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
職稱因為和工資待遇直接掛鉤,而且與老師的其他個人利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加之有名額限制,使得教師在職稱評定中的競爭異常激烈。讓誰得到這個“值錢”的名額,成為學校領導及教師最關注、最復雜的事。在大多數學校,達到條件的人“論資排輩”排隊等候成為慣用的方法。新聞中公然買賣職稱名額的做法只是一個最極端的腐敗行為。然而,之所以讓老師能掏錢來買名額,背后有其復雜而現實的原因,同時,也反映出職稱評定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職稱改革嚴重滯后。職稱改革遠遠不能與教育發展變化相適應,使得職稱不能準確反映教師的德能勤績,評定辦法也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教育教學,成為一種與“金錢”直接掛鉤的“待遇”,越來越脫離職稱設置的目的和初衷。在人們的觀念中,職稱更多呈現的是榮譽性和待遇性,而非激勵性和能力性。
其次,職稱評定人為干擾因素過多。職稱評審看似嚴謹,實際上漏洞過多。在很多情況下,職稱評審只看重評定辦法中所規定的條件,評審者也只是對照條件與材料的符合性,至于材料是否真實,材料所呈現的價值與材料代表的教師的能力是否一致,通通都成為了次要的事,這給弄虛作假者提供了可乘之機。更為重要的是一些非教學崗位但有權有勢的人擠占名額,輕而易舉地獲得高一級職稱,而不少在一線教學崗位工作幾十年直至退休的老師很難獲得,這從另一個層面反映了職稱評定中的漏洞和腐敗行為。
最后,職稱成為變相的論資排輩。在現實中,由于有職稱名額限制和其他條件限制,還與當地教育人事制度等密切聯系,使得教師職稱評定程序復雜,有時甚至造成評職稱教師大量堆積,這時學校領導大多采取排隊即變相論資排隊的方式等候,有些地方和學校把職稱名額作為獎勵甚至“照顧關系”的手段,在一些學校職稱名額的分配成為導致學校領導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不和諧甚至產生矛盾的重要因素,影響到教師的教學情緒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