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萍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人民醫院 江蘇 江陰 214400
晚期腫瘤患者跌倒、墜床的護理風險事件原因和防范措施分析
徐愛萍
東南大學醫學院附屬江陰人民醫院 江蘇 江陰 214400
目的:探討晚期腫瘤住院患者發生跌倒、墜床風險事件的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減少跌倒、墜床的發生。方法:收集300例晚期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50例,觀察組給予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對照組未實施安全管理。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跌倒率1.2%、無墜床及護患糾紛現象,對照組患者的跌倒、墜床、護患糾紛發生率分別為6.00%、4.00%、3.00%,有統計意義(P<0.05)。結論:合理分析晚期腫瘤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間發生跌倒、墜床風險事件的原因,并實施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能有效減少跌倒、墜床的發生。
腫瘤患者;跌倒;墜床;護理風險
晚期腫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體質虛弱、運動能力差等因素的影響,再加上患者的精神壓力較大等,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常常會出現跌倒、墜床等護理風險事件[1]。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必須要加強對跌倒、墜床等事件的原因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以減少跌倒、墜床等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為了分析晚期腫瘤患者跌倒、墜床風險事件的原因及相關防范措施,我院對300例晚期腫瘤患者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于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間收治300例晚期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150例。其中,觀察組中男92例,女58例,年齡48~81歲,平均為(64.6±4.8)歲。對照組中男84例,女66例,年齡51~83歲,平均為(67.2±4.8)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不明顯,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由于晚期腫瘤患者多屬于中老年人,其基本功能逐漸衰退,導致患者的運動器官功能降低,從而導致平衡能力下降,因此容易導致跌倒、墜床現象的出現;2)疾病因素。由于晚期腫瘤患者的體質虛弱、運動能力差,再加上長期服藥對患者的中樞神經、感覺神經造成影響,使患者的機體、精神儲備降低,因而容易出現跌倒;3)心理因素。由于晚期腫瘤患者在面對疼痛及死亡威脅時,往往會出現悲觀、恐懼等不良心理情緒,這些負性情緒引起的應激反應會使患者的活動耐力降低,從而導致出現跌倒、墜床等事件;4)家庭及社會因素。惡性腫瘤患者的預后比較差,而患者家屬產生的消極悲觀情緒,給患者帶來的額外的心理負擔[2]。患者在得不到家庭充分支持對自身的照顧不全面,從而給跌倒、墜床等留下隱患;5)外在因素。腫瘤患者對醫院環境的熟悉度不足,病室路面有積水、不平及有障礙物等,增加患者跌倒的發生性。病床老化、固定性差、無護欄等,使患者容易出現墜床等情況。
1.2.2 防范措施
對照組未實施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觀察組根據護理風險事件原因給予安全管理防范措施,具體措施如下:1)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在晚期腫瘤患者入院后,應加強對腫瘤患者的預防跌倒、墜床風險管理。護理人員采用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量表從年齡、有無跌倒史、身體機能障礙、神經機能障礙、活動狀況、藥物因素、排泄、環境8個方面進行評估。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劃分高中低危等級,從而制定與實施相應的預防措施。對于轉入、病重病危患者、病情發生變化及服用影響意識的藥物時,必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并注明危險分值與宣教簽名,同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以使跌倒、墜床危險因素評估常規化。對于高危患者,應與患者、家屬做好宣教并且在評估表上簽字,必須嚴格做好交接班工作,并在床頭懸掛警示標記,護理備忘本設置"防跌倒/墜床高危人群",以提醒各班護理人員要提高重視,加強對高危患者的巡視,以便及時給予患者幫助,護士長應每日督查措施的落實到位;2)做好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在護理工作中應充分利用與患者接觸的時間,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病情等情況加強與患者的交流,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與呵護,同時加強對患者的交流,讓患者家屬盡可能陪伴與關心患者,使其能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支持與鼓勵,有利于改善患者悲觀、失望的情緒[2]。同時,護理人員還應向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講解預防跌倒、墜床等方法等,現場指導患者緩慢起立、坐下、行走及上下床等,使患者能掌握這些預防跌倒、墜床的方法,有利于減少跌倒、墜床的發生;3)加強醫院環境管理。在病區走路、衛生間等處普遍安裝扶手,每一張病程都要設置活動的護欄,并及時固定好活動病床的床剎。保持病房地面的干凈、整潔,對于病室物品的擺放必須要規范、整齊,保持過道的暢通,不設置任何障礙物,并在病區宣傳欄張貼關于預防跌倒、墜床等知識彩圖,同時在病區過道、走廊、樓梯及衛生間等處張貼醒目的"小心地滑"的標識;4)完善跌倒、墜床管理制度。護理部及科室有預防患者跌倒、墜床的制度,并建立患者跌倒、墜床報告及傷情處理預案和工作流程。在護理工作中,若發現患者出現跌倒、墜床,護理人員應立即評估傷害程度進行相應的應急處理,告知責任護士長,由護士長24小時內及時上報護理部,護理部接到報告后必須馬上到現場指導、督促措施落實并進行追蹤。再根據不良事件的性質,嚴格按照保密、非處罰的處理方式組織安全管理人員進行討論,從而提出整改措施,以完善跌倒、墜床管理制度,保證患者住院的安全[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在住院期間的跌倒、墜床風險事件以及護患糾紛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統計,計數資料用卡方檢驗,用X2值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跌倒發生率1.2%、無墜床及護患糾紛現象,對照組患者的跌倒、墜床、護患糾紛發生率分別為6.00%、4.00%、3.00%,有統計意義(P<0.05),如表1所示。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跌倒、墜床、護患糾紛發生率(n/%)
晚期腫瘤患者多為老年患者,合并癥較多,且常因生理、心理、疾病等引起引起活動耐力下降、感覺障礙、運動障礙等,再加上醫院環境因素的影響,使患者發生跌倒、墜床的危險性不斷增大[5]。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必須要做好預防患者跌倒、墜床的措施,才能保證患者住院期間的安全。本研究中,通過對晚期腫瘤患者住院期間的跌倒、墜床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進行分析,然后采取做好風險評估工作、健康教育、加強醫院環境管理以及完善跌倒、墜床管理制度等安全管理措施,不僅提高了護理人員、患者及其家屬的風險防范意識,也強化了風險管理流程的落實,從而減少患者的跌倒、墜床發生率,能更好地保證患者的安全。本研究中,觀察組中跌倒發生率1.2%、無墜床及護患糾紛現象,表明合理分析腫瘤患者的護理風險事件原因,并根據原因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防范措施,能有效減少跌倒、墜床等安全事件的發生,有利于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宋美蘭.腫瘤內科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中外醫療,2013,32(32):155-157.
[2]高玲.腫瘤內科護理風險事件的原因分析與防范措施[J].哈爾濱醫藥,2012,32(5):406-407.
[3]魏素萍,楊青,李霽川,等.腫瘤內科住院患者防跌倒與墜床工作模式的效果評價[J].腫瘤預防與治療,2011,24(5):246-249.
[4]廖春英.腫瘤住院患者防范跌倒的護理安全管理研究[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4,05(3):5-7.
[5]余春華,李俊英,湯暉.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對預防腫瘤患者跌倒的影響[J].華西醫學,2012,14(1):97-98.
R473.73
B
1009-6019(2014)11-027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