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晨芳 沈霞
包頭市中心醫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40
癌癥終末期患者臨終關懷的臨床觀察
張晨芳 沈霞
包頭市中心醫院 內蒙古 包頭 014040
目的:討論研究對癌癥末期患者進行臨終關懷照顧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與意義。方法:選取我院腫瘤科癌癥晚期病人50例為常規組,50例寧養療護的患者為寧養療護組。其中,常規組應用常規臨終關懷;寧養療護組在常規組基礎上進行完善的臨終照顧。比較兩組患者平均死亡時間以及家屬滿意程度等指標。結果:寧養療護組患者經寧養療護照顧后其死亡時間(5.1±1.2)個月顯著多于常規組(2.3±2.1)個月(P<0.05)。寧養療護組經過完善的臨終關懷照顧后其對寧養服務非常滿意及滿意人數顯著多于常規組,一般及不滿意人數少于常規組(P<0.05)。結論:臨床對癌癥終末期患者進行臨終照顧可針對其特殊的身心狀態提供完善、綜合的臨終關懷與照顧,提高其臨終前生活質量,最大程度的減輕疾病病痛并減輕心理負擔,滿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生活需求,給予其支持安撫,維護其生命尊嚴并幫助其安詳、平靜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癌癥終末期;臨終照顧;臨床療效與意義
對癌癥終末期患者實施臨終關懷其目的在于減輕患者身體、心理負擔,解除患者對疼痛及死亡的恐懼和不安,滿足其生理、心理和社會的需求,在人生的最后歲月中,在充滿溫情的氛圍中,安詳、寧靜、無痛苦、有尊嚴的離開人世[1]。臨終關懷作為新型、人性化的醫療護理手段近年來被廣泛應用于癌癥末期患者的療護工作當中。本實驗為研究臨終關懷對癌癥終末期患者的臨床療效與意義,特選取100例癌癥晚期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現將實驗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擇2011年10月-2014年3月本院腫瘤科癌癥晚期患者和寧養院服務的患者各50例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過放療、化療或手術治療后療效均不顯著,疾病逐漸惡化進入臨終階段。其中包括肺癌患者38例,肝癌患者16例,胃癌14例,食管癌12例,結腸癌20例。常規組中男28例,女32例,年齡51-73歲,平均(62.5±11.4)歲;寧養療護組中男30例,女20例,年齡52-72歲,平均(62.3±10.6)歲。兩組患者入院時一般情況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為常規組患者提供日常護理。寧養療護組患者在此基礎上進行完善的臨終照顧。包括[2]:(1)疼痛療護:對于癌晚期患者來說,疼痛明顯,有時可作為患者唯一主訴。緩解疼痛是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首要任務。根據WHO三階梯止痛治療方案,對于輕度疼痛患者可適當使用非阿片類鎮痛藥物及輔助藥物;中度疼痛可使用弱或強阿片類藥物;重度疼痛患者使用強效阿片類藥物及輔助藥物。另外,護理人員幫助患者通過調整體位或按摩等方式幫助患者放松身體;告知患者通過聽音樂、看書讀報方式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緩解疼痛。(2)要求患者家屬增加陪伴時間,親人的陪伴能夠讓患者得到精神上的慰藉,從而減輕孤獨感,增加安全感,有利于穩定情緒。(3)身體照護:患者晚期可能會造成肢體水腫,應將水腫肢體抬高以減少局部受壓。加多幫助患者翻身、拍背避免褥瘡、肺炎等并發癥發作,減輕其疾病痛苦。強口腔護理并保持口腔清潔,為其進行漱口。保持會陰部清潔,尤其對于大小便失禁患者應保持肛周及會陰部位清潔。保持患者皮膚清潔并按摩骨突出部位;對于受壓部位皮膚出現紅腫或瘀血時可使用藥物涂擦并配合按摩治療。每日保持患者充足的睡眠及休息時間。(5)飲食照護:保證患者每日所需營養供給量,為其提供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確保營養劑熱量均衡,可使患者慢性消耗及惡病質情況得到緩解。最終使其獲得更多的家庭溫暖。
1.3 療效觀察比較兩組患者不同程度照護后死亡時間及家屬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死亡時間的比較寧養療護組患者經完善綜合的臨終護理后其死亡時間(5.1±1.2)個月顯著長于常規組(2.3±2.1)個月(P<0.05)。

表1 兩組不同程度護理后死亡時間比較(月)
2.2 兩組患者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寧養療護組經過完善的臨終照護后其對護理非常滿意及滿意人數顯著多于常規組,一般及不滿意人數少于常規組(P<0.05)。

表2 兩組間護理滿意度人數比較
臨終照護是現代醫學對治療無望的患者實施完善療護以緩解其痛苦、維護患者尊嚴、增強其對臨終生理、心理狀態適應能力并幫助其安詳走完生命最后歷程,為患者家屬提供心理及生理關懷的照顧[3]。醫護人員需在加強生理照護的同時加強對患者及家屬心理社會關懷?;A護理、癥狀處理以及心理社會照顧對臨終患者來說均有重要意義,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本次實驗結果顯示,對患者進行寧養療護,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其延長生命時間并提高生命質量,對服務滿意度也顯著提高,有效促進醫患關系發展。除對患者進行照護外,還需對家屬做好思想輔導及指導工作。可指導其協助醫護人員共同完成照顧患者的工作,使患者更好的感受家庭溫暖。在照護患者的基礎上多對患者家屬進行安撫,使其得到心理適應,幫助其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并積極配合臨終患者的照護工作。最終實現為晚期癌痛患者提供"全人、全程、全家、全隊、全社區"的服務。為此醫護人員不但要具有專業的理論水平與操作技能,而且更需加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更有利于幫助患者及家屬緩解身體及心理的痛苦。臨終關懷是人類的需要及社會進步與發展的標志,需要社會、家庭與醫護人員共同協調、合作做到嚴肅而不冷漠,溫柔而自然,滿足患者的臨終愿望,幫助其平靜、安寧的度過人生最后時刻。
[1]周振俊.癌癥患者的臨終關懷及護理措施[J].中國當代醫藥,2011,4(3):91-94.
[2]李黎.中老年晚期肝癌臨終患者的心理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12):1831.
[3]張彤,嚴勤,姚有華.患絕癥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J].中國全科醫學雜志,2007,10(9):716.
R473.73
B
1009-6019(2014)11-02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