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丙太
不知不覺,一學年就要結束了。作為一名老師,在學困生的轉化方面沒有太多的成績可言。在此,就結合實踐說一說我的感受。
在學習困難的學生看來,學習往往是很枯燥和非常辛苦的事情。在日常學習活動中,由于他們缺乏濃厚的學習語文的興趣,他們常常視師長如仇敵,以致談學習而色變,聞考試而心驚。因此,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想進一步提高學困生的成績,更加全面發展他們的基本素質,就必須充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培養學習興趣是一個常談常新的老話題,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內驅動力,其重要性人所共知,所以許多老師都強調要培養學習興趣,并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
可是工作中發覺個別老師對培養興趣的認識有誤區:追求課堂表層的活躍熱鬧,片面追求引發學生興趣。
有的老師模仿評書演員的語調或者模仿“壹周立波秀”的風格上語文課,博得學生的陣陣笑聲;有的老師不惜自我爆料,制造悲情,引得學生趴下一片;有的老師添油加醋、打諢插科、節外生枝,致使學生不知所云。
課堂有笑聲固然是好事,讓學生沉浸難得,引發學生興趣重要,但是需要反思:如此激發的興趣,其對象是什么?是教師或瘋癲或滑稽或作秀的自身表演?還是與教學內容不相關聯的笑料?這些興趣與語文學習有多少關聯?
我們承認“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喜歡老師這個人才會喜歡你的課,喜歡你的課才會喜歡語文,這個道理毋庸置疑。但是如果一味追求課堂膚淺的熱鬧,而忽視語文學科自身的魅力,是不是舍本求末呢?會不會讓學生覺得教師淺薄呢?
語文教師要弄清一個簡單的道理:我們是在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而不僅僅是對語文課的興趣,更不是對語文老師的興趣。
讓學生喜歡你這個人,你必須是語文的化身!
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因為你上的是語文課!
讓學生喜歡語文,因為從你的課上感受了語文的味道!
讓學生忘不了語文,因為從你的課上接受到了語文的熏陶!
語文的味道在哪里?特級教師薛法根說:“語言有溫度,字詞知冷暖。”語文的味道蘊含在師生對文本細節、語言意境的品味涵詠中;來自于課文內容與學生對課文內容的領悟產生的強烈共鳴;來自于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文章字詞句的具體描述的理解與品味,對課文章法特點進行分析與領會等手段,把學生帶進課文中去,讓學生得到發自內心的賞析和感動;來自于語文教師的“內功”。
只有練好內功,并摸清班級學生情況,列出學困生名單,探找學困生的形成原因,才能做到有針對性、有目的性地進行學困生的轉化提高工作,使學困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總之,在強調成功教育的今天,學校教育中的各項活動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活動不能僅僅只涉及少數尖子生,更應注重對學困生的幫助和關愛。教師要適應形勢、轉變觀念,不斷探索、與時俱進,運用一切科學合理、先進高效的方法激發學困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他們在諸多方面都有所發展,有所提高。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肖家鄉第二中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