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紅梅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恰當的教學模式,充分展現語文教學的價值,以促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素質教育;語文素養;能力水平
語文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有效地展示語文教學的價值,進而讓學生在教師營造的素質教育環境中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展。
一、語文素養的培養
1.在語文教學中進行親情教育
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重視親情教育,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的同時,也學會珍惜親情、學會感恩。例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我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的相關片段,目的是讓學生切實感受地震的危險,之后,我開始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一些句子進行理解,如:①“不論發生什么,我總會跟你在一起!”這句話中包含了什么意思?②“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沒人再來阻擋他。”作者為什么這樣詳細地描寫時間?③假如你是“阿曼達”,你在這時心里會想些什么?你會第一時間想到誰?為什么會是它?等等。最后,我又引導學生思考:“生活中,父母做的那件事讓你最感動、最難忘?”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父母對孩子最無私的愛,進而使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珍惜親情。
2.在語文教學中進行環保教育
作為教師,我們要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要教育學生從小樹立環保意識,自覺愛護生態環境。例如:在教學《草原》這一課時,首先,我引導學生結合教材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認真感受“自然美”和“人文美”。接著,我向學生展示了一些圖片,如:草原荒漠化、沙塵四起、草地退化等圖片,形象的對比目的是讓學生感受環境問題的嚴重性,順勢向學生講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使學生從思想上重視,從行動上進行保護,最終讓學生樹立起保護環境的意識,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學習能力的培養
1.自主能力的培養
在素質教育下,我們可以采用“先學后教”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不斷練習中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授課的時候,我選擇了先學后教模式,首先,引導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即:掌握本節課的生詞,了解故事內容,理解晏子反駁的話,體會他的沉著睿智、機智靈活,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凜然氣節。接著,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將所遇到的問題勾畫出來,反饋給我,之后,我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進行有目的性的講解。最后,為了讓學生體會自主學習帶來的成功喜悅,我還設計了當堂練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檢測自己的自學效果,最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探究能力的培養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逐漸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究能力,從而,幫助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例如:在教學《難忘的一課》時,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也為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本節課的授課時,我選擇了“問題情境”創設的方法,首先,我引導學生思考了下面幾個問題:①這篇文章講述了一件什么事?②一堂普通的課,為什么令人難忘?③文章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進而逐步使學生的能力水平獲得大幅度提高。
總之,在素質教育下,教師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展示語文的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促使學生獲得全面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吳書仁.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J].學周刊,2012(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