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良
由于近年來廣東中考的變革,中考語文現代文閱讀不再考教材的文章,因此部分語文教師立即“隨機應變”, 對教材的課文只選取幾篇開展閱讀教學,甚至舍棄教材的現代文,語文教材形同虛設。同時,隨著網絡文化的日益普及,學生鐘情于“文化快餐”,對傳統的閱讀缺乏興趣。縱觀初中作文教學,至今仍沒有完整的作文教學體系和評價方案,作文教學組織較為隨意,作文教學沒有整體規劃,缺乏一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科學體系,寫作訓練形式呆板,缺乏序列化、過程化、操作化,廣大語文教師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作文教學隨意性很大,教學效果不言而喻。分析歷屆本市中考作文,許多學生的作文平鋪直敘,流水賬,假話、空話、套話現象嚴重,缺少自己的真情實感,導致作文板塊失分嚴重,這種現狀,值得我們語文教師反思。
一、“以讀導寫”作文教學的價值
1. 讓中學作文教學有法可依。以讀導寫就是以優秀的范文作引領,對范文的寫法、結構、修辭等進行學習和借鑒。在仿寫訓練中教師應給予正確的指導,盡量把作文訓練具體化、淺顯化,讓教學的目標更明確。以讀導寫,就如為學生攀登峭壁提供一根繩索,既能夠克服學生作文難的心理障礙,又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寫作的一般規律,邁出重要的一步。
2. 有利于培養學生敏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如閱讀《羚羊木雕》,讓學生明白線索是貫穿全文的脈絡,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機地連在一起,使文章條理清楚、層次清晰。閱讀《爸爸的花兒落了》,了解第一人稱給讀者親切、自然、真實的感覺,適于心理描寫,便于刻畫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閱讀《威尼斯的小艇》,領會修辭方法使語言形象生動、清新優美、簡潔凝練、準確嚴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韻和諧、節奏感強、詼諧幽默。閱讀《散步》,學習作文開頭用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閱讀《少年閏土》,注重人物的外貌、動作、神態的描寫,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作品主題等等。
3.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應注重于分析內容,而應將主要的精力用于引導學生去品味其語言特點,識鑒作者的寫作技巧——尤其是細節描寫和環境描寫,從而更深入地理解課文,欣賞課文,力求學以致用。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讀寫結合,建立序列化、過程化、操作化合理的作文教學體系,如七年級結合課內外范文指導學生敘事類文章的寫作;八年級重在記人的讀寫結合訓練;九年級重在綜合的讀寫結合訓練,既能避免作文教學的隨意性,提醒部分教師緊密結合教材的美文,因材施教,不斷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亦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技能。
閱讀是吸收知識的源頭活水。廣泛閱讀有利于中學生接受文學性較強的課文,接觸多種語言風格的文章,了解個性化的語言,這對于作文有著重要意義。它可以讓學生懂得教科書不是高不可及的,它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寫照。學習教科書是為寫作打好基礎,而創造性地掌握語言工具,還得靠自己的悟性。因此,要引導學生學習用個性化的語言表達對周圍世界的觀察和認識,避免概念化的思維方式。學生有了大量課外知識的積淀,快速多變的信息傳遞和長時間的練筆,他們可以盡情馳騁想象,淋漓盡致地發揮,進行創作。
二、怎樣有效地把讀寫結合起來
1. 以讀導寫,踐行文體的模仿。對于記敘、說明、議論、抒情各種文體,學生常常張冠李戴,如果教師從教材例文的閱讀入手,有的放矢地開展寫作訓練,學生寫作文就有章可循,避免多走彎路。如開展記敘文作文教學,教師先指導學生閱讀魏巍《我的老師》,讓學生找出文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弄懂文章敘事詳略,讓學生明白記敘文就是抓住生活中小事,清楚交代記敘的六要素,同時注意以小見大,詳略得當,才能刻畫出人物的形象。又如,為了讓學生寫說明文時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說明中心,教師先指導學生閱讀《中國石拱橋》,找出趙州橋和盧溝橋兩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各有什么特色。為了讓學生掌握按空間順序寫建筑物的說明文,教師讓學生閱讀《故宮博物院》,學習全文是介紹一座古建筑群,作者按照先總后分的辦法,條理明了地介紹了這座雄偉的建筑群。寫建筑物局部時,層次也十分清楚。如寫太和殿的一段,先從外后到內,介紹大殿外面時又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由天空到殿頂直到臺基。介紹其內部時又按從中間到兩旁、從前到后、由上到下、由遠及近的順序依次說明,給人以清晰的印象。學生明白只有按照這些順序去寫才能條理清楚。
2. 以讀導寫,踐行結構的模仿。很多學生沒有注意作文的謀篇布局,想到哪寫到哪,作文結構散亂,因此教師要教會學生作文前列提綱,結合模仿課文教學結構,就可事半功倍。如寫作散文《光彩奪目的春天》,可以模仿朱自清的《春》,以“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的結構進行謀篇布局,解放各種器官,合理想象。結構的模仿還有首尾呼應等。又如我指導學生閱讀《熟悉》后,也指導學生按照總—分—總的構段方式來寫一段話,學生較好地運用了知識的遷移。
3. 以讀導寫,踐行細節的訓練。為了讓學生明確具體的描寫要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進行,我先出示“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嫩嫩的,綠綠的。園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p>
師:“綠綠的”寫出春草的 ?
