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關鍵詞〕 信息技術課程;新課改;研究背景;
激發;學習興趣;原因;分析;策略
〔中圖分類號〕 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8—0058—01
新課改的實施,讓信息技術課程走進了課堂。然而,在現實教學中,仍然有很多學生卻沒有多少興趣學習信息技術課程。針對這種現狀,我們提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樣一個課題進行研究,以達到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一、研究背景
在人類已步入信息化時代的今天,信息技術教育逐步形成。縱覽各國信息技術教育,都是以培養學生信息技術的整體運用能力以及整體素質為目的的。我國由于受到各種傳統教育的影響,對信息技術教育只注重教師的教,卻忽視對學生主體地位、能力、興趣和特長的培養。尤其隨著新課改的逐步實施,學校過多重視學生的考試分數,而忽視對其信息素養的提高和全面發展等。所以我們提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深入透徹地摸清中學生的興趣現狀,并根據教育實踐總結出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以達到提高學校教育質量的目的。
二、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分析
1.課程設置不合理,考核評價機制不夠完善。由于升學考試的壓力,部分學校的信息技術課只停留在課表上。此外,學校校園網的建設還不是很理想,即使已經建有一定的校園網,但開放的程度不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學生缺乏動手能力,嚴重抑制了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
2.教師對學科認識不夠,缺乏團隊合作精神。由于受傳統信息技術教學的影響,很多學校及教師對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缺乏理性的認識,認為信息技術課程可學可不學,因此被作為一門所謂的“副課”而被邊緣化。新課改呼喚教師之間的合作,而合作缺失卻是學校教師之間的常態。
3.學生學習起點不一,學習能力有差異。家庭條件差的學生從未碰過鍵盤,不知鼠標為何物;而條件好的學生,因為家里已經配了電腦,對一些基本操作已經很熟練。要讓這些起點不同的學生坐在同一個教室里聽講,有些學生聽不懂,有些學生不想聽,最終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失去興趣。
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策略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雙邊過程。那么,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呢?
1.精彩的課堂導入。俗話說“萬事開頭難”。一堂成功的信息技術課往往得力于一個精彩的課堂導入,這是因為學生在上課之前對每一節課都懷有好奇心,都懷著濃厚的興趣與期待。因此,精心設計一個好的導入,在上課一開始就能抓住學生的探究心理,活躍學生的思維,就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創設輕松的問題情境。初中新課標提倡探究性學習,旨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創設問題情境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出問題,問題的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思維水平和能力的培養。問題的提出要遵循以下幾點:小而具體,新而有趣,難度適當,富有啟發性,與所講內容緊密聯系。這樣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自主探究式學習。新課標的三維目標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提倡學生自主學習。教師不可能把每個知識點都教給學生并讓他們很好地掌握,因此,教師要從原來只重視“教”轉變為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生為主體的“學”,要注重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習慣和能力,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要使他們的自主探究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4.充分利用網絡遠教資源。新課改的實施,使得教學不再是單純的面授,也不再是單一的電化教學,而是兩種教學方式的融合與創新。多媒體網絡的遠程教學,更加注重現代視聽媒體的充分合理應用,它把電視所具有的視聽合一的功能與計算機的交互功能整合在一起,全方位地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更加符合學生學習與認識事物的規律,更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原動力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注重課堂反饋。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教學中將教學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將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學生知道了自己的進步快慢及應用所學技能的成效,會產生一定的成就感,從而進一步激發起想學好的欲望。同時,通過反饋的結果,學生也可以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和缺點,從而及時改正,激起上進心。
?笙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