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甜
重慶市潼南縣花巖鎮衛生院中醫科 重慶 潼南 402675
中西醫結合治療660例子宮肌瘤臨床效果分析
范甜
重慶市潼南縣花巖鎮衛生院中醫科 重慶 潼南 402675
目的:針對中西醫結合治療660例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指導。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間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60例,按照掛號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治療一定時期后對于患者的子宮肌瘤體積進行檢查。結果:經過3個月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3%,且觀察組患者的子宮肌瘤體積縮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于子宮肌瘤患者來說,單純的采用西藥的形式進行治療無法有效的控制病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形式則能夠有效的縮小腫瘤的體積,提高治療效率,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子宮肌瘤;中西醫結合治療;臨床效果
子宮肌瘤屬于女性生殖器官中的良性腫瘤,也被成為子宮纖維瘤,由于子宮肌瘤是由于子宮平滑肌細胞出現增生形成的,存在一些纖維結締組織,因此被稱為子宮平滑肌瘤[1]。近年來,隨著社會形勢的改變,女性的壓力越來越大,影響了女性的身體健康,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腹部包塊或者月經量增多等情況,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貧血,隨著病情的發展,可能會導致子宮切除,對于患者的生理造成影響。目前我院開始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子宮肌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間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60例,針對中西醫結合治療660例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指導,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間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660例,按照掛號順序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30例。觀察組患者的年齡為30-50歲,平均年齡為(40.5±5.5)歲,病程為4個月-8年,平均病程為(2.2±1.5)年。對照組患者的年齡為30-51歲,平均年齡為(40.5±5.6)歲,并成為5個月-8年,平均病程為(2.1±1.5)年。兩組患者均經過影像學檢查確診為子宮肌瘤,且沒有其他系統疾病。兩組患者的年齡以及病程等無明顯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的治療方法為:使用米非司酮對患者進行治療,在月經來潮的1-3d內口服25mg的米非司酮,每日1次,連續使用3個月。
觀察組采用的治療方法為:從月經周期的第1d開始,每晚睡前口服米非司酮25mg,連續服用3個月,月經停止后采用中藥進行治療,以消癥散結為主,藥方為:生牡蠣30g、當歸10g、香附10g、白術10g、莪術10g、赤芍15g等,對于出現腹墜脹痛的患者來說,應當家用延胡索以及烏藥各10g,對于氣虛血瘀的患者來說,應當加用黨參以及黃芪個20g,對于熱結血瘀的患者來說,應當加用酒大黃以及黨參各20g,對于寒凝血瘀的患者來說,應當家用吳茱萸5g以及桂枝10g,每日1劑,用水煎服,分為兩份,早晚服用。經期時應當注意補血。
1.3 觀察指標
治療3個月后,采用專用B超腹部探頭檢測子宮肌瘤的數目以及體積,治愈的標準為,B超顯示患者的子宮肌瘤已經完全消失;顯效的標準為,B超顯示患者的子宮肌瘤已經消失了一半;有效的標準為,B超顯示患者的子宮肌瘤已經縮小了1/4;無效的標準為,B超顯示患者的子宮肌瘤沒有任何改變,嚴重者甚至出現了增大的趨勢。
1.4 統計學分析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 12.0統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連續性變量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對比應用兩獨立樣本計量資料采用t值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值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治療效果對比
經過一定時期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3%,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由表1可知,觀察組患者經過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治愈的患者為270例,顯效的患者為33例,有效的患者為22例,無效的患者為5例,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患者經過米非司酮治療后,治愈的患者為198例,顯效的患者為30例,有效的患者為69例,無效的患者為33例,總有效率為73%,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子宮肌瘤體積對比
經過一定時期的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子宮肌瘤體積縮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子宮肌瘤平均體積對比
由表2可知,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子宮肌瘤的體積為(4.58± 1.13),治療3個月后,子宮肌瘤的體積縮小為(2.12±0.31),子宮肌瘤的平均縮小率為57.2%,對照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子宮肌瘤的體積為(4.50±1.42),治療3個月后,子宮肌瘤的體積縮小為(3.24±0.63),子宮肌瘤的平均縮小率為41.7%,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逐漸開始關注自身的健康,尤其是女性對于自身健康的關注程度不斷提升,由于當代女性的工作于生活壓力較大,導致子宮肌瘤的發病率不斷提升。出現子宮肌瘤的主要原因是子宮平滑肌組織以及少量纖維結締組織出現異常增生導致的,導致發病的主要因素是因為女性激素出現變化導致的[2]。子宮肌瘤的發展受到了雌孕激素的影響,其中孕激素起到的作用較大,而米非司酮就是孕激素受體拮抗劑,口服后能夠抑制子宮肌瘤細胞的增長,有效的縮小肌瘤的體積,目前在臨床中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3]。因為米非司酮能夠有效的阻礙孕激素產生的作用,導致卵巢黃體出現溶解,有效的降低孕酮以及雌二醇的水平,所以隨著患者體內孕酮水平的下降,米非司酮就能夠產生一種激素模式,通過與雌激素之間產生的抑制作用來縮小子宮肌瘤的體積。此外,米非司酮還能夠通過對于孕激素受體的競爭來影響肌瘤血液循環,以此影響子宮肌瘤的生長速度[4]。雖然米非司酮能夠有效的抑制子宮肌瘤的生長,但是其容易產生不良反映,例如心血管代謝異常等,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因此需要酌情使用。