生:顏色。
師:“偷偷地從土鉆出來”寫出春草的 ?
生:情態。
師:“嫩嫩的”寫出春草的 ?
生:質地。
師:“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寫出春草的 ?
生:數量。
板書:
描寫角度 文字表達
顏色: 綠綠的
情態: 偷偷地從土鉆出來
質地: 嫩嫩的
數量: 一大片一大片滿是的
通過回顧朱自清《春》中的片段描寫,學生明確了要讓文章更具體、形象,必須多個角度、多個方面來進行刻畫,在下一環節的“習作實踐”中,學生都能學以致用,寫出的文章都可圈可點。
4. 以讀導寫,踐行續寫、改寫訓練。優秀的文學作品常常留有藝術空白,這就為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教學中,教者只要抓住文章的藝術空白,結合課文的思想內容,精心設計問題,就能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想象,把學生在閱讀中的感悟和體驗直接在語言中反映出來。如《皇帝的新裝》以皇帝赤裸身體舉行游行大典而荒唐收場。對文中那兩個騙子的結局,皇帝游行中聽到小孩講的真話后,回到宮廷該如何對待此事,對那兩個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不敢說真話的大臣,采取什么樣的態度等等,都是需要學生研究、探討的問題。在童話故事的結尾,往往留下懸念引人深思。于是教學中,我設計續寫結尾訓練——“漫長的游行終于結束了,皇帝氣急敗壞地回到皇宮,所有人都低著頭……”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體會虛榮者的愚蠢和虛偽,續寫出一段故事,或展示皇帝的做法,或講述騙子的命運,充分發揮想象力。利用閱讀教材開展擴寫、改寫訓練改變了孤立教學閱讀與寫作的現狀,把閱讀和寫作緊密結合,在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寫作方法創設寫作內容,不但讓他們更透徹地理解了小說的內涵,還激發了濃厚的寫作興趣。
再如教學《我的叔叔于勒》時,學生對菲利普夫婦怕窮困潦倒的親人于勒糾纏而迅速躲避冷漠的做法義憤填膺,不禁對于勒產生的憐憫之心。我抓準時機讓大家討論:如果這件事發生在自己家里,自己會怎樣做?如果父母也像菲利普夫婦一樣,我們該如何規勸父母正確對待叔叔?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使學生思維的翅膀盡情翱翔,從而產生創造的火花。此時我布置《假如我是 》的命題作文,讓學生發揮合理的想象力,完成對課文內容進行改寫的訓練。橫線上可以填寫菲利普、菲利普的妻子、若瑟夫等等人物。這樣,學生們的思路被打開了,揮筆疾書,快樂地完成自己的佳作,這樣的作文課堂多么讓人欣慰。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如果能深入研讀文本,讓學生先走進文本產生感動,就能活躍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讀是寫的前提和基礎,寫是讀的鞏固和升華。以讀導寫作文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引領學生在寫作訓練中里接受熏陶,讓學生樂于寫作,勤于寫作,用文字留住生活中的美好畫卷,用筆尖勾勒青春的歷程,讓語文課堂充滿燦爛的陽光,使作文成為一種真正提高人的素質的活動。
責任編輯 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