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錫釗
【摘要】國內外一些高等院校已采用iPad來進行課程開發與研究活動。這不僅是利用高科技促進教育事業的一種嘗試,而且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傳統的教學、開發和實訓方式。學校與企業已把iPad融入到整個教學、開發課程與實訓平臺中,學生可以在上課前先閱讀與課程內容有關的視頻或者演示文稿,做到上課前就心中有數。
【關鍵詞】創新;設計;課程;ipad;校企合作
前言
校企合作開發課程與實訓,是通過對合作企業與就業崗位需求進行科學的評估,從我們創新學院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充分利用企業和學校資源的基礎確定合作課程目標、組織課程內容、實施方案和創新設計課程的一種路徑。校企合作開發iPad軟件創新設計課程是高職學院實現人才培訓目標的一種極為高效的途徑,那么如何高效的促進校企合作iPad軟件創新設計課程開發與實訓研究呢?
一、開發與實訓研究校企合作iPad軟件創新設計課程的意義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現代教育觀認為,教學不單要求課任老師把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把前瞻性的知認點,通過案例說明傳授教學內容,把學生開發能力、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提高一個層次,以信息傳播理論和教學過程的規律,而設計、實施和評價教育過程系統化到iPad軟件平臺上,通過高速信息化、形像動畫與ipa軟件優化結合,貫穿企業與學校教學之間的全面知識點,跟企業的案例組合成高信息集成控制的模式化,正是ipa軟件創新設計課程的核心所在,虛擬情景再現,如現場演繹,更能突出表現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因此必須利用高科技工具來實現信息高速傳達。
二、紙質課本與課程作業的不足
當代高速信息化時代,不能全依靠紙質教科書信息傳達。紙質教科書只能做為基礎課或公式化的教學課程,而不能用于信息化和高速發展教學課程。紙質教科書開發周期長,應用時間長,不利于信息高速傳達。
在常規課堂的教學中,資源浪費普遍存在,比如布置作業所用紙張,提交作品用光碟或紙質,有很好的作品也許需要保存下來,作為課堂案例,但因為作品過多,而且需要專門找空間保存,也更不利于查閱和調用,如果以傳統方法,是對資源的極大浪費,也不利于我們提倡環保節能的理論。
如果可以把所有的紙質都存儲在可移動載體中,以及收作業也可以直接存儲在載體中,并可以快速的與社會、企業以及學校大師級人物通過數據交流并快速應用于教學,以教案和課程相關的前沿信息來傳授給學生,更能豐富課堂上氣氛,提高學生在課堂上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活躍性,讓學生從被動的聽課,引導學生自覺想學的轉變,讓學生參與課堂上的交流和授課活動來,我們在這里借用了iPad軟件平臺來實現傳授知識的功能,這是當代無紙教育教學的主流之一。
三、當代多媒體課室需要改進問題
當代新上崗的老師,必然要參加基本的多媒體教學設備使用的培訓,這也體現了當代教學不是“一本書講到底”的教學模式,而是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指導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學互動不足,部分教師直接用早就備好了教學PPT,然后使用PPT的流程一直講下去,這樣只能說是傳統課本的升級版。而我們更重要的是要與社會、企業和學校有優質相關的教學案例進行信息資源的共享,讓學生第一時間就能接觸到信息化所帶來的成果,這就是目前我們就能改進的地方。
四、優化課堂的教學質量
西方教學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不完全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更重要的是學生在一定的情景下,通過課室引導性的教學,利用必要的教學資料和對知識建構方式獲得。在建構方式的學習下,教學重點要考慮學習的目標,以案例教學的方法進行授教,把傳授完整的知認點為前提,并把學生創新的理念做為引導學生學習的方向。這才是教學授課重點的地方。著名的心理實驗赤瑞特拉(Treicher)以大量的實驗證明,人類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iPad軟件創新設計課程中,通過多種感官的剌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聽老師直接講課本強得多,認識面擴得多。相同的大綱,表達的形式不同,學生所學到的知識也不同。如果能更利于學生認知和對知識情景的重放,以虛擬情景下授課,可以激發學生在課堂上聯想以及創新的思維,促進學生探究與知識建構中的有關案例以及經驗,索引和去同化當前學到的新知識,進而在新舊知識之前建立聯系層面。從另一個層次來說,iPad軟件創新設計課程,利用iPad軟件創設情景教學,激發學生對現實情景思考,培訓學生對情景再現的能力。在問題情景中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課堂上要能引導問題的討論,既能鼓勵學生創新思維,又能對學生中錯誤概念及時更正。在課堂教學情景中,教學過程應該盡可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在授課時形成一種自發、平等、和諧的關系,使學生產生滿意和感興趣等積極的情緒下互動,在授課中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交流和信息傳遞,取得最佳的授課效果。
