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剛
當前,全省教育系統正在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眼、入腦、入心,這是當前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課題。青少年階段是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是可塑性最強的時期,抓好了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心見行。為此,記者采訪了我省部分德育示范學校。
營造育人環境 創新工作體系
“教育規律的研究表明,教育應當使青少年學生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全面發展,缺一不可。由于德育是青少年個性發展的主導因素,并對智、體等方面的發展以及學校的多方面工作起著重要的推動和保證作用,則更不可予以輕視。”在武威市涼州區發展街小學校長藍聚林看來,要提高德育實效,不能只是簡單地進行外在的理論灌輸,而要注重這些理論觀點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內化”工作。
這樣的“內化”,對每一所學校、每一位教師都是一種挑戰。
“當代青少年是思想活躍、思維敏捷、渴望成才的新一代,但也時刻受到各種大、小氣候的影響。”山丹縣東街小學校長荊小蘭說,“道德的形成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是在道德實踐、道德判斷中選擇的結果。無數成功的經驗證明,德育要從‘書齋中走出來,在活動中育人,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在體驗中明理。”
以環境育人、以管理育人、以活動育人,成為德育示范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山丹縣東街小學積極創設“學校高雅,教師儒雅,學生文雅”的德育環境,充分發揮校內一磚一瓦、一草一木的教育作用,精心設計校園內的人文景點、格言警句、植物介紹標牌,設置各種專題學習宣傳展示的櫥窗、黑板報、專欄等。廣泛發動師生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校訓、校風、學風的制定,道路、花圃、綠化帶的命名,均面向全校師生征集、詮釋后討論確定。
張掖四中開辟了網絡教室、團隊活動室、心理咨詢室、學生廣播室、閱覽室等,建造命名了“勤學亭”、“勸學亭”,改建了仿古建筑、天文臺、文化長廊等。校園內點綴石球、動物造型,讓石頭親切說話,讓動物眉目傳情。制定《張掖四中綜合管理優勝班級考核評定實施方案》《張掖四中學生在校一日常規》,積極開展“特色示范班級”創建活動,師生活動合影、班級“全家福”相冊、學生成長檔案袋、中考奮斗卡片,無一不體現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構建起了以“孝德工程”為龍頭,以傳統文化建設為突破口,以班級思想建設為陣地,開展“雙十”、“百杰”、“五小”、“四家”、“一活動”的德育工作體系。
……
課堂之內,抓常規管理,抓養成教育,抓學科中的德育滲透,抓特色班級文化的創建,德育示范學校的教師們努力讓學生逐漸感受到了德育自有它的鮮活之處:單純的理論灌輸變為師生結合生活實例共同分析、探究;單一的課堂講授變為引導、體驗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評價方式變為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注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多元評價方式。
課堂之外,音樂、美術、科技等興趣小組活動常年開展,文藝匯演、書畫作品展評、田徑運動會異彩紛呈,參觀、調查、訪問、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豐富多彩,書香校園、科技校園、藝術校園、綠色校園、魅力校園建設如火如荼……這些都改變著學生們對德育的既有認識。
德育環境優化了,工作體系完善了,活動制度健全了,學生們不再覺得德育是空洞的說教。不論是在課堂內,還是在校園中,學生的道德體驗、道德認知、道德實踐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學校和老師的教育行為一定要走進孩子的心里,潤物細無聲的德育意義自然就有了。”蘭州七中高國君老師說,“要在學校、在班級極力營造富有正能量的德育氛圍,開展富有生命意識的德育實踐活動,關注學生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和素質、修養。”
夯實育人載體 豐富德育內容
多年來,德育給人的印象是:它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忽視;它費時多卻常常是吃力不討好;它最應跟實際相聯系但常常讓人覺得離現實生活太遠。
在采訪中,一些老師表示,在我國,德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德育受到的批評和指責也往往是最多的。“指責主要集中在實效性差,具體地說,就是脫離實踐、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空洞說教的德育方式和內容。”
“教育最鮮活的部分應該是德育,學校德育的時代性極強,不同的時代賦予的內容會不一樣。為什么有人覺得它很空洞呢?是因為一些學校和老師常常把德育視作一種‘說教和‘布道的理論性過程,而忽略了德育是需要有很重要的實踐性活動去支撐的一個感性過程。”
高國君告訴記者:“我認為理想的德育就是德育載體的‘私人訂制,一班一品,一人一格,把每個學生的人生關切都要納進德育的范疇,不搞一刀切,不搞大理論。”
“評選德育示范學校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切實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藍聚林如此說道。
為增強德育工作的實效性、針對性、主動性,各地德育示范學校則在夯實育人載體、豐富德育內容方面大下功夫。課堂教學、主題教育、第二課堂、社會實踐活動、校外教育基地已成為當前德育示范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很多學校實現了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班班有行動。
蘭州七中學將三個專項日(星期一無批評日、星期天家庭勞動日、家長接待日)、四生教育(生理、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和五大節會(走進經典·讀書節、絢爛五月·藝術節、陽光人生·體育節、科學人生·科技節、紀念12·9合唱節)等作為德育的重要載體,打造出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樂美德育。
張掖中學依據時代要求,啟動了以“做文明學生、建文明班級、創文明學校、樹文明形象”的“四文明”活動,各班按照學校要求,開展“三崗”(文明執勤崗、監督崗、禮儀崗)建設、“五節約”(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糧、一毛錢)與“爭優勝,奪紅旗”等活動;有針對性地分年級開展“三讓” 主題教育活動(即高一年級“讓心靈更美好”,高二年級“讓思維更科學”,高三年級“讓信念更堅定”);通過法制報告、專題活動、情境訓練、專題討論、模擬法庭等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法制安全教育;搭建社會實踐體驗平臺,組織學生進行社區志愿者、科技文化、參觀考察等社會實踐活動;立足課堂教學,堅持把德育滲透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并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充分挖掘地方人文、歷史與社會等德育資源,豐富學校德育內容。
“其實德育并不空洞,德育就在日常生活中,它貫穿在學校教育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也貫穿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的各個方面。例如,尊老愛幼、樂于助人、文明禮貌等等,都是德育的內容。”
