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資金投入和資金保障是檔案信息化和電子檔案工作最重要的話題之一。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金保障,要實現檔案信息化是辦不到的。因此,加大檔案信息化的資金投入是電子檔案建設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按照國家檔案局、河南省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要求,各級檔案部門應積極向財政部門反映,要求落實有關資金扶持政策,加大信息化資金投入。按照信息化目標考核要求,出臺政策,強力推進,為檔案信息化順利推進創造條件。”
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了檔案信息化投資,加大對檔案信息化的資金投入,就一定能夠使電子檔案建設取得理想的實際效果呢?回答不是肯定的。絕不是有了資金保障檔案信息化、電子檔案建設就一定能達到我們預想的目標。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檔案信息化并不只是買幾臺計算機,裝幾套軟件,錄一些數據,掃幾張圖片那樣簡單。對于檔案信息化和電子檔案建設來講,更重要的是轉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使檔案工作者逐漸具有信息化思維、技術性思維和商業化思維。這是因為“人的任何行為或活動,都離不開思想的指引,一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其行為方式”。
在思維與行為的關系上,“存在方式決定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決定行為方式,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決定行為”。有什么樣的思維方式,就有什么樣的行為方式。要想改變行為方式,就要改變思維方式。思維方式不變,行為方式不可能改變,或者說不可能從根本上進行改變。“大數據”環境下,要求我們有適應“大數據”的行為方式,首先就要求我們有與之相適應的思維方式。信息化思維、技術性思維和商業化思維就是與“大數據”相適應的思維方式。
1 信息化思維
信息化思維,就是在一切檔案工作中用信息化視角認識事物、用信息化方法分析矛盾、用信息化手段處理難題。
“信息化思維”源自“信息化意識”。我們可以將“信息化思維”看作是人們“信息化意識”的一種綜合反映,即用信息化的視角來觀察、認識、分析和處理檔案工作中的各種問題與困難,進而實現檔案工作與信息化的有效結合。檔案工作者如果具備了“信息化思維”,就能夠更好地在工作中推進檔案信息化對傳統檔案行政管理、檔案實體管理、檔案事務管理的改造,就能夠更加主動接受信息化帶來的新生事物、提出的新要求,就能夠善于運用信息化技術來設法提高傳統檔案工作的質量效率。思維模式決定行為模式。如果檔案工作人員沒有“信息化思維”,仍然熱衷于傳統手工管理檔案的工作模式,將使用計算機、使用網絡、使用OA,認為是多余,是負擔,是多此一舉,在實際工作中放著信息技術設備不用,仍然沿用非信息化的工作方式,或者要求年輕人用,年齡大的人不用;又或者要求一般工作人員用,領導同志不用,那么再多、再先進、再智能化的信息化設施都只是擺設,絲毫沒有價值。
現在,基層檔案機構的工作人員中,傳統思維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只有少數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具有“信息化思維”。從決策者的層面看,由于“思維方式決定著人的最終行為方式,傳統的線性思維,迷信經驗,對于材料和信息的處理簡單化,在決策過程中的主觀性和片面性,往往做出錯位的決策”。從一般工作人員的層面看,有的檔案工作者仍然習慣于傳統工作模式,配備的計算機只是用來打字的打字機,上網也只是看看新聞,聊聊QQ;有的則錯誤地認為檔案信息化工作是懂得信息化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的事情,從不考慮在自己的業務上如何運用已有的信息技術;還有的人因為年齡、文化程度、工作繁忙等客觀條件的影響,有意回避應用使用信息化技術與設備。不少人對檔案信息化還存在一些狹隘、片面的認識。這些非“信息化思維”造成的影響使得我們花費巨資購買的先進檔案信息化設施、設備,利用率不高,效率低下,浪費巨大。
2 技術性思維
信息化是一種依托信息技術、依賴技術人員、依靠技術進步的生存發展模式。技術性思維與邏輯性思維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兩者相輔相成。邏輯性思維,考慮的是因為什么,所以必須怎樣,即由因到果的關系。而技術性思維要考慮的則是有了這個因之后,怎樣才能實現這個果,即具體該怎么做的問題。在檔案信息化問題上,邏輯性思維考慮是因為信息化對檔案工作有利,是歷史發展必然,所以要實現檔案信息化。而技術性思維要回答的則是如何才能實現檔案信息化的問題,也就是在檔案信息化過程中,必須提出可以具體操作的技術性方案。在檔案信息化經費保障上,邏輯性思維考慮的是要不要經費、如何要經費的問題,技術性思維考慮的則是如何花的問題。
根據思維與行為的關系,可以肯定“技術性思維不僅占據著人的思維方式,而且占據著人的行為方式”。過分強調“技術性思維”或“邏輯性思維”都是一種片面性的思維方式。在檔案界,在檔案信息化問題上,我們不缺少做不做、要不要錢的“邏輯性思維”,缺少的是如何做、如何花錢的“技術性思維”。在我們身邊敢要錢,會要錢,卻大花冤枉錢的事例并不少見。這就是因為我們缺少懂得信息技術、具有信息技術背景的技術人員,以及詳盡而周嚴的“技術性思維”。
3 商業化思維
商業化思維又叫做商業化運作思維,其核心就是一種成本效益觀念。
關于商業化有許多不同的定義。有人認為“所謂商業化,是指企業目標利潤化、主人行為規范化、激勵機制市場化、經理聘選競爭化與資產管理商業化”。也有人認為“所謂商業化,是指它不是財政功能,即不是無償的,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還有人認為“所謂商業化,是指搜集盈余產品到生產物品以作商業售賣的轉化過程”。歸納起來,“商業化是將對生產有利的一切社會活動擴大成為商品或者服務并且在人們之間進行等價交換,用經濟方法幫助人們從事對生產有利的一些準備以及有創新的活動”。而商業化思維則“可以理解為是圍繞一個主體或中心,運用周邊的各種有利因素,快速而高效地推動主體或者中心的運轉,實現該主體或者該中心的價值;而且推動主體或中心快速而高效運作的所有因素也均可以被商業量化成一種商品進行市場交換”。商業化思維對企業來講,是天經地義的,對事業單位性質,依靠財政投入運營的檔案局(館)并不完全適用,但在檔案信息化工作中,卻有著不少可以運用商業化思維的地方。在檔案信息化中運用商業化思維就是要樹立強烈的成本效益觀念,注重信息化資金投入的效益,防止盲目投資,盲目上項目,盲目購設備,盲目買軟件。總之,在信息化方面,我們應當向企業學習,精打細算地花好每一分錢。
綜上所述,在“大數據”環境下,“企業和市場像獵豹一樣永遠擁有敏銳的嗅覺,當企業和市場進入到對‘大數據的實施和行動階段后,處理非結構化數據庫工具的先進性、方便性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檔案信息化也應從中吸取經驗,接受‘大數據工具處理非結構化數據庫的技術和理念,從海量檔案信息中篩選、整合、獲取關鍵信息滿足用戶需求”。而這經驗的核心,就是轉變思維方式。在檔案信息化和電子檔案建設過程中,檔案人要轉變現有的思維方式,逐步確立信息化思維、技術性思維和商業化思維,并在實踐中學會主動運用信息化思維、技術性思維和商業化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