五、企業與學校的課程開發與實訓研究
校企合作開發課程的形式,必須是科學開發課程,同科學開發與研究的過程離不開。
1、以企業需求的職業能力為導向開發課程與實訓
企業需要高級應用型、技藝型人才,因而職業能力體現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職業能力分析為導向,面向整個工作過程,把職業需要的技能、知識、素質有機地整合到一起,直接面向職業開發課程與實訓,具有針對性與適應性。企業中職業能力和學校的課程與實訓,雖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在校企合作教育中,兩者是緊密相關的。課程必然與職業建立緊密的關系,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要求。校企合作課程需要依據,所面向的職業標準和能力要求進行開發和設計,把職業標準和能力要求轉化成課程目標,依此開發設計課程與實訓課程。
2、學生、學校和企業合作方式
對學生、學校和企業合作方式,是課程設計開發的首要環節。由于企業對人才要求不斷提高和變化,對學生也要不斷適合企業的發展而變化,從而引導學生產生自我發展方向的需求。
然而有更多作為科技生產力為第一位的企業,將把科技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案例模塊,因此通過我們校企合作,傳遞經驗,可以達到事半功陪,與企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達到雙贏格局。我們也必然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學習與開發。這將使我們學校必然跟企業更親密合作、設計、研究與開發新技術并最終轉化為生產力。
六、iPad軟件創新設計課程跟現在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關聯性
現代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將會引出更多教學者使用虛擬現實的數據來實訓教學。而這平臺對其它的媒體類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但多媒體有一些特色功能有可取之處。如多媒體課室中的投影儀、立體雙投影,多媒一體機類所功能,教學模型的空間結構功能等,都有其良好的教學功能,部分是計算機所不能完全替代的,在授課教學實踐中,一些更虛擬、微觀、實驗難度高,成本非常高,個例罕見,機理復雜,很難重復,很難實地現場教學,很難實訓實驗操作和實訓實驗研究的實訓實驗教學,則較適合采用虛擬現實來實現內部結構,我們作為課任教師,更要環保直觀的講授知識論點。
七、結語
本屆畢業生將就業,而面對著2014年全國大學畢業人數達到727萬人,這個是對當代大學生的壓力,同樣也是對學校與課任老師應該教什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乍樣讓學生能更高的競爭力,教育教學方法必然要進行改革。個人認為必須以理論與前沿信息教學相結合,達到理論與企業以及社會應用技術相結合。以我們學校為例,現在傳統課室基本不存在,很多都是實訓實驗室、藝術類的素描實訓室和多媒體課室所代替,這也是當代學校與時俱進的表現。
本課程通過ipa軟件創新設計綜合性的專業技能,可用于課程或項目的形式開展教學,并進行信息化教學改革的一種嘗試。以實踐“行為導向法“,重視學生活動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教學的過程,這種形式的目的是通過改變授課表達形式,引入更為直觀圖像、視頻、聲音和虛擬情景。
授課中,實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主體”的灌輸式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主導權在教師”,使學生掌握所學課程的內容和經驗,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改變“教你學”轉變為“我要學”,讓學生在上課前就能閱讀到課程的基本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根本上改變目前傳統的教學、開發和實訓方式,從而利用高科技工具才能更好實現這一種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劉聘.多媒體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信息化,2004(5-15).
[2]呂悅寧,譚坤.多媒體產品藝術設計[J].北京: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2010(136-141).
[3]楊華.新媒體藝術之互動影像裝置藝術[J].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2007(33-50).
[4]梁平.多媒體技術與動畫[J].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31-44).
[5]周蘇.多媒體技術.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J];2010(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