差距,所以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制定相對科學、合理的教學備案。在時間控制中,如果時間過長,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疲憊感,進而影響注意力和學習效率。針對這種現象,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必須根據教學要求,充分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通過多媒體課件的表現方式以及信息監聽方式,沖擊學生思維點,發散學生思維,將被動學習變成主動學習,從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讓學生用最佳的狀態進行學習,得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會飛的蒲公英》中,通過導入蒲公英圖片,分析它和其他植物的視覺差異,對文章內容進行感知;通過仔細研讀課本內容,比較從童年到大學期間,母親的鼓勵方式,將文中描述的內容和自己進行類比。最后讓學生帶著“以……的期望”為話題進行寫作,這樣不僅能豐富教學情境,還能讓教學生活化,從而帶動學習興趣。
2.開發學生思維,打破教材難點
在多媒體教學中,能夠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將難以理解或者重點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給學生,增加視覺感受,對學生形成生動、形象的感官刺激,開拓學生思維,進而在較短的時間內發揮學生潛能,進行全方位的信息掌握。例如,在《琥珀》一文的學習中,可以通過鮮明的圖片,讓學生近距離地了解琥珀、認識琥珀,真實地感嘆大自然奇觀帶來的奇跡。
二、通過信息技術,有助于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受閱讀能力、感知能力以及心理特點限制,學生得到的知識與感悟存在很大的局限。在利用計算機進行教學后,不僅能讓學生擁有發現美的眼睛,還能進一步解決傳統教學中,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通過圖文并茂的材料以及輔導資料,將被想象、感知、推理的事物以及發展變化,用形象、模擬、仿真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從而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更加直觀、形象;在感知的過程中,對事物本質進行探尋。例如,在學習《雷鋒的故事》與《軍需處長》時,通過播放歷史圖片以及影視資料,彌補空間與時間對學生造成的距離與斷層,從而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能力。
因此,在現代語文教學中,應該將綜合性學習策略納入教學工作中,通過以語文教學為基礎,讓語文和學生生活、其他學科以及社會環境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事實證明:網絡環境能更好地展現小學語文教學的豐富性與開放性,讓小學語文向著個性化以及特色化方向發展。
從目前的小學語文信息技術教學成果來看,通過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創新能力,還必須加強研究與探索力度。但是我們相信,只要將新課程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一定能推動現代小學語文教學發展,讓學生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