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
太原市婦幼保健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婦幼保健中的母乳喂養護理
王菲
太原市婦幼保健院 山西 太原 030012
目的:探討婦幼保健中母乳喂養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所有孕婦中隨機選取30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護理,而觀察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又給予了母乳喂養護理,然后對兩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予以對比。結果:觀察組產婦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并且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婦幼保健中實施母乳喂養護理,可以有效改善母乳喂養情況,提高母嬰的安全,因此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婦幼保健;母乳喂養;護理效果
對于剛出生的嬰幼兒而言,母乳喂養是其成長歷程中最重要的階段,因為母乳不僅是嬰幼兒成長中最理想且最富有營養的食品,同時也是提高產婦與嬰幼兒感情交流很好的方式。最好在嬰幼兒出生前6個月進行母乳喂養,但是該階段極易出現一些小麻煩,阻礙母乳喂養的順利進行,所以醫護人員要加強對該方面的護理,提高母乳喂養的效率,促進嬰幼兒的健康成長。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接收的所有孕婦中隨機選取30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產婦均無妊娠合并癥和母乳喂養禁忌癥。將其隨機分為了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產婦的年齡在22-38歲,平均為27.5歲,其中有89例自然分娩產婦,61例剖宮產產婦;觀察組中產婦的年齡在21-37歲,平均為27.8歲,其中有87例自然分娩產婦,63例剖宮產產婦。兩組產婦在年齡、分娩方式、嬰幼兒健康狀況等方面無明顯差異,但有可比性。
1.2 母乳喂養的護理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母乳喂養護理,而觀察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再給予系統性的母乳喂養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對于剛分娩完成的產婦,常常會發生一系列的心理變化,此時醫護人員要對其進行全程心理護理。分娩手術開始之前,護理人員要與產婦進行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耐心向產婦和家屬講解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癥狀及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消除產婦內心的焦慮和恐懼,使患者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相關工作,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手術之后,由于傷口疼痛、輸液、導尿管的置留等因素,可能會引發產婦出現不穩定的心理情緒,這時醫護人員要多與產婦進行交流,盡最大可能滿足產婦的需求,并鼓勵產婦術后8小時食用有營養的食物[1]。除此之外,對于自然分娩的產婦同樣要給予系統性的心理護理,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分娩的順利進行,而且還能確保母嬰的安全。
1.2.2 盡早安排母子接觸
分娩之后,醫護人員要盡早安排產婦喂養嬰兒的機會,對于剖宮產的產婦要盡早讓新生兒與產婦進行接觸,并等到產婦回病房之后才能進行吸吮。這樣親近肌膚的機會,有助于刺激產婦荷爾蒙反應,降低產后出血量,并且刺激產婦乳房泌乳。
1.2.3 母乳喂養的正確方法
