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龍仙
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分院放射科 安徽 滁州 239000
骨髓炎和惡性骨腫瘤軟組織改變的影像分析
程龍仙
滁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分院放射科 安徽 滁州 239000
目的:研究軟組織改變在鑒別惡性骨腫瘤與骨髓炎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間收治的50例惡性骨腫瘤患者與50例骨髓炎患者的臨床資料,利用MRI與CT對界定患者疾病,觀察軟組織改變在鑒別惡性骨腫瘤與骨髓炎中的應用價值。結果:①在50例骨髓炎患者中,有3例患者密度顯示為均勻。在50例惡性骨腫瘤患者中,有43例患者可觀察到軟組織腫塊。②兩組患者在CT上的腫脹程度方面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瘤軟骨鈣化或腫塊內腫瘤鈣化、殘留骨殼鈣化、腫塊上對比存在較大差異,惡性腫瘤患者均高于骨髓炎患者,對比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惡性骨腫瘤與骨髓炎疾病的診斷中,軟組織腫塊與腫脹程度在兩者中有一定的診斷價值,便于及時確診患者疾病,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
骨髓炎;惡性骨腫瘤;影像分析
近幾年,抗生素使用變得廣泛,這增加不典型骨髓炎患者數(shù)量,不利于臨床的診斷與治療。為了正確鑒別惡性骨腫瘤與骨髓炎兩種疾病,需找出兩者差異。本文主要分析軟組織改變在鑒別惡性骨腫瘤與骨髓炎中的應用價值,現(xiàn)將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間收治的50例惡性骨腫瘤患者與50例骨髓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在50例惡性骨腫瘤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齡在24至75歲間,平均年齡(30.19±5.82)歲,病程在43天至3年間,平均病程(2.18±0.32)年,其中有2例脊索瘤患者、8例軟骨肉瘤患者、18例骨轉移瘤患者、22例骨肉瘤患者。在50例骨髓炎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在23至76歲間,平均年齡(31.63± 5.72)歲,病程在45天至3年間,平均病程(2.06±0.84)年,有10例患者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40例患者在治療后通過隨訪證實,其中4骨膜炎患者、6骨膿腫患者、12慢性骨髓炎患者、24例急性骨髓炎患者、4局限性皮質感染患者。
1.2 影像學檢查方法
本次研究共選取了50例骨髓炎病例,其中有23例行CT檢查,20例行MRI檢查,7例行MRI與CT結合檢查,有5例患者實施CT增強掃描,3例患者實施MRI增強掃描。在50例惡性骨腫瘤病例中,有34例患者接受CT檢查,10例患者接受MRI檢查,6例患者接受CT與MRI結合檢查,有10例患者實施CT增強掃描,13例實施MRI增強掃描。利用螺旋CT掃描儀和超導型MRI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檢查。
1.3 軟組織改變判斷標準
①腫脹。經(jīng)CT檢查發(fā)現(xiàn)密度上升、模糊或消失,則表明肌間脂肪間隙腫脹;經(jīng)CT檢查得知皮下脂肪表現(xiàn)為脂肪內細網(wǎng)狀,MRT1WI信號正常或見細網(wǎng)狀、斑片狀或條索狀低信號,則表明皮下組織腫脹;經(jīng)CT檢查了解到肌肉中斑片顯示為低密度影,MRI呈現(xiàn)為長T2信號,邊緣部位比較模糊。
②膿腫樣囊腔。中央部位主要表現(xiàn)為類圓形、水樣信號區(qū)、圓形等,伴有脂液面或氣液面,掃描增強后并未強化。周圍可觀察到囊壁,厚度均勻,掃描增強后強化不明顯。
③腫塊。分葉狀或半球狀非正常結構,與病變骨相鄰,結構因受到擠壓,出現(xiàn)推移現(xiàn)象。CT密度不均或者均勻。MRI顯示腫塊全部或大部長T1信號與T2信號。
④殘留骨殼鈣化。主要位置在軟組織腫塊邊緣部位。
⑤瘤軟骨鈣化或腫塊內腫瘤鈣化。經(jīng)CT檢查得知,上腫瘤骨表現(xiàn)為團塊狀、放射狀或斑片狀鈣質樣高密度影,邊界部位比較清晰。
⑥氣體:表現(xiàn)為低信號影或者低密度影。
⑦竇道:皮膚與骨質間管道異常軟組織密度影,掃描增強后,呈現(xiàn)為雙線樣強化。
⑧脂液平面:平面上方部位有脂肪樣信號或者低密度呈現(xiàn)。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shù)據(jù)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率對比采取X2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患者檢測情況
經(jīng)檢查得知,在50例骨髓炎患者中,有3例患者密度顯示為均勻,邊緣部位比較光滑,1例患者軟組織腫塊與輕度骨質硬化相鄰。通過CT檢查,了解到在50例惡性骨腫瘤患者中,有43例患者可觀察到軟組織腫塊。
2.2 惡性腫瘤患者與骨髓炎患者的影像征象分析
從下表中得知,兩組患者在CT上的腫脹程度方面對比有明顯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瘤軟骨鈣化或腫塊內腫瘤鈣化、殘留骨殼鈣化、腫塊上對比也存在較大差異,惡性腫瘤患者均高于骨髓炎患者,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惡性腫瘤患者與骨髓炎患者的影像征象(表1)
惡性骨腫瘤有著較強的侵襲性,通常會從骨外膜與骨皮質突破,有腫瘤組織閉塊形成[1]。在惡性腫瘤中,軟組織腫塊較常見,屬常見征象。骨髓炎疾病主要是因軟組織腫塊形成后,轉變?yōu)槁苑磻岳w維增生所致,與之相關的報道很少。
腫塊分布范圍非常廣,通過了解軟組織腫塊分布情況,可鑒別骨髓炎與惡性骨腫瘤疾病[2]。軟組織腫脹并非骨髓炎典型征象,不過與惡性骨腫瘤相較,前者腫脹范圍通常比較小,不會對遠隔部位造成累及[3]。從本次研究中可以看出,就水腫情況而言,惡性骨腫瘤患者的瘤軟骨鈣化或腫塊內腫瘤鈣化、殘留骨殼鈣化、腫塊指標均高于骨髓炎患者。
從患者影像學改變中可以了解到,腫脹程度、瘤軟骨鈣化或腫塊內腫瘤鈣化、腫塊、膿腫樣囊腔均可作為鑒別惡性骨腫瘤與骨髓炎的重要指標,竇道、軟組織內氣體也可作為可靠指標。通過觀察軟組織改善情況,有利于對患者疾病作出正確判斷,及時確診疾病,為疾病治療制定可靠的方案,防止錯過治療時機。
[1]劉吉華,徐文堅,蘇衍峰,等.骨髓炎與惡性骨腫瘤軟組織改變的影像比較[J].中華放射學雜志,2007,41(4):382-387.
[2]羅振東,陳衛(wèi)國,秦耿耿,等.髂骨原發(fā)惡性骨腫瘤的影像學表現(xiàn)分析[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10):1492-1496.
[3]張赟.骨髓炎與惡性骨腫瘤軟組織改變的影像學對比研究[D].青島大學,2004.
R445
B
1009-6019(2014)11-0054-02
程龍仙(1980-8-12),安徽定遠人,本科畢業(yè)于皖南醫(yī)學院,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醫(yī)學影像和放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