在藍聚林看來,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應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道德實踐活動,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強德育活動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力求做到寓教于樂,寓教于學,寓教于知,切實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的心里去。”
“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受教育者健康完美的思想和人格。‘立德和‘樹人都是教育的最終目的,而要想‘樹人,必先‘立德。”
武威六中政教處主任劉國盛認為,學校德育的內容主要應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環境教育和安全教育等,“非常有必要在德育中加入傳統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據了解,思想政治教育、養成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已成為我省德育示范學校工作的主要內容,很多學校還將傳統文化教育、科技教育、環保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納入其中。
“要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針對性,學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統領德育內容,以精心打造體現辦學特色的精品德育實踐活動為主線,分層有序設計實施提高學生道德品質的主題德育活動,構建三學年六學期有效銜接的德育內容體系。”張掖中學黨委書記丁一這樣說道。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大多數德育示范學校對這項工作都十分重視,一些學校進行了專題宣傳,并組織教師進行學習討論。
涼州區發展街小學利用國旗下講話、宣傳板報、主題班會等形式向學生廣泛宣傳踐行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重大意義。學校通過多種措施,將社會核心價值觀教育滲透于日常教學之中,滲入到素質教育系列活動之中。
張掖四中每學期舉辦“教師愛崗敬業報告會”、“班主任師德報告會”、“學生德育十星報告會”,組織開展了“讓愛鑄就四中教育事業的再輝煌”主題實踐活動,召開“六心教育”、“我的中國夢”、“勤儉節約”、“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等主題班會,以愛國、守法、感恩、安全、環保、理想信念等主題活動為載體,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入耳、入腦、入心。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該是學校德育工作持之以恒要讓學生入腦入心入行的德育箴言。教育一定是從娃娃抓起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校園是自然而然的事,尤其是進課堂,要深入淺出,盡量避免死板的理論灌輸,可以用生動活潑的形式——讀歷史、品經典、學榜樣、講故事、傳箴言、去實踐等,讓學生認識、體悟、踐行。”高國君說。
提高教師素質 構建德育網絡
“教育事業大發展,關鍵在教師隊伍。教師要自覺加強師德修養,堅持以德立身、以行立教,先作表率、后為人師,以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學生,以自己良好的精神風貌感染學生,以自己特有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省委書記王三運在慶祝第29個教師節優秀教師暨愛心基金會代表座談會上說道。
雖然大部分學校能夠將德育放在學校工作的首位,但也有一些學校領導和教師表示:如果把德育放在了首位,天天抓德育,升學率怎么辦?沒有了升學率,學校怎么發展?對此,丁一認為:“影響德育實效性的因素一是學校領導班子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二是班主任隊伍的整體素質,三是學校的考核評價體系對德育工作者的影響。”
“要提高學校的德育水平,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素質。”涼州區教育局副局長、武威六中校長李建民說道。
為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實施“立德樹人”戰略,2013年,我省開展了師德師風建設年活動,進行了“師德標兵”、“最美鄉村教師”、“最美鄉村校長”評選,以及全省教師普法知識競賽、“中國夢”、經典誦讀等主題系列活動,著力構建“三納入兩滲透一否決”的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各地德育示范學校也廣泛組織教職工進行教育法律法規和政治理論學習;積極建立教師考核管理制度,明確教師崗位職責,加大依法治教力度;開展“老青幫帶”活動,對青年班主任、輔導員進行培訓;組織教師開展讀書筆記展評、讀書沙龍等活動,滲透“全員育人”理念……
“學校德育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全社會齊抓共管,除了學校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豐富德育內容,創新德育載體,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與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家校聯系等外,還要加大學校周邊環境治理,建立健全長效育人機制,從而創造良好育人環境,形成德育工作整體合力。”李建民說。
面對學校德育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德育網絡成為了我省德育示范學校的必然選擇。
合作市中學開展了“教師—學生—家長”三位一體的交心會,讓家長走進課堂,將班團活動向家長開放,使班級管理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從而增強了德育的效果。
肅南縣紅灣小學在校內建立了校長、政教處、大隊部、年級組、班主任五級德育組織,校外建立了學校、家庭、社區三結合的德育網絡,使未成年人的思想行為始終處于一張無形“網絡”的保護之下。
……
德育示范學校創建評選活動,有力地推動了我省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激勵了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示范學校在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依法治校、規范辦學等方面正發揮著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去年以來,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于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今年,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任務十分繁重,各級各有關部門要緊緊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條主線,扎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甘肅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省文明委副主任連輯在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這樣說道。
?笙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