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季輝
山西省霍州煤電集團總醫院 山西 霍州 031400
綜合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術后患者疼痛程度的臨床分析
楊季輝
山西省霍州煤電集團總醫院 山西 霍州 031400
目的:探討對外科術后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后對其疼痛程度影響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筆者單位2014年1月~2014年7月間收治的80例行外科手術治療患者作為本文研究對象,并按患者入院治療時間順序分為兩組,對照組:40例,均行臨床常規護理;綜合組:40例,對照組基礎之上,予以行為干預、舒適護理、心理護理等一系列綜合護理干預。分析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和患者滿意度。結果:綜合組患者術后疼痛減輕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統計學意義;且患者滿意度也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統計學意義。結論:臨床對外科術后患者采取系統的綜合護理干預后,可有效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既可以為患者術后康復創造良好條件,還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對全面提升醫院的整體服務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綜合護理干預;外科手術;疼痛程度;滿意度;視覺模擬評分法
疼痛是外科手術后常見的臨床癥狀;外科術后的疼痛也是人體自身對組織損傷后以及機體恢復產生的正常反應[1]。這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卻會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性心理,如煩躁、不安、易怒、焦躁等,這對患者術后組織康復極為不利。本文則就外科術后患者予以綜合護理干預后對其疼痛程度影響的臨床效果進行了研究分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選自筆者單位2014年1月~2014年7月間我院收治的80例行外科手術治療患者,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齡31~72歲,平均年齡(59.4±3.3)歲;其中:35例行肝膽手術,15例行結直腸癌根治術,11例行胃癌根治術,1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其他外科手術9例。排除嚴重臟器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認知障礙等患者;并將80例患者按其入院治療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40例和綜合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40例外科術后患者均予以臨床常規護理。
(2)綜合組:40例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之上,予以以下綜合性護理干預。
首先,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須及時與患者進行相關疾病知識與術前健康教育工作;并以通俗易懂、簡潔的相關疾病知識、解剖學、生理學知識為基礎,對患者進行相關手術方法、步驟等內容的宣教。同時,并就術后疼痛產生機制、時間、程度以及緩解疼痛、鎮痛藥物等相關知識與技巧逐一告之患者及其家庭,使之對術后疼痛得以進一步的認知與了解,以全面提升患者自我緩解術后疼痛的意識與能力。
其次,心理護理。經國內外學者研究證實,疼痛是人體自身對組織損傷后以及機體恢復產生的正常生理反應;但是,這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卻會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性心理,如煩躁、不安、易怒、焦躁等,這些負性心理既會導致外科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時也會因這些負性心理而減緩患者機體自我恢復的速度。因此,護理人員須在健康宣教基礎上,及時了解、掌握外科術后患者的心理變化,就其心理狀態做出客觀、準確的評估。護理人員在結合患者的性格、接受教育程度、社會背景等因素及時擬訂出具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方案,并通過心理疏導、慰藉等心理護理方法來全面幫助患者改善原有的負性心理,使得可以正確、平靜、坦然地對待自身疾病以及因手術造成的疼痛;進而使之樹立戰勝疾病以及因疾病、疼痛造成的不良心理,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與護理工作。另外,護理人員還應結合健康宣教以及行為干預等護理手段來消除患者因術后疼痛的不良影響來進一步促進患者組織康復及對醫護人員服務的滿意度[2]。
第三,行為干預。護理人員應通過自身的專業知識及時指導和幫助患者選擇更為舒適的體位,使手術切口肌肉得以放松,進而達到有效緩解疼痛感的目的;也可以指導或幫助患者選擇一些柔和、舒緩、輕松的音樂,幫助患者放松心情,轉移注意力以達緩解疼痛的作用。另外,在患者病情穩定后,護理人員可每1h左右幫助患者更換體位或對其局部進行輕柔的按摩,以促進局部血供,以達減輕疼痛目的[3]。
1.3 觀察指標
觀察、評估兩組患者術后24h和72h的疼痛程度。
1.4 評估方法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患者進行疼痛程度評估:0級:患者無任何疼痛感。Ⅰ級:患者有疼痛感,尚可忍受,無藥物鎮痛需求。Ⅱ級:患者有明顯疼痛感,且無法忍受,有藥物鎮痛需求。Ⅲ級:患者有劇烈疼痛感,且無法忍受,須給予鎮痛藥物。
1.5 統計學
文中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則采用X2檢驗,P<0.05時,其差異具統計學意義。
患者術后24h及72h時,綜合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具統計學意義;詳見表1。綜合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100.0%(40/ 40)明顯優于對照組的82.5%(33/40),其差異明顯(P<0.05),具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分析表
疼痛是外科手術后常見的臨床癥狀;外科術后的疼痛也是人體自身對組織損傷后以及機體恢復產生的正常反應。但是,這種正常的生理反應卻會給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負性心理,如煩躁、不安、易怒、焦躁等,這些負性心理既會導致外科術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同時也會因這些負性心理而減緩患者機體自我恢復的速度。經國內外學者研究證實,有效的、科學的心理護理干預可有效激發外科術后患者在自身機體內產生嗎啡樣物質,進而發揮出外源性嗎啡的鎮痛作用。因此,對外科術后患者進行有效的、科學的護理干預對緩解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本文研究結果提示:患者術后24h及72h時,綜合組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該結果與崔艷、黃玉香等人的研究結果相符[4-5],這也進一步說明,綜合性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患者心理與身體均處于舒適狀態,進而有效地緩解、改善術后疼痛程度;為其組織康復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尤其是心理護理在緩解外科術后患者疼痛程度上具有積極地促進作用,其可以有效幫助患者緩解術后疼痛程度,在全面樹立治療信心的同時,也更有利于患者受損組織的恢復。
綜上所述,臨床對外科術后患者采取系統的綜合護理干預后,可有效減輕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既可以為患者術后康復創造良好條件,還以提高患者滿意度;對全面提升醫院的整體服務質量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陳海瑩.護理干預對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醫藥導報,2011,8(2):159-160.
[2]劉愛萍.骨科患者術后疼痛的因素與舒適護理措施[J].基層醫學論壇,2012,16(36):4842-4843.
[3]何月儀.護理干預減輕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0):109-110.
[4]崔艷.綜合護理干預對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影響[J].當代醫學,2011,17(6):117-118.
[5]黃玉香、沈瑞子,葉紅萍,等.綜合護理干預對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程度的價值[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3):234-236.
R473.6
B
1009-6019(2014)11-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