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雪梅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平時我思考得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我們平時花了大氣力去準備的一堂課,學生學習的熱情卻并不是很高,課堂也沒有達到我們所預想的效果,而名師的課堂教學都有一種內隱的魔力,能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造就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語文界前輩呂叔湘先生曾說過:“真正掌握一種教學法的教師,他是會隨機應變的,他的教室里是生氣勃勃的。”那么,如何讓自己的舞臺變得精彩?如何讓自己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充滿激情?
一、注重修養,迸發自身的激情
文章不是無情物,教師不是無情人。語文教師一旦走進課堂,就是一個鮮活的人,就是情感的化身。語文教師的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氣氛。因此,想要讓一堂課充滿激情,語文教師首先要迸發自身的激情。
1. 精心備課
教師必須對教材熟諳于心、備課充分,要讓自己充滿自信。要努力鉆研教材,了解學情,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準確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把教學的每一個環節都設計周全,即使是兩個語言點之間的過渡,也要做到心中有數。至于課堂中知識點之間如何銜接,以及重點難點如何處理等,更是要了如指掌,真正做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讓學生沉浸在文學、文化的氛圍中。課堂教學中,要以目標為導引,以學情為基礎,準確把握感情基調,或高亢激昂,或低回纏綿,或含蓄婉約,控制好情感表現的分寸。對教材的一知半解,語言結巴不暢,課堂是不會有激情的。
2. 提高語言修養
課堂上,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情感,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能使學生精力集中、思維活躍。因此,教師要用生動形象而且有美感的語言去激發和感染學生,點燃他們心中的激情之火。教師應能根據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情境,組織恰當的言語內容,去打動學生的理智和心靈,或循循善誘,或幽默風趣,或以理服人,或以情感人,充分體現出教師的教育機智。特別是教師幽默的語言,它能使課堂氛圍和諧融洽,使學生學習化難為易,使師生心靈對接溝通。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師缺乏幽默感,就會筑起一道師生互不理解的高墻。”現代社會是一個高交際、高頻率、高信息化的社會,口語表達能力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重要技能。對于教師而言,口語表達能力顯得猶為重要,教師口語是否規范、生動、嫻熟,是否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絕不單純是技巧問題,而是與內在素質密切相關。從教師的語言中能充分展示教師的師德修養、學識才華和人格品位。教師應狠抓內在素質的提高,促進口頭語言的表達;抓口頭語言的錘煉,促內在素質的提高。言為心聲,言為表,心為里。因此,教師要在學識、文化上打好功底,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嚴密性,使自己的語言修養不斷得到提高。
二、建立和諧、寬松的師生關系環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理解,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認可學生對教材、教法,甚至是對教師提出不同的意見,允許學生為此在課堂上打岔。有的孩子的回答極富個性,這時教師切忌輕易扼殺學生的獨特觀點。面對不同感悟以及由于環境、時代變遷而造成的誤解,教師應適時引導,尊重并保護學生的獨特體驗,要對他們不被文本所縛,不被同學發言所制的可貴立場鼓掌,要用真心去尊重、去呵護、去鼓勵。我上課時,經常問問學生:“你們有沒有更好的意見,有沒有更新的發現?”這樣學生的思維、課堂的氣氛就活躍起來了。沒有師生的相互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作用于課堂教學,怎能會有精彩的動態生成?前蘇聯教育捷爾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這樣,師生之間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關系和諧而平等,師生之間的教與學就會更加暢通無阻。
三、學會關注課堂細節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師,上好課的關鍵是要有教學智慧。而教學智慧就藏在每一個課堂的細節之中。在課堂的教學之中,教師的教學細節,體現在教師的體態、語言、眼神之中。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的精心設計在細節中體現出來。教師巧妙的提問,適當的點撥,都在教學細節上體現出了他的教學智慧。著名的特級教師竇桂梅說過:“對‘細節的發現,常常成為我教學中巧妙的切入點;對‘細節的把握,又常常成為教學中生成性資源。”的確,“一滴水可映出太陽光輝”,關注課堂上孩子的每一個行為細節,推敲教學中教師的每一個指導細節,欣賞細節、把握細節,才能使課堂更有實效。
例如,我教學《陶罐與鐵罐》,在課堂總結延伸時,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陶罐與鐵罐》已經排成動畫片了,現在進入后期制作了,正在招聘配音演員呢,你們想來試試嗎?課件播放動畫,讓學生對口形配音。一雙雙小手迫不急待舉起,思維的火花迸射,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讀課文,并用課文中的對話給動畫配音,學生的情感在一次次朗讀中流淌、升華。課堂上充盈著生成、創造的靈動之美,給人以享受。
又如我在《一株紫丁香》時,讓學生朗讀:“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師休息吧,讓花香飄進您的夢里,那夢啊,準是又香又甜。”可是,班里的小英讀成唱歌的調子,聲音又很響亮。我開玩笑地說:“我好像聽到小星星在唱歌,我不困,我不睡了。”全班同學聽了哈哈大笑。于是我請小英再讀一遍,她聲音輕輕的,笑容甜甜的。她讀完了,我輕輕地說:“哦,夜深了,我也該休息了,今晚一定會做一個又香又甜的夢!”同學們都會心地笑了,教室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在這樣幽默、和諧的教學氛圍中,學生思維得到了歷練,心靈得到了放飛,對文本的理解更為深刻。正是有了這樣靈動的“細節”,我們的課堂才綻放出絢麗的光彩。
四、尊重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
熱愛學生,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讓他們都感受到老師的關心,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應該仔細注意學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觀察那些學困生的言行。教師應該有一雙善于發現的學生的“美”的眼睛,留心學生某一方面的優點、亮點,引導他們參與合適的學習,發揮他們的特長優勢。教師應努力創造條件讓學困生在語文課堂上獲取成功,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這一部分課堂上的弱勢群體動起來,使課堂真真實實地活起來。我在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讓一些成績較差的學生回答一些很淺顯的、在書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問題,做一些簡單的基本題和練習作業,如果答對了、做對了或者答對了、做對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揚。然后逐步加大訓練難度,提高訓練要求,讓學習困難生在不斷的訓練中獲取點滴的長進,體驗成功的快樂。另外,對于學困生我還經常作出一些激勵性的評價。例如:“其實你很聰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會學得很棒。”“這個問題你說得很好,證明你是個愛動腦筋的學生,只要努力,你完全能學得好!”“你的看法很獨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諸如此類的評價,不但承認了學生的進步,而且強化了學生的進步,并使學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進步,由此喜歡上語文老師,也喜歡上語文課。
責任編輯 黃日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