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
摘 要:本文從仔細品讀,感悟詩歌之美;反復朗讀,提高口語水平;積極模仿,點燃創作熱情;拓展視野,提升文化素養四個方面對初中英語詩歌教學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 詩歌教學 口語水平 文化素養
詩歌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具有語言簡潔、形式多變、意境深遠、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記憶等特點,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語言教學資源。但學生接觸詩歌的途徑常常是在語文課上,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英語詩歌,因此對英語詩歌了解甚少。隨著英語學科越來越被社會所重視,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語教材中,七年級和八年級的英語教材中分別出現了兩個詩歌單元。筆者通過這兩個單元的教學,讓學生感悟到了英語詩歌的美,提高了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點燃了他們的創作熱情,提升了他們的文化素養。
一、仔細品讀,感悟詩歌之美
英語詩歌同中文詩歌一樣具有韻律美、精確美、意境美的特點。為了讓學生充分感悟到這些美,筆者首先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消除學生對英語詩歌的陌生感,筆者在講授七年級《My pet》這節課之前,讓學生回憶令他們印象最深的英語詩歌,很多學生講到了《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這一下子引起了學生的共鳴,通過集體朗誦,抑揚頓挫的音調一下子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消除了陌生感。隨后筆者播放了三遍課文錄音,第一遍只是聽,第二遍第三遍讓學生一起跟著錄音讀,讓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在講授八年級U7 Seasons時,筆者先讓學生找出押韻的詞,然后再讓學生齊讀、分角色讀,充分體驗詩歌的韻律美。
隨著對詩歌的逐步了解,學生不滿足于詩歌表面上的韻律美。在講授八年級U7 Seasons時,筆者給出兩個句子:“Bees and butterflies play among flowers;Farmers work to harvest crops.”并讓學生解釋為什么作者要用play 和harvest。通過小組討論,學生發揮了自己的想象力,給出了不同的答案。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充分理解了作者用詞雖然簡單,卻極其精確、富有想象力,這兩個簡單的動詞把春天和秋天寫活了,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接著筆者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在文中找出更多的類似的句子,充分理解作者選詞的意圖,從而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進一步感受英語詩歌給我們帶來的美。
二、反復朗讀,提高口語水平
由于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大多數的學生只有在英語課上才有機會接觸到它,再加上有些學校和教師過分追求分數,忽略了對學生口語的培養,造成很大一部分學生只懂得分析語法、做題,一張口卻錯誤百出。時間一長,這部分學生就養成懶得張口說英語的習慣,成了典型的“啞巴英語”,更不要說有什么語感了。詩歌具有短小、富有節奏和韻律的特點,是一種很理想的口語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利用詩歌的韻律來糾正學生的不正確發音,這樣的教學比單純的語音教學要有趣得多,學生也更樂于接受。
以八年級上冊U7 Seasons 為例,為了讓學生更容易地背誦這篇比較長的詩歌,筆者先讓學生在文本中找出押韻的單詞,然后連續播放兩遍錄音,并讓學生注意錄音中的語音語調,并有目的地進行模仿,從直觀的角度感受詩歌的節奏感和韻律感,告訴學生元音的發音技巧。如嘴巴要張大,聲音要延長,盡量地讓元音發音飽滿。這樣學生才愿意開口去讀,消除了學生對說英語的恐懼感。因為這首詩歌分別描述了四個季節,筆者先讓學生挑選出他們最喜歡的季節,并說出一兩句他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通過這種方法避免了逐字逐句地機械操練的方法,通過幾個輪回的操練,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把整首詩背了出來。在此基礎上,又讓學生跟著配樂用不同的節奏把詩歌背誦出來,在輕松有趣的環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變得愿意去說、積極去說,提高了學生的口語水平。
三、積極模仿,點燃創作熱情
英語學習不僅包括聽、說、讀,寫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同時也是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的一種重要手段。由于初中生本身的水平有限,加上練習的題材通常都是教師定的,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學生經常沒有想象的空間,不知從何下筆,且在寫的過程中句式單一,語法錯誤比比皆是,更沒有思想感情可言。詩歌是一種特殊的文學體裁,它句式變化多樣,文體結構相對穩定,內容富有想象力,貼近實際生活,利于學生進行模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寫作的難度,容易讓學生獲得滿足感。
在模仿的初期不一定要學生寫一篇完整的詩歌,可以讓學生選擇一些經典的句式進行仿寫。如在講授七年級下冊U8 Pets時,第一首詩歌《My dog》中出現了這樣一個句子:“With eyes open wide, He hunts when I hide.”通過集體討論,得出這是個帶“with”的伴隨狀語從句,在分析完句子結構后,筆者讓學生根據這個句式進行仿寫。學生對于寵物這個話題比較感興趣,而且許多學生自己也養寵物,所以內容很好選擇,加上之前的句式分析,學生很快就寫出了一個個富有生活情趣、句式漂亮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獲得了滿足感。在單一的句式仿寫后,可以試著讓學生完整地寫一段詩歌。以Seasons為例,每個學生對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感受,他們有了足夠的想象空間,而且Seasons這首詩結構相對比較簡單,學生模仿起來比較容易。通過小組合作和不斷地潤色修改,一首首富有個性的小詩就誕生了。在這些仿寫的過程中,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熱情,循序漸進地提高了他們的寫作水平。
四、拓展視野,提升文化素養
詩歌是文學創作的精華,詩歌不僅能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也能反映出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政治面貌、風俗習慣等。多給學生些接觸英語詩歌的機會,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跨文化意識,提升文化素養。
由于學生平時接觸的大多數詩歌是中文詩歌,在新教材中也只出現了兩個詩歌單元。為了讓學生更深層次地了解詩歌,筆者經常讓學生找一些中西互譯的詩歌,讓他們從中體會中西文化的區別和共性,開闊學生的視野。既讓學生為本國文化感到驕傲,又感受到不同的異域風情。
盡管詩歌教學不是整個英語教學的重點,但卻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我們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多接觸英文詩歌,獲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