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瑞平
“兩只蝴蝶”扇起訴訟颶風
文/周瑞平
全球有記錄的蝴蝶總數大約有2萬多種。廣東、合肥兩家企業卻為“兩只蝴蝶”打起官司。原告索賠標的額高達1500萬元,創下安徽省知識產權訴訟之最,堪稱“第一大案”。
日前,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對廣東省中山市采蝶軒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梁或、總經理盧宜堅與安徽采蝶軒蛋糕集團有限公司、合肥采蝶軒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安徽巴莉甜甜食品有限公司侵害商標權、不正當競爭糾紛一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梁或、盧宜堅的上訴,維持一審法院駁回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的判決。
梁或、盧宜堅不僅沒有索賠到一分錢,反而要支付22萬余元訴訟費。勝訴的合肥“采蝶軒”在法庭內外上了一堂實實在在商標課,也捏了一把汗。
2012年9月4日,有位不速之客來到位于合肥市長江東路與明光路交叉口、清溪路與合作化北路交叉口、壽春路與含山北路交叉口的三間“采蝶軒”店鋪,分別對外觀進行拍照,又進入店鋪內購買了十種食品,取得了購物發票和銷售單。
合肥市衡正公證處的公證員對這一過程進行了監督,并分別出具了三份公證書。公證書記載,三間店鋪的門頭均標有“采蝶軒”字樣。大部分食品外包裝上標有一只蝴蝶、拼音字母和“采蝶軒”三字的紫色組合圖案,另有一部分食品外包裝上標有“采蝶軒”文字和“蝴蝶”部分,還有個別食品外包裝上標有“采蝶軒”文字和拼音部分。這些食品的外包裝背面印有“安徽采蝶軒蛋糕集團有限公司出品”的字樣,部分印有“安徽巴莉甜甜食品有限公司生產”、“合肥采蝶軒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總代理”的字樣。
這位不速之客是廣東省中山市采蝶軒食品有限公司(下稱中山“采蝶軒”)法人代表梁或、總經理盧宜堅的委托代理人。這是一家在中山市注冊的生產中西式糕點食品的企業。
2012年9月,中山“采蝶軒”對外發布消息稱:合肥“采蝶軒”在食品宣傳資料及外包裝上使用了該公司享有注冊商標專用權的“采蝶軒”文字及蝶形圖案,構成對其企業字號名稱權和商標專用權的侵犯。
隨后,梁或、盧宜堅向合肥市中級法院提起訴訟,訴請安徽采蝶軒蛋糕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采蝶軒集團公司)及旗下的三家公司立即停止侵犯梁或、盧宜堅享有的“采蝶軒文字及圖、蝴蝶”商標專用權的行為;采蝶軒集團公司、采蝶軒服務公司立即停止使用(變更或注銷)“采蝶軒”在企業名稱中、“采蝶軒文字及圖、蝴蝶”在網站中進行經營及不正當競爭行為;三被告立即拆除、銷毀任何帶有“采蝶軒文字及圖、蝴蝶”的標志、招牌、海報、廣告牌等宣傳資料和產品外包裝等;公開向梁或、盧宜堅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并在“采蝶軒食品集團”網站及各自公司網站的主頁、《安徽日報》《新安晚報》等媒體上登載致歉聲明;并賠償梁或、盧宜堅經濟損失1500萬元和為制止侵權行為所花費的合理開支44511元。
在一審法院庭審中,原被告雙方圍繞11個焦點問題,展開激辯。其中,最激烈的莫過于經營使用在先是否能夠抗辯侵權。
為了證明自己的訴訟請求,原告中山“采蝶軒”共列舉了12組證據,還當庭搬出三個大紙箱,出示了合肥“采蝶軒”各類蛋糕、西點,認為被告在食品外包裝和宣傳廣告上均使用了采蝶軒的文字及圖標,侵犯其八件注冊商標。
面對原告的激昂呈辭,被告代理律師認為,合肥“采蝶軒”在1999年開設蛋糕個體店,2000年6月成立了采蝶軒為字號的公司。企業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剛剛起步時,就已經在門面、包裝和銷售店面的門頭上廣泛使用采蝶軒字樣。
為了證明商標使用在先,被告方依次請出了四名證人:1999年為其辦理稅務登記、衛生許可證的工作人員、曾出租房屋供其賣蛋糕面包的房東和當年為合肥“采蝶軒”制作門頭的廣告公司經理。該證人作證說,1999年合肥“采蝶軒”已經使用小蝴蝶標志和“采蝶軒”的名稱。
安徽“采蝶軒”在合肥可謂是家喻戶曉,已經成為行業中的領跑者。中山采蝶軒來者不善,除了訴合肥采蝶軒商標侵權,還指責其“搭便車”“傍名牌”,構成不正當競爭。