傳統醫學認為,子宮肌瘤屬于瘕癥范圍,與風寒入侵以及氣滯血瘀等因素有較為密切的關系。中醫治療子宮肌瘤通常是以活血化瘀為主要方式,當代藥理學認為,活血化瘀類的藥物能夠幫助擴張并調整子宮的平滑肌,有效的促進異常增生的組織的軟化,且還能夠對于患者的內分泌系統進行調整,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情況,增強免疫力,以此增強腫瘤的消散[5]。藥方中的黃芪能夠幫助患者補氣,生牡蠣能夠起到軟堅散結的效果,莪術具有活血消瘀,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白術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當歸則具有補血和血,調經止痛的效果,能夠幫助患者減少月經不調或者痛經等癥狀[6]。各種藥物配合使用,就能夠起到活血化瘀以及溫經通絡的效果,使瘀滯的血脈重新恢復暢通,從而達到化瘀消瘤的目的[7]。在治療的過程中,應當按照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辨證施治,例如對于氣滯的患者來說應當給予理氣治療,對于寒濕較重的患者來說,應當給予溫經散寒的治療等,如此才能夠更好的提高治療效果,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8]。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形式,治療3個月后,治愈的患者為270例,顯效的患者為33例,有效的患者為22例,無效的患者為5例,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患者經過米非司酮治療后,治愈的患者為198例,顯效的患者為30例,有效的患者為69例,無效的患者為33例,總有效率為73%,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謝萍[9]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表明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形式能夠有效的抑制子宮肌瘤的生長,且能夠幫助患者調節循環系統,理氣通絡,促進腫瘤的吸收與消散。假如單純的使用米非司酮進行治療,患者可能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例如雌激素水平降低等,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而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形式能夠按照患者的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藥方進行治療,幫助患者調理內息,從根本上治療子宮肌瘤,效果更佳[10]。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子宮肌瘤的體積為(4.58±1.13),治療3個月后,子宮肌瘤的體積縮小為(2.12±0.31),子宮肌瘤的平均縮小率為57.2%,對照組患者接受治療前子宮肌瘤的體積為(4.50±1.42),治療3個月后,子宮肌瘤的體積縮小為(3.24±0.63),子宮肌瘤的平均縮小率為41.7%,兩組患者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知,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形式能夠更好的消散腫瘤,縮小腫瘤的體積,且不會產生不良效果,因此應當得到廣泛的應用。
綜上所述,對于子宮肌瘤患者來說,單純的采用西藥的形式進行治療無法有效的控制病情,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形式則能夠有效的縮小腫瘤的體積,提高治療效率,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1]蔡健,蔡海寧,姜邦蓉,等.IGFBP-3、ER、PR在子宮肌瘤中表達的研究[J].廣西醫學,2011,11(6):45-47.
[2]李孔益.散結鎮痛膠囊內服配合中藥穴位貼敷治療子宮肌瘤30例[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0,15(6):43-46.
[3]楊旭云,張春婷.穴位隔姜灸治療子宮肌瘤42例效果觀察與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1,25(13):78-79.
[4]Wei-dong Lu,Peter M.Wayne,Hai-lun Li,et al.ACUPUNCTURE FOR DYSPHAGIA AFTER CHEMORADIATION THERAPY IN HEAD AND NECK CANCER:A PILOT RANDOMIZED SHAM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4,21(3):23-25.
[5]Jun Mao.A RANDOMIZED TRIAL OF ELECTROACUPUNCTURE FOR FATIGUE,SLEEP,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AROMATASE INHIBITOR-RELATED ARTHRALGIA[J].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4,16(3):37-38.
[6]周素英,張品南,潘丹,等.組織芯片宮頸癌中EGFR的表達及意義[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3,19(9):1-5.
[7]陳玲,耿曉星.丁酸鈉對子宮內膜癌細胞增殖及NDRG1蛋白表達的影響[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3,20(6):36-39.
[8]閆曉楠,王英,展艷萍,等.卵泡刺激素對上皮性卵巢癌細胞增殖凋亡的影響及其分子機制探討[J].現代婦產科進展,2013,24(9):11-13.
[9]謝萍,喬峰妮,馮儉,等.中醫藥治療子宮肌瘤的系統評價[J].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0,56(1):103-105.
[10]楊仕榮,成志紅,張尊潭,等.婦科養榮膠囊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療效分析[J].腫瘤藥學,2012,79(3):209-211.
R737.3
B
1009-6019(2014)11-0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