對嬰兒進行哺乳時,產婦首先要保持舒適的姿勢,如坐位或臥位,然后放松身體。此時產婦應該將新生兒的頭部放到手的肘部,另外一只手輕輕托起嬰兒的臀部,使嬰兒緊緊貼在自己的身體上,同時還要保證嬰兒下頜緊貼產婦的乳房。隨后產婦需要用手托起乳房,將乳頭靠近嬰兒嘴唇,在嬰兒舌頭向下的瞬間,將乳頭放進嬰幼兒嘴里讓其吮吸,最好將吮吸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在母乳喂養的過程中,要盡可能避免乳房堵住嬰幼兒的鼻孔,保持嬰幼兒呼吸通暢。在吸吮過程中如果新生兒睡著了,則應該將嬰兒喚醒或取出乳頭。在哺乳的過程中,最好雙側乳房交替喂養,嚴禁新生兒長時間吮吸一側乳房,以確保產婦乳房的均衡。嬰兒吸吮完成之后,要立即將嬰兒抱起,將其伏在肩上,輕拍嬰兒背部,降低因溢奶而引發的問題。
1.2.4 平乳、凹陷乳頭的護理
對于該類乳頭,醫護人員要給予產婦心理上的安慰,消除產婦內心的恐懼、緊張和擔憂心理,提高產婦母乳喂養的信心。護理人員要定期對產婦進行母乳喂養知識的教育與宣傳工作,針對異常乳頭的產婦最好將其安排在一個獨立房間里,盡量遠離人多的地方,同時還要讓其家屬多陪伴在產婦身邊,給予鼓勵。產婦在分娩之前,要及時告知產婦和家屬降低分娩疼痛的方法,幫助產婦樹立分娩信心,為產婦分娩后的恢復和母乳喂養創造條件。對于剖宮產產婦,需要為其提供舒適的臥位,這樣可以降低手術傷口的疼痛感,盡早恢復母乳喂養。其次,對于凹陷乳頭的產婦,要在其產前和產后進行牽拉訓練,最好每天使用手指頭對其進行輕輕的牽拉,并緩緩的捻轉乳頭。此過程中還要固定好乳頭與周圍皮膚、組織的位置,避免乳頭出現再次回縮的現象[2]。
1.2.5 泌乳情況的護理
足夠的母乳喂養是確保嬰幼兒健康成長、發育的關鍵。對于母乳比較充盈的產婦,會使其在哺乳的時候出現下奶的感覺,在嬰幼兒吮吸之后,就會自覺的松開乳頭,并很快進入夢鄉,此時產婦也會出現舒服感。如果嬰兒在熟睡的時候非常安靜,則說明產婦的乳汁是足夠的。但是如果嬰幼兒睡覺的時候出現哭鬧現象,則說明產婦的乳汁不夠充分,需要采取措施對其進行處理。
1.2.6 按摩乳房
產婦在分娩之后的0.5~1h內,需要使用溫水(50℃ ~60℃)對其乳房進行擦洗,并給予適當的按摩。對產婦乳房進行按摩需要專門的人員來進行,這樣不僅可以降低產后出血量,而且還能提高乳汁的分泌量。對于乳房的按摩需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讓產婦保持輕松的、舒適的姿勢,然后護理人員清洗雙手,將溫度適宜的熱毛巾放在乳房上熱敷4~6min,然后用手輕輕的按摩乳房,同時做牽拉運動。
1.3數據處理
本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數據進行統計與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2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如果P<0.05,則說明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一段時間的護理之后,觀察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好于對照組,并且他們之間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對比[n(%)]
對于新生嬰幼兒來說,母乳喂養非常重要,因母乳中含有嬰幼兒所需要的大量營養物質,出生后6個月被認為是母乳喂養的最佳時間,因此加強對該方面的護理至關重要。臨床上的研究顯示,采用母乳喂養的嬰兒其發育最為健康,不僅可以提升嬰幼兒智力、增強其免疫力,而且還能減少兒童期肥胖癥的發生率、降低嬰兒猝死癥的發生率、減少罹患過敏性疾病的概率等。在過去幾十年的研究中,很多結果都證明了母乳喂養對嬰幼兒成長的好處。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恰當的母乳喂養還能降低嬰幼兒的死亡率,并且母乳喂養的優點比較多,主要有營養豐富,易于消化吸收;適合6個月以下嬰幼兒生長需要;脂肪、蛋白質、糖三大營養物質比例適當;母乳礦物質含量低,對胃酸中和作用弱,緩沖力小,有利于消化;母乳中富含雙歧因子、乳鐵蛋白、溶菌酶等免疫因子,可以有效的降低嬰兒腸道感染性疾病發生率;腎溶質負荷低,有利于保護嬰幼兒的腎功能;含有促進組織發育的核苷酸、促進大腦發育的牛磺酸、增強視力的DHA等[3]。
綜上所述,在婦幼保健中,加強母乳喂養護理,告知產婦正確的哺乳方式和哺乳時間,有助于增加泌乳量,縮短產婦泌乳時間,同時改善母乳喂養的效果,提高嬰幼兒自身的免疫力,降低相關疾病的發生概率和嬰幼兒的死亡率。
[1]呂亞飛.淺析婦幼保健中的母乳喂養的護理[J].中國婦幼保健,2012,15(33):65-66.
[2]李改萍.婦幼保健中的母乳喂養的護理方法及效果[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5(11):114-115.
[3]李花.淺析婦幼保健中母乳喂養的護理工作[J].醫學信息,2013,6(26):75-76.
R473.71
B
1009-6019(2014)11-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