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Iphone,ipad, 是當下最時尚的溝通工具;《喬布斯傳》是當下最暢銷的讀物。在這本書里,出現最多的字眼,大概就是“喬布斯”和“創新”。喬布斯,蘋果老板,偉大的商業奇才,幾乎已成為創新的代名詞。
“創新來自于人們在走廊里偶然遇到,或者晚上10點半想到了一個新主意而互相打電話,或者因為他們意識到了有辦法可以解決一個總在困擾我們的問題。”這是偉大的創新者喬布斯的經典語錄之一。我很喜歡這句話。
或許,一個普通人、一名普通教師,其工作績效遠不能跟喬布斯相比。但創新的思維是相通的。在這次大賽的準備、研討、實戰等各階段,我都與同事們一起,進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課的創新——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
傳統與時尚結合,經驗與網絡時代同步。我把多年政治教學的經驗與最時尚最流行的微博結合起來,與網絡時代同步,寓教于樂。
這是我對參加這次大賽的基本評價。可以說,這堂課的每一個亮點,都是思維與創新的結晶。
一、創新是問題的關鍵
第一屆大渡口區初中教師技能大賽的第一堂比賽課是思想品德。比賽內容由抽簽決定。3名老師比賽七年級內容,4名老師比賽八年級的內容。同一年級老師的授課內容完全一樣。我抽到八年級的教材——《自我負責》。
近幾年來,我一直上九年級的思想品德課,很久沒接觸八年級的教材和學生了,真不知道如何上好這堂課。如何讓這堂課出彩?如何才能與眾不同?不能舊瓶裝老酒,甚至也不能新瓶裝老酒,如何創新?
創新!創新!顯然,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對我而言,這確實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連續多日,我冥思苦想,毫無結果。在網上搜尋了半天,也依然打不開思路。就在我快絕望的時候,就像喬布斯說的那樣,腦子里靈光一閃:前兩年直屬學校教師技能大賽上巴蜀中學涂家文老師《財產繼承權》的精彩設計思路!他當時采用福爾摩斯偵探破案這條主線索,并因地取材,運用奉節本地學生熟悉的人和事,拉近故事距離,牢牢抓住了學生的心,非常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我一直喜歡這堂課的設計思路,那么自然,又那么順理成章地帶著所有人進入教學情境,然后一層一層揭開謎底,直到最后人們恍然大悟。
二、最流行的微博成了我的教學工具
這只是一道啟發我思維的靈光。我要原創一堂與眾不同的課,就用我們身邊的案例,質樸而真實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有了這個想法,我還要設想一個好看好聽的故事:一個八年級的學生小明,他以前不負責任,后來被某些人或事觸動,慢慢改變,不但對自己負責,也開始對集體、對社會負責,最后成長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學生在關注他的變化的同時,也受到教育和啟迪,跟他一起成長。
有了創新的思路,有了創作的故事,我還要一個“創新”的呈現形式。
微博!微博!又是創新的靈光。微博,是最流行最時尚的網絡工具,開啟了網絡新時代,甚至“刷新”了人們的生活。我自己不就在玩微博嗎?我干嘛不以微博作為主線索,將所有的故事放在微博中,利用這一流行元素來完成自己的教學內容呢?創新不就是從生活中得到啟示的嗎?
三、內容和形式,閃爍創新的亮點
內容與呈現形式的總體思路定下來了,余下的便水到渠成:注冊一個新浪微博,發帖,轉發,回復,評論,超級鏈接……我們的創新,在微博世界,創造了一個虛擬的課堂。
為了讓課堂活起來,我還設計了一個測試責任心的小游戲環節,通過小明微博上留下的網址,讓學生來點擊打開測試自己的責任心。
這還不夠,既然是談“責任”的一堂課,我們還要將虛擬世界與現實鏈接起來。創新要源于生活,形式的創新,還需要升華!我將環保教育納入我的創新中。大渡口伏牛溪河幾組污染照片令人震撼,我將其發在了“小明”的微博上并呼吁大家:保護我們的環境,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
四、創新源于生活,教學回歸本土
創新源于生活,又要讓教學回歸本土。本組老師提供了重慶市準備治理次級污染河流中有大渡口的跳蹬河和伏牛溪的信息,我馬上聯想到我們要上課的學校就在伏牛溪旁邊,這條河是學生熟悉的,若能因地取材,回歸本土,把它引入課堂應該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和共鳴,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意識。
于是,教研組的老師拿著相機去伏牛溪拍攝了幾組讓人震撼的污染嚴重的照片。并且把它以小明的語氣發在微博上。小明自己又跟帖呼吁大家:保護我們的環境,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微博不是一塊自說自話的黑板報,它需要互動。我們在設計這個活動時,讓學生通過討論,模擬微博回復的形式,讓學生親臨其境來感受微博這種新穎的互動交流平臺。
這堂課的設計頗費心思,我上課那天正好是9月20日,我們擬出的標題是“11.9·20 微博話責任”(9月20日是公民道德宣傳日)。所以,最后的微博話題里就圍繞公民的道德讓學生進行了一個活動,主要是幫主人公小明完成一個活動設計。同學們在完成活動設計的同時,既履行了自己的責任,又體現了自己的道德意識,很自然地完成了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這堂課的設計思路很清晰,取材也簡單,就是學生身邊的人和事。但最大的亮點還在于“創新”——從內容到表現形式,直至主題的升華,都閃爍著思維的創新亮點,但又讓人覺得自然樸實。所有評委和聽課的老師都被這堂課新穎的教學設計所吸引,給予高度評價。
(作者單位 重慶市第三十七中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