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文剛
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 四川 涼山 615000
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對小兒麻醉的血流動力學影響分析
汪文剛
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 四川 涼山 615000
目的:探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對小兒麻醉的血流動力學影響,以為臨床用藥提供參考依據。方法: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進行手術的100例ASA I至Ⅲ級患兒為研究對象,依循隨機平均分配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應用芬太尼進行麻醉,觀察組給予瑞芬太尼施以麻醉,比較兩組患者血流動力學改變各項指標、拔管時間及語言應答時間。結果:比較兩組患者各項血流動力學改變指標,觀察組患者血流動力學較之于對照組而言,穩定性更高,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拔管所需時間以及語言應答所需時間,觀察組拔管時間和語言應答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瑞芬太尼較之于芬太尼,其應用于小兒麻醉中,對于患兒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影響較小,且麻醉蘇醒時間短,安全性高,具推廣意義。
瑞芬太尼;芬太尼;小兒麻醉;血流動力學
目前,小兒麻醉時多采用瑞芬太尼或芬太尼等麻醉藥物。臨床研究證明,臨床應用芬太尼較易造成術后藥物于體內蓄積,導致患兒蘇醒后呼吸抑制恢復時間延長,需采用呼吸支持方式幫助患兒恢復正常呼吸[1]。但是應用瑞芬太尼則可避免藥物于體內蓄積,不僅可以短時間之內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還可迅速恢復身體機能。本文旨在探討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對小兒麻醉的血流動力學影響,回顧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采用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小兒手術的臨床資料,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進行手術的100例ASA I至Ⅲ級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55例,女性45例;年齡2至8歲,平均年齡(5.24±1.51)歲;需要進行腸道手術及腎臟手術各22例,需進行神經外科手術20例,行扁桃體、腺樣體手術及肝臟手術者各18例。依循隨機平均分配原則將上述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于年齡、性別、將行手術方式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前半小時給予阿托品和苯巴比妥鈉予以肌注,于進入手術前給予氯胺酮(1mg/kg)予以靜脈注射。觀察組于手術前給予咪達挫侖(0.1mg/kg)、瑞芬太尼(0.1μg/kg)及卡肌寧(0.5mg/kg)予以靜脈推注,而后進行氣管插管,成功之后應用麻醉機進行正壓通氣。進行麻醉時,應用微量泵維持靜脈推注瑞芬太尼0.25μg/(kgomin)及異丙酚50至70μg/(kgomin)。對照組患者給予予咪達挫侖(0.1mg/kg)、芬太尼(2ug/kg)及卡肌寧(0.5mg/kg)予以靜脈推注,而后進行氣管插管,成功之后應用麻醉機進行正壓通氣。進行麻醉時,應用微量泵維持靜脈推注異丙酚50至70μg/(kgomin),芬太尼則每半小時追加1ug/kg。
1.3 監測指標[2]
①血流動力學改變指標:術中嚴密監測患者心電圖、心率、呼吸等,以兩組患者行麻醉后其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平均動脈壓、二氧化碳分壓等血流動力學指標為本次監測指標。②其它指標:拔管所需時間以及語言應答所需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對上述兩組患者各項記錄數據進行分類和匯總處理,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上述匯總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用±s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對比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和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血流動力學改變指標比較情況分析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血流動力學改變指標比較情況(±s)

表1 兩組患者各項血流動力學改變指標比較情況(±s)
組別 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in)平均動脈壓(mmHg)二氧化碳分壓(mmHg)觀察組(n=50) 114.25±8.21 65.58±3.25 101.24±6.04 94.71±5.18 39.44±6.88對照組(n=50) 125.24±9.24 69.04±4.25 115.87±8.20 102.54±4.31 45.48±6.91t 5.7670 4.2517 9.4754 7.3366 3.6646P P<0.05
2.2 兩組患者其它指標比較情況分析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其它指標比較情況(±s)

表2 兩組患者其它指標比較情況(±s)
組別 拔管所需時間(min) 語言應答所需時間(min)觀察組(n=50)18.22±4.44 20.55±3.70對照組(n=50) 23.56±3.71 25.84±3.20t 6.5260 7.6466P P<0.0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兒其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平均動脈壓、二氧化碳分壓等血流動力學改變指標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者術后拔管所需時間及語言應答所需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比較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與一般研究結果[3]相同。由此可見,瑞芬太尼較之于芬太尼而言,其不僅可促使患者于麻醉時其血流動力學均可處于穩定狀態,也可相應縮短術后蘇醒時間,減小對呼吸抑制作用。分析其原因,在于瑞芬太尼作為一種人工合成短效阿片類藥物,應用于麻醉臨床可促使交感神經張力降低,增強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控制效果,從而達到降低手術過程中患者出現應激反應的概率。臨床研究證明,瑞芬太尼聯合異丙酚麻醉可有效抑制應激,較之于芬太尼更利于預防術后肌強直的發生。
綜上所述,瑞芬太尼應用于小兒麻醉臨床,有助于減小對患兒血流動力學指標的影響,且麻醉蘇醒時間短,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龔海霞.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兒麻醉對血流動力學及應激影響的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3,2(36):154-154,155.
[2]范海鷗.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兒麻醉對血流動力學及應激影響的比較[J].吉林醫學,2013,34(15):2947.
[3]高學超,楊義,安靜等.瑞芬太尼、芬太尼用于小兒麻醉對血流動力學及應激影響的比較[J].中外醫療,2013,32(28):135,146.
R971+.2
B
1009-6019(2014)11-01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