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雪
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合理運用課件能夠使教學的感染力增強,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尤其是能夠將學生從未見過的事物、景象活生生地呈現出來,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
但是,在越來越多的語文公開課上,筆者發現課件有被濫用的趨勢。有些課的某些教學環節完全不必使用課件,授課教師仍然使用了,這樣做實際上削弱了語文教學的效果。
一、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
1.授課教師盲目跟風
以為上公開課大家都在使用課件,自己也要用才不顯得落伍,于是不考慮所上內容的實際情況,根本不必用的課文也配上了課件。
2.授課教師對課文鉆研不深入,在重點和難點的突破上“黔驢技窮”,只能依賴課件渡過難關
那么,教師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把握好尺度,適度運用課件呢?
二、使用多媒體課件的方法
1.注意年級的差異
低年級學生易于接受直觀形象,制作精美的課件有利于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因此,可以較多的使用。但要注意,很多時候實物做的教具教學效果會更好。遇到這種情況,教師最好從教學效果考慮,使用實物做的教具組織課堂教學。
中年級的學生雖然思維仍然傾向于形象、直觀,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不需要教師組織熱鬧的游戲也能集中注意力了。我們可以利用課件對學生進行更好的審美教育,把某些課文中美的因素直觀再現出來,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
高年級的學生逐漸從形象直觀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直接經驗或間接經驗去感悟、體會課文內容,盡量不使用課件。當然,如果涉及學生未知的領域,靠語言文字的說明不能幫助他們理解時,還是應使用課件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
2.結合課文內容使用
授課教師在認真備課,深入鉆研的基礎上,把握教學重點和難點,考慮、比較多種教學方法,的確需要運用課件啟發學生思維的教學環節可以使用。但要把握好原則:必須用的時候才能用。畢竟,我們的語文課堂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使用課件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語文教學,不能“喧賓奪主”,將語文課變成音樂課、美術課、思想品德課……因此,教師在使用課件時應明確運用的目的,在扎扎實實地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下,適度運用課件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決不能圖熱鬧搞花架子。
適度地運用課件進行語文教學將為我們的教學增色,反之,則會削弱學生閱讀文本的能力、扼殺他們的想象力。
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在備課時,我們應該捫心自問:這篇課文真的必須使用課件嗎?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