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蓮
(山西省霍州市人民醫院婦產科 031400)
38例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的原因及處理
楊潤蓮
(山西省霍州市人民醫院婦產科 031400)
目的:對剖宮產手術的患者產后出血的原因進行分析以及對患者術后的處理方法研究。方法:選取38例2013年6月-2014年5月來我院進行剖宮產的患者,并對進行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結果: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的原因共總結歸納出6種,既子宮切口的破裂、患者宮縮乏力、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的粘連和植入和凝血功能的異常。根據手術前后患者臨床資料的數據分析發現,宮縮乏力是造成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且對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情況進行了成功救治。結論:熟練掌握剖宮產手術技術,并在手術前中后對患者進行應急方案處理,可以降低剖宮產產后出血發生率。
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原因;處理方法
剖宮產是產科領域中最重要的手術之一。俗稱剖腹產。由于傳統陰道生產對新生兒和孕婦的生命健康威脅較大,所以,通常情況下,孕婦會采用剖宮產手術進行分娩。剖宮產手術主要有按患者子宮切開或是開腹的方法。傳統的剖宮產史是使用縱線切開,從肚臍向下垂直切到恥骨上方。由于其操作中存在諸多危險,所以其手術安全性不高且后遺癥較多。隨著醫療水平的提高,剖宮產技術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現時最常用的方法便是由患者的子宮下段橫切,該種方法可以降低患者產后出現子宮爆裂的發病率,且患者再次懷孕時仍可通過陰道生產。此外,還有一種方法便是腹腔外剖宮法,既通過將患者的膀胱向下推的方法,手術過程中需要切開腹膜進入到腹腔。[1]與傳統的經陰道分娩的自然生育途徑不同,剖宮產是一種經腹切開子宮取出胎兒的手術。本文通過對在我院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患者在產后出血的相關原因和對相關情況的處理方法的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進行剖宮產手術的患者38例,其中初產婦為25例,占總例數約為66%,經產婦13例,占總例數約為34%。且年齡分布在22-4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8.5歲,孕齡在35--42周。關于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是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產后出血診斷標準,既在產后2h內的出血量大于400ml,或是胎兒娩出到產后的24h內,患者的陰道出血量達到500ml以上,醫學判定為產后出血。而當產婦陰道出血量大于且等于1000ml時,醫學判定為嚴重產后出血。兩組患者在孕齡方面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選取38例2013年6月-2014年5月來我院進行剖宮產的患者,并對進行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和研究。在關于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診斷標準,醫護人員必要嚴格依據[3]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產后出血診斷標準對其進行醫學判定。
1.3 療效判定
子宮切口的破裂、患者宮縮乏力、胎盤早剝、前置胎盤、胎盤的粘連和植入和凝血功能的異常是造成產后出血的6種原因,[2]其中宮縮乏力是致使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熟練掌握剖宮產手術技術,并在手術前中后對患者進行應急方案處理,可以降低剖宮產產后出血發生率。

表1 剖宮產產后出血的原因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中需要處理的數據均采用SPSS18.5統計學軟件包進行分析,計量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s)的形式表述,采用x2和t檢驗方法分別對計數數據和計量數據進行檢驗,顯著學水準設定為a=0.05,當P<0.05時即視為有統計學意義。
關于對剖宮產患者產后出血的臨床癥狀表現,分析出致使其產后出血原因。具體見表1。
雖然傳統的產婦分娩后可以迅速康復,且新生兒能更好的適應外界環境。但是由于手術過程中疼痛感過于強烈,所以,很多產婦會選擇剖宮產手術。[4]但是在進行剖宮產產婦術中出血、術后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發生前置胎盤和子宮破裂的幾率遠高于經陰道分娩的產婦,且剖宮產新生兒并發呼吸系統功能異常及發生弱視的幾率也高于陰道分娩新生兒,使得剖宮產手術發生意外情況的幾率也非常高。在進行剖宮產時,必須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或是局部麻醉。通常情況下,采用局部麻醉交過最佳,因為孕婦在進行分娩時,保持清醒,可以較快的產下嬰兒且可以與嬰兒進行接觸,間接的提高了出生率。但是針對在緊急情況進行的剖宮產手術,要充分的考慮患者自身的健康情況,若患者身體狀況不佳且出現并發癥的機會較多,則要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通過對患者進行手術前后的細心呵護和相關癥狀的仔細觀察,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到對患者進行剖宮產術后出血的原因。與此同時,在對剖宮產后出血原因分析的同時,還必須要提高醫院的醫護處理工作的水平,對于產后出血要進行及時的止血救治。同時通過對產后出血原因的分析,要不斷的改進剖腹產技術,以減少患者在進行剖宮產手術后出血現象的發生。
關于剖宮產產后出血時間的處理方法,要求在術前,[5]醫護人員要做好術中手術突發情況的預防工作,并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使其放松心情。術中,醫護人員要時刻保持警惕,對突發事件做好應急處理工作。醫護人員要嚴格依據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產后出血診斷標準對其進行醫學判定。既在產后2h內的出血量大于400ml,或是胎兒娩出到產后的24h內,患者的陰道出血量達到500ml以上,醫學判定為產后出血。而當產婦陰道出血量大于且等于1000ml時,醫學判定為嚴重產后出血。術前,醫護人員要做好術中手術突發情況的預防工作,并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使其放松心情。術中,醫護人員要時刻保持警惕,對突發事件做好應急處理工作,并對產后出血的患者進行止血救治。
[1]張建平;郭仲杰.產后出血的搶救路徑及常規[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2(02)
[2]姚麗群.欣母沛預防及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觀察[J].現代醫學.2013(02)
[3]侯鳳英;邢淑敏.胎盤粘連79例臨床分析[J].中日友好醫院學報.2012(02)
[4]孫艷芬.產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03)
[5]王忠英;林銀香.剖宮產術中大出血246例臨床分析[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2(06)
R714.46+1
A
1009-6019(2014)07-0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