針對原告的指責,被告代理律師在法庭上說,合肥“采蝶軒”是合肥地區采蝶軒品牌的唯一培育者,與中山“采蝶軒”無任何關系。合肥“采蝶軒”目前已經有200多家門店,而中山“采蝶軒”只在珠江三角洲地區擁有十多家門面店,在合肥鮮有人知,如今想不勞而獲合肥“采蝶軒”的品牌成果,才屬于不正當競爭。
被告律師還稱,合肥“采蝶軒”與原告所使用的商標在外觀標志上存在顯著差異。無論是知名度,還是組合商標外觀,合肥“采蝶軒”都沒有借用被告的影響力,對消費者造成誤導。合肥“采蝶軒”公司于2003年注冊了35類采蝶軒商標。被告律師認為是中山“采蝶軒”在戶外廣告與宣傳上大量使用該類“采蝶軒”商標,已涉嫌侵犯其注冊商標權。
原告代理律師反駁說,中山“采蝶軒”并非只有十多家門面店,其產品遍布珠江三角洲100多家分店,在食品行業有很高的知名度。“我們提供的地稅、國稅的納稅證明可以證明,中山‘采蝶軒’一年的納稅額就超過合肥的幾年。”這位律師說。
在法庭上,雙方唇槍舌劍,幾乎沒有和解的希望。意外的是,訴訟過程中,安徽采蝶軒集團公司、采蝶軒服務公司、巴莉甜甜公司對外稱:我公司自1999年創業以來,雖一直持續地在產品上使用采蝶軒文字及圖案,擁有在先使用的權利,但鑒于中山采蝶軒在后已經在第30類商品上注冊了“采蝶軒”商標,為避免消費者混淆和誤認兩家的產品,不利于我公司今后業務的發展,我公司決定全面停止在此類產品上使用“采蝶軒”文字和圖案。
2013年6月3日,合肥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梁或、盧宜堅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1.2萬元、財產保全費5000元,由梁或、盧宜堅負擔。
梁或、盧宜堅不服,向安徽省高院提起上訴。
2013年10月29日,省高院公開開庭審理此案。
安徽高院認為,保護在先權利是解決知識產權權利沖突的一項基本原則。安徽采蝶軒集團對“采蝶軒”標志具有在先使用的權利,采蝶軒集團、采蝶軒服務公司將“采蝶軒”注冊為企業字號并在經營中使用與“采蝶軒”有關的商業標志,主觀上不存在攀附他人商標的意圖,亦不存在“搭便車”、“傍名牌”的主觀惡意情形,雙方在各自的區域內長期開展經營活動,客觀上也沒有造成消費者對合肥“采蝶軒”與梁或、盧宜堅經營的商品、服務來源的混淆、誤認的事實。梁或、盧宜堅與作為法人的安徽采蝶軒蛋糕集團有限公司、合肥采蝶軒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之間并不具有經營同類商品或服務的關系,并不存在特定、具體的競爭關系,故梁或、盧宜堅不符合提起不正當競爭之訴的主體要件。
安徽省高院終審判決:駁回梁或、盧宜堅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112067元,由梁或、盧宜堅負擔。
法博士點評
當下,商標權糾紛主要由惡意造假、復制、模仿、翻譯他人注冊的馳名商標等等原因引起,“搭便車”、“傍名牌”的主觀惡意情形比較普遍。像此案兩家相隔數千里的企業,使用同一名稱的商標,各自經營十多年,而突然陷入訴訟的情況還是少見。
為什么安徽采蝶軒不構成對原告的侵權行為?安徽高院主審這起案件的法官告訴筆者,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作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和促進經濟自主協調發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9條規定,即使存在采蝶軒集團公司、采蝶軒服務公司、巴莉甜甜公司使用的商業標志構成要素與梁或、盧宜堅的注冊商標構成近似,但鑒于采蝶軒集團公司、采蝶軒服務公司、巴莉甜甜公司使用與“采蝶軒”相關的標志沒有“傍名牌”主觀惡意,此案系爭的面包、蛋糕門店經營模式,具有較強的地域性,采蝶軒集團公司持續十多年使用“采蝶軒”標志,已經具有較高的知名度,梁或、盧宜堅“采蝶軒”商標注冊在后,在安徽合肥區域沒有開展經營活動、且沒有任何知名度,梁或、盧宜堅的注冊商標被許可人經營活動主要集中在廣東省中山市,合肥區域的消費者不會對采蝶軒集團公司、采蝶軒服務公司、巴莉甜甜公司“采蝶軒”標志與梁或、盧宜堅“采蝶軒”注冊商標產生混淆和誤認。
法院在考慮上述歷史和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允許采蝶軒集團公司、采蝶軒服務公司、巴莉甜甜公司與“采蝶軒”有關的商業標志與梁或、盧宜堅“采蝶軒”商標共存,不會損害梁或、盧宜堅的權利和利益,也可以尊重和維持采蝶軒集團公司、采蝶軒服務公司、巴莉甜甜公司在合肥區域多年規模化發展已經客觀形成的市場格局,符合利益平衡原則。
編輯:程新友 jcfycxy@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