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鈺
摘 要:利用網絡,如何開展好課外閱讀呢?如何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自主應用他們所學的閱讀知識進行課外閱讀呢?對此,許多老師做了大量嘗試,找到了相關策略。
關鍵詞:網絡;閱讀;幸福
新課標明確規定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同時指出要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作為一名農村語文教師,我也無時不在思考著農村孩子的課外閱讀。
在網絡環境下開展課外閱讀,符合現代教育思想,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有多種機會在不同的情境下自主應用他們所學的閱讀知識進行課外閱讀。我作了許多嘗試,找到了相關策略。
一、激發興趣,引導閱讀
網絡這座“閱覽室”不僅容量大、查找檢索方便,而且界面生動、友好,有封面、插圖以及聲音、動畫等多媒體格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毫不厭煩地在計算機上操作,在資源庫中尋找,運用實時在線閱讀和下載離線閱讀兩種方式進行主動閱讀。為此,作為學生建構知識的幫助者和引導者的教師,應當適時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引發和保持學生正確的閱讀動機。
二、自主閱讀,個性感受
學生個性化閱讀,是學生個體從書面語言中獲取信息,存在著個別差異;是學生借助文本與作者對話的心理過程,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網絡環境下的課外閱讀,學生根據自己的條件和需要進行獨立閱讀,探究性、創造性地理解文本,正是個性化閱讀的體現。我鼓勵學生利用“小主人論壇”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如:有三個學生不約而同都在讀了《灰姑娘》后發表帖子:“做人要守時、注重外貌整潔”“我們要寬容地對待他人”……學生將自己的閱讀體驗、個性解讀沉淀為文字,在網絡里生成新的意義。
三、自選方法,個性作業
網絡環境下的課外閱讀,學生既希望讀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獲明顯,得到老師、家長和學生的認可與贊許,從而滿足自己的成就感。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我們在“分享童話”這功能板塊上為學生創設一個“個性作業”。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設立了“讀后感”“讀書記錄卡”“好詞好句品味園”等個性化欄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不同的欄目中留下自己的“獨特閱讀體驗”。
實踐證明:網絡技術的交互性的運用,使每個學生都參與獨立思考與學習,讓學生在閱讀中始終保持興奮、愉悅、渴求上進的心理狀態,由原來的被動接受改為獨立思考,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了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創新能力。課外閱讀的網絡化,使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了,閱讀的容量增加了,學生的視野開闊了。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