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羅國忠 黃婭 干天桃
黔南州人民醫院 貴州 黔南 558000
口唇多形性腺瘤2例
楊勇 羅國忠 黃婭 干天桃
黔南州人民醫院 貴州 黔南 558000
多形性腺瘤;口唇;治療
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又名混合瘤(mixed tumor),是腮腺腫瘤中最常見者。臨床上約80%發生于腮腺,10%在頜下腺,10%在鼻腔、副鼻竇以及上呼吸消化道的小涎腺[1]。現將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診斷的2例口唇多形性腺瘤病例,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例一,患者男性,49歲,因"上唇左側腫物3+年"入院。入院癥見:上唇左側腫物,無痛、無癢、無破潰,不伴流涎,可活動,質稍硬。例二,患者女性,45歲,因"下唇右側無痛性包塊2+年"入院,入院癥見:下唇右側包塊,無痛、無癢、無流膿,可活動,質稍硬。
1.2 體檢和術中所見
例一,患者上唇左側捫及一腫物,約1.5cmx1.5cmx1.0cm大小,質稍硬,可活動。稍突出皮膚表面,表面皮膚無破潰,無色素沉著。患者既往無腫瘤病史,仔細檢查體表其它處皮膚、粘膜未見腫瘤生長。于2010年01月25日在局麻下行上唇左側腫物切除術,術中見腫物為一局限性結節,位于皮下,界限較清,質地中等;例二,患者下唇右側捫及一包塊,約1.0cmx0.7cmx0.5cm大小,質稍硬,可活動。稍突出皮膚表面,表面皮膚無流膿,無色素沉著。患者既往無腫瘤病史,仔細檢查體表其它處皮膚、粘膜未見腫瘤生長。于2013年05月13日在局麻下行下唇右側腫物切除術,術中見腫物為一局限性結節,位于皮下,界限較清,質地中等。
1.3 方法:
手術切除的2例標本均用10%中性福爾馬林溶液固定,常規石蠟包埋病理切片,HE染色,采用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免疫組化采用En-Vision二步法,抗體及檢測試劑盒均購自上海基因公司。腫瘤診斷參照WHO2000年版關于唾液腺腫瘤的分類和病理診斷標準[2],且由一位病理學主治醫師和一位病理學副主任醫師對檢查結果進行診斷,并進行復查檢驗。
2.1 病理大體檢查
例一,帶少許梭形皮膚的灰白色結節狀腫物一個,大小1.5cmx1.5cmx1.0cm,略突出皮膚表面,皮表附少許毛發,無破潰。腫物表面似有包膜,切面見一直徑0.5cm囊腔,腔內見灰白色果凍樣物,余切面灰白、實性、質中,有黃白色條紋;例二,灰白色結節狀腫物一個,大小1.0cmx0.7cmx0.5cm,腫物表面包膜不清,切面灰白、實性、質中,部分區域呈半透明狀。
2.2 鏡下觀察
2例腫瘤均有完整包膜,但厚薄不一。腫瘤均由含導管結構的上皮成分(圖1)、(圖2)和間質的粘液軟骨樣成分(圖3)、(圖4)組成。上皮成分包括腺上皮和肌上皮,腺上皮呈立方形或矮柱狀,核圓形或卵圓形,呈空泡狀,含1-2個核仁,胞漿微嗜伊紅,主要為腺管樣結構形成。腺管的外圍為梭形的肌上皮細胞或柱狀的基底細胞,胞漿少,核染色深。部分導管擴張形成囊腔,囊壁為扁平細胞;肌上皮細胞呈漿細胞樣,細胞圓形或卵圓形,核偏位或中位,胞漿嗜伊紅均質狀,部分區域呈片狀部分區域彌漫散在分布。肌上皮結構中可見巢狀鱗狀上皮化生,有的細胞之間可見嗜伊紅均質樣物,局灶區域呈菊花團樣結構。病理診斷:例一,上唇左側多形性腺瘤;例二,下唇右側多形性腺瘤
2.3 免疫組化及特殊染色檢查結果
導管內層腺上皮細胞表達細胞角蛋白CK,導管外層肌上皮細胞和粘液軟骨樣細胞表達S-100蛋白。腫瘤中的變異肌上皮細胞也呈P63陽性。管腔內粉染的均質性粘液,PAS染色陽性。

