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艷紅
屈指數來,自己已經在教育工作崗位上工作了十年。十年間不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總結,以便更好地創新,更好地輔助與教學。物理學科與生活密切聯系,來源于生活,又實踐于生活。
課堂教學我一直以課堂標準以基準。正如課標中提到的“物理課程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探索物理現象,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并把其應用于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初步的科學實踐能力。”那初中物理教學如何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興趣,又如何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持久呢?下面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施經驗做進一步的探究。
一、體驗式教學的構建
物理教學來源于生活,那我們在教學中就讓學生多體驗,多自己親身體會。在自己感悟中領會知識的精髓。在新課程背景下構建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對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二、體驗式教學的形式
體驗式教學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常常被采用的有課堂討論、角色扮演、實驗操作、查閱資料、演講辯論、問卷調查等。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形式,可以使所有參與者對待所討論事物的態度、感情都充分表現出來,形成活躍的交流氣氛,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三、體驗式教學的具體實施
1.重視實驗教學的體驗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課本中規定的實驗一定要重視,讓學生親身操作,親身體驗。能分組的不演示,能演示的不要空講。能夠讓學生做的盡量讓學生動手做,切不可怕苦、怕煩而放棄實驗教學。
例如在學習“功”一節內容時,這部分內容對初中生來說如何導入功這個概念是個重點。我沒有直接去講授,而是然學生先做了一個小的體驗活動。就地取材,我拿了一個學生的書包,然后請兩名同學參與這么一個活動。讓同學甲將書包從地面提起然后遞給乙同學,乙同學提書包向前走再遞給在教室另一邊的我手中,要求乙同學在走的過程中要把書包保持水平位置。這時我讓其他同學判斷“你認為這兩位同學誰做得多,誰做得少?”這是大部分同學都會認為乙同學做得多。這是我便導入課題說:“如果從功的角度來說乙同學做功為零。”這時大部分同學都很好奇,然后整節課學生學習欲望高,達到了調動學生那個學習積極性的目的。同時,學習力的大小,移動的距離與做功多少的關系時,同樣讓學生自己提書包就可以,道具學生都有。探究力的大小時,分別在書包了裝不一樣多的書,從地面提起相同的高度。這樣對比做功的多少。學生親身體驗領悟到的要更多。
2.要建立課外興趣小組
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給學生提夠更多動腦、動嘴、動手的體驗機會。我們學校每周四都開展課外興趣活動,這給學生提高了一次集體活動的時間,效果非常好。通過小實驗、小制作、小發明等活動,鞏固了所學知識。開拓了思想,大大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課堂體驗的第二課堂。例如我們有一次興趣小組的活動是做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我發給每位學生一個皮碗,把皮碗用力壓在桌面上,皮碗很難與桌面分開,這樣每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大氣壓的存在。再把皮碗用同樣的方法壓在課桌豎直的擋板上,然后在皮碗的蒂上掛各種重物,如雨傘、襯衣、書包等,引導學生仔細分析其力學道理,這樣學生在玩中體驗,在游戲中深刻理解并牢固掌握了“大氣壓強”的有關知識。
3.重視大小課堂結合的教學方法,理論聯系實際,以開闊學生的眼界,增長知識,提高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
我們興福鎮工廠特別多,這樣為我們參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組織學生到當地工廠、水庫,氣象站等調查、參觀,使學生讓物理回歸生活。
4.教學中多列舉生活實例
許多物理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列舉貼切的生活實例,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如在學習慣性一節前,讓學生表演:在一個盛水的杯子上放一光滑硬紙板,紙板上放一雞蛋,用一木棒迅速打擊紙板,發現紙板飛走而雞蛋卻落在水杯里。為什么雞蛋不同紙板一起飛走等等。
5.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現象和聯系日常生活實際
有一位初三學生在學完初中物理以后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老師,你在分析夏天太陽下摸鐵塊和木塊時的冷熱感覺不一樣,但說它們溫度是相同的。而在講到比熱以后,又說在相同的吸熱條件下,比熱小的升溫快,而比熱大的升溫慢,按此說法由于鐵塊和木塊的比熱不一樣,溫度也不應該相同了。”我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首先表揚他發現了這樣的問題,然后要求他自己設計一個實驗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后,我根據實驗的結果對這個問題做了總結。
四、體驗式教學的反思
實際上,體驗式教學絕不僅僅是依靠實驗中給出的器材領著學生做實驗,中學的物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在這個大自然的實驗室中進行豐富的體驗。尤其農村自然條件豐富,河流、樹木、泥土、風雨都是幫助學生體驗物理科學的自然資源,自然環境本身就是一個極為優秀、條件極為豐富的實驗室。經過教師有目的的引導和提醒可提取出來,為物理知識的學習服務。
(作者單位 山東省博興縣興福鎮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