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琦中
〔關鍵詞〕 地理教學;目標;興趣;合作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8—0070—01
新課程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體現了教育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也體現了新時期和諧社會建設的新風貌。教學一線的老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執行者,他們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轉變直接決定著新的課程改革能否落到實處,改革以往地理課程的教學弊端,探索新時期教學方法的新路子,也是擺在地理老師們面前的一個嶄新課題。
一、注重教學目標的全面性
新課程下的地理教學要克服以往地理課過分重視知識的傳承傾向,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者結合起來,高度關注學生科學素質與人文精神的和諧發展。具體地說,就是不僅要讓學生掌握重要的地理概念、原理、方法和結論,而且還要發展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領會地理學的精神實質和思想方法,從而受到一定的人文精神的熏陶。
二、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
1.充分利用直觀教學手段。中學地理研究的對象,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借助影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方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充分利用地圖進行教學。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地圖是地理的“第二語言”。新課程中常有一些比較抽象的內容,教師若適當地引用一些與教材有關聯的,且生動、形象、有趣的材料加以印證,一方面能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同時也能引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3.利用易記歌謠、諺語、順口溜激發學生興趣。教學中抓住區域地理相互聯系的規律,編成簡潔明快、瑯瑯上口的順口溜,既可幫助學生記憶,又可加深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運用歌謠記憶地理事物,不僅鞏固了地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創作地理歌謠的熱情。
4.采用開放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綜合思維能力。開放式地理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綱要:一是開放教材內容,引進地理研究中的新觀點、新看法;二是開放學生思維,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新課標在學習內容和方式上具有開放性,突破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把學生置于一種動態、開放、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它不僅豐富了學習內容,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和培養綜合思維能力。
三、營造教學氛圍,激勵學生合作學習
1.建立教學機制,增強合作的意識。合作學習需要多樣化,而小組成員的多樣化,可以使小組活動中有更多、更豐富的信息輸入和輸出,可以激發出更多的觀點,使小組成員形成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教師應根據班級學生的個體差異,合理安排學習小組,保證每個組內都有不同層次的學生,將具有不同能力優勢的學生組合在一起,形成優勢互補,更有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男女生的混合則可以通過不同的視角豐富學生的思維。
2.體現教學民主,創設有效的合作。合作學習是為了達成團體目標,但它與獨立思考并不矛盾。理想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的。在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應該要留足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學生必須對研究的問題形成初步的認識,然后再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只有學生經過獨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展開合作學習才是有價值、有成效的。
3.適時教學引導,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討論是合作解決問題的關鍵。由于每個組員對學習問題的解讀不同,這就需要討論、交流、形成統一的認識。在討論中,教師必須牢記引導者的職責予以恰當的點撥,讓學生逐漸學會討論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4.引導學生“會聽”。傾聽是合作學習的重要環節,教師必須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學會傾聽”的訓練。養成“學會傾聽”的良好習慣,一要細心,二要耐心,三要虛心,四要用心。
四、利用開放式評價,捉進學生全面發展
傳統的教學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功能,忽視改進激勵功能;過分關注對結果的評價,忽視過程的評價;評價內容過于注重成績,忽視了綜合素質和全面發展的評價。開放式地理教學評價更關注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行為的變化。開放式教學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的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改革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發展。開放式地理教學評價應該體現發展性課程評價的基本理念,堅持評價標準全面化、評價操作過程化、評價主體多元化。
?笙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