圖1(×100)

圖2(×100)

圖3(×100)

圖4(×100)
多形性腺瘤是包膜情況不定的、以鏡下結構的多形性而不是細胞的多形性為特征的腫瘤。其特點為:(1)、腫瘤組織與鄰近正常組織沒有明顯界限;(2)、呈膨脹性生長,可侵犯包膜和向包膜外生長;(3)、腫瘤為多中心來源,特別是復發性腫瘤,常見到多中心性或多結節狀生長,以手術治療首選[3]。
多形性腺瘤通常表現為緩慢生長的腫塊。小的腫瘤通常形成光滑、可活動的實性腫塊,較大的腫瘤傾向于隆起并影響表面皮膚或粘膜。多數腫瘤在2-5cm,但有些可很大[4]。據報道,多形性腺瘤就診時的平均年齡是46歲,年齡從幾歲至100歲[1]。
病理診斷與鑒別診斷:顯微鏡下,多形性腺瘤主要成分有包膜、上皮和肌上皮細胞,間葉或間葉成分。上皮細胞成分的細胞類型變化多,包括立方樣、基底樣、鱗狀、梭形、漿細胞樣和透明細胞。上皮細胞通常形成片或管樣結構。導管腔面細胞立方形,其外面有一層肌上皮細胞。這些肌上皮細胞在形態上可與腔面細胞相似,或者胞質透明,細胞核深染或有角。如果標本小,這些結構易與腺樣囊性癌和上皮-肌上皮癌混淆。導管常含嗜酸性分泌物,管腔可擴張形成小囊腫,導管和片狀結構中可見鱗狀化生,偶爾出現粘液化生和明顯的透明細胞變。這些表現可與粘液表皮樣癌混淆,免疫組織化學有助于上述腫瘤的鑒別。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管-腺樣結構的內層導管細胞呈細胞角蛋白6、7陽性,而腫瘤性肌上皮細胞不同程度表達肌動蛋白、S-100蛋白、CD10,腫瘤中的變異肌上皮細胞也呈P63陽性,粘液軟骨樣基質呈S-100陽性。
雖然多形性腺瘤是良性腫瘤,但其具有易復發的傾向和惡性變的危險。在一些大組的文獻報道中,提示多形性腺瘤中透明樣基質與腫瘤惡變有一定的關系[5]。復發性多形性腺瘤治療非常困難,手術很難徹底切除。對反復復發的患者術后放療存在爭議,有些學者認為術后放療會促使腫瘤惡性轉化,且很難防止腫瘤再復發[6]。我科接診的這2例多形性腺瘤診斷明確,腫瘤體積小,切除徹底,隨訪至今,患者一般情況良好,無復發跡象。我們報道這2例病例的另一目的意在提醒廣大病理學者朋友,雖然口唇多形性腺瘤少見,但還是時有發生。當在口唇發現以上鏡下組織學特點的腫瘤時,要想到這一腫瘤的可能性,若病變不典型,鏡下診斷困難時,需進一步做免疫組化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以免誤診誤治。
[1]Eveson Jw,Cawson RA(1985).Salivary gland tumours.A review of 2410cases with particular refevence to histological types,site,age and sex distribution[J].J pathol,1985,146(1):51-58.
[2]劉紅剛,高巖主譯.世界衛生組織腫瘤分類:頭頸部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6:245-327.
[3]黎介壽,吳孟超,周樹夏.手術全集o口腔頜面外科卷[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375.
[4]Chang EZ,Lee Wc(1985).Surgical trealment of pleomorphic adenoma of the parotid gland:peport of 110cases[J].Joral Maxillofac surg,1985,43(9):680-682.
[5]Weis E.Rootman J,Joly TJ,et al.Epithelial lacrimal gland tumors: 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 and current understading[J].Arch Ophthalncol,2009,127(8):1016.
R739.8
B
1009-6019(2014)11-0300-02
楊勇,貴州省都勻市黔南州人民醫院病理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