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湖南省岳陽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湖南 岳陽 414100
淺談64例新生兒肺炎的臨床護理
李春梅
湖南省岳陽縣人民醫院新生兒科 湖南 岳陽 414100
目的:探討新生兒肺炎患兒的臨床護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將收治的64例新生兒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規治療和一般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病情觀察、提供舒適環境、翻身及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吸氧、排痰護理、防治并發癥等)。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新生兒肺炎患兒加強監護、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情況,同時采取有效的綜合護理干預措施,有助于取得滿意的臨床治療效果。
新生兒肺炎;護理干預;霧化吸入;并發癥防治
新生兒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兒科較為常見的疾病,由于患兒體質差異,其臨床癥狀也不盡相同,大多數患兒以發熱、氣促、體溫波動、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臨床表現[1]。新生兒患肺炎疾病主要是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以及呼吸器官發育不成熟等因素所致,是導致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發現患兒持續高熱、呼吸困難則應立即住院治療。因此掌握新生兒肺炎的臨床治療及護理措施對于提高新生兒肺炎臨床治療效果、改善患兒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4例新生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3例,女31例;胎齡34.1~43.2周;早產兒14例,足月產兒43例,過期產兒7例.全部患兒均參照《兒科手冊》診斷標準予以確診[2]。將新生兒肺炎患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2例,。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及病情等一般情況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常規治療和一般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包括密切理觀察患兒病情、提供舒適環境、翻身及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吸氧、排痰護理、防治并發癥等[3]。具體護理技巧如下:①病情觀察:密切觀察患兒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及時發現并發癥。患兒體溫及呼吸心率異常、雙眼凝視、哭聲微弱或者對刺激無任何反應等,均屬于病情嚴重的表現;同時應注意觀察患兒面色和安靜時的呼吸頻率,如患兒出現面色蒼白,呼吸頻率明顯增快、吸氣呻吟等癥狀,提示病情危重,應及時采取措施進行搶救。②提供舒適環境:患兒病房應陽光充足,室溫控制在22~28℃之間,相對濕度保持在55%~65%之間,室內定時開窗通風以保持空氣流通。每天只允許患兒家屬探視1次,探視結束后采用動態空氣消毒機對房間進行消毒,做好病房的消毒隔離工作,最大限度減少患兒感染的機會。新生兒室物品進行高壓滅菌,嚴格遵循消毒隔離制度,接觸患兒前應嚴格進行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③翻身及體位引流:翻身次數根據患兒肺部分泌物量多少來確定,若分泌物較多,可每2~4小時翻身1次;同時根據分泌物的部位確定引流體位,如果分泌物集中在左側,以右側臥位為主進行排痰,若在分泌物集中在右側則采取左側臥位排痰。④霧化吸入:如患兒痰液較黏稠不容易咳出時,可給予超聲霧化吸入,每間隔8至12小時進行1次,每次持續約20分鐘。可在霧化液中加入適量的化痰藥物以稀釋痰液,如氨溴索和α-糜蛋白酶等,有利于痰液咳出。⑤吸氧:如患兒出現呼吸急促、發紺,呼吸困難或偶有暫停,立即給氧氣吸入。因為低氧血癥容易導致新生兒肺血管阻力增大,機體組織缺氧進而會引起患兒的多臟器功能損害,尤其是心、肺、腎等重要器官。吸氧盡量采用吊塔式空氧混合裝置,一般采用鼻導管低流量氧氣吸入法,氧流量約為0.3~0.5L/min;對于少數病情較輕患兒可在患兒哭鬧時給予鼻導管低流量氧氣吸入,以減少患兒的耗氧量。⑥排痰護理:采用適宜體位同時輕叩患兒胸背部,選用軟的面罩或者護理人員的手指、手掌,在腋下、前胸、肩胛間和肩胛下左右8個部位叩擊,叩擊頻率以100~120次/分為宜,輕叩肺部1至2分鐘,每個部位反復叩擊約6~7次。護理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兒的面色、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⑦防治并發癥:積極做好肺炎患兒并發癥預防工作,每天做好基礎護理,如發現患兒體溫超過39℃時可洗溫水浴或者于枕骨下墊涼水枕;患兒如出現腹脹時可采用肛管排氣、腹部按摩等方法來加以緩解,如消化道出血應嚴格禁食;患兒情緒焦躁不安可適當使用魯米那等鎮靜劑[4],在減少患兒耗氧量的同時也可以預防心力衰竭發生。
經護理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效果比較:觀察組治愈23例,治愈率71.9%,好轉7例,好轉率21.8%,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治愈16例,治愈率50.0%,好轉8例,好轉率25%,總有效率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1。

兩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 [例(%)]
新生兒肺臟嬌嫩,氣管及支氣管腔十分狹窄,盡管在氣管部黏膜分布著非常豐富的血管[5],但是黏膜的屏障功能卻尚未發育健全,加之新生兒免疫力低下,因此很容易遭受細菌感染,進而引起局部分泌物增多。除此之外,新生兒的咳嗽反射能力較弱,如果不能及時將分泌物排出體外,將會引起氣道阻塞,病情嚴重者可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同時還可能誘發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威脅著患兒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因此對于新生兒肺炎患兒應加強監護、密切觀察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為患兒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通過翻身和體位引流、霧化稀釋等綜合護理措施,促進痰液稀釋并排出。必要時應給予患兒充足的氧氣和排痰護理,由于患兒咳嗽反射較弱,痰液雖然可進入大支氣管,但是仍然需要護理人員給予患兒胸背部叩擊幫助排痰,在吸痰時,注意吸痰的深度及力度。同時采取措施積極預防并發癥發生。
本組資料顯示,經護理治療后,觀察組治愈23例,治愈率71.9%,好轉7例,好轉率21.8%,總有效率為93.8%;對照組治愈16例,治愈率50.0%,好轉8例,好轉率25%,總有效率75.0%,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應用病情觀察、提供舒適環境、翻身及體位引流、霧化吸入、吸氧、排痰護理、防治并發癥等綜合護理措施對新生兒肺炎患兒進行護理治療具有良好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推廣借鑒。
[1]薛春香.新生兒肺炎32例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基層醫學論壇,2010,3(33):378-379.
[2]紀艷,葉欣蘭.新生兒肺炎的治療與護理[J].中國醫療前沿,2009,2(14):219-221.
[3]邱麗紅.預防新生兒肺炎患兒發生院內交叉感染的護理方法[J].求醫問藥(下半月),2013,5(7):173-174.
[4]宋芳.護理干預對新生兒肺炎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3,6(33):366-368.
[5]袁敏.新生兒肺炎的臨床治療及護理[J].中國社區醫,2014,30(9):101-103.
R473.2
B
1009-6019(2014)11-02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