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紅
一、案例背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化,教學的有效性問題日益凸顯,尤其是高三教師研究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有重要的意義。從近幾年的浙江省文綜高考歷史試題來看,都堅持了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注重細節和過程,依托教材。從學生知識儲備的現狀來看,是零散的、孤立的知識點,未形成知識體系,因此學生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調度和運用知識、論證和探討問題等。基于以上分析,筆者以《經濟全球化的世界》為例,注重教材文本解讀,挖掘教材的有效信息,提高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有效落實來談談高三一輪復習實效性問題的思考與實踐。
二、案例描述
【教材分析】
《經濟全球化的世界》與本專題前兩節內容緊密聯系,區域經濟集團化的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步驟,經濟全球化是區域經濟集團化的最終歸宿。經濟全球化表現在貿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生產全球化等方面,全球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了解和緊跟這種趨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知道世界貿易組織由來和發展,認識它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認知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史實及其影響。
過程與方法:通過問題教學法學生對教材有效信息進行完整、準確、合理的解讀,通過高考真題和模擬試題的訓練調動和運用知識。通過梳理知識、濃縮記憶,達成知識體系的有效構建。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學生逐步養成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探討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世界各國要根據本國國情制定策略積極應對。通過高考真題的實戰訓練,學會解題方法,增加自主復習、迎接高考的信心。
【教學過程】
出示圖片,體會世界經濟呈現全球化的趨勢,我們享受全球化的成果,出示本課主題。根據考試說明和課標要求,快速閱讀課前提示和各目標題把握主干知識,明確目標,關注考情。
環節一:直擊考點,夯實基礎
經濟全球化是從新航路開辟以來就存在的現象,學生整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歷程。
1.近代以來的經濟全球化歷程
設計意圖:師生回顧舊知,整理教材文本的知識點,形成體系。
2.什么是經濟全球化?
教師解讀概念,幫助學生理解其內涵,關注教材的細微處,得出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資本全球化、市場全球化、貿易全球化等。
3.經濟全球化的表現(重點關注貿易全球化)
學生自主梳理知識要點,包括世界貿易組織建立的前身、背景、建立過程、宗旨和原則以及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
教師解讀:世界貿易組織的前身是關貿總協定,它只是一個“臨時適用”的多邊貿易協定,不是一個正式的國際組織;僅管轄部分貨物貿易;關貿總協定許多協議,締約方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解決爭端時只要有一個締約方提出反對,總協定就不能做出裁決;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深入發展,關貿總協定在調整國際貿易上難以適應時代潮流。
世界貿易組織的宗旨和原則為市場開放(指關稅減讓、透明原則等)、非歧視性(指最惠國待遇原則等,可對比中國近代的片面最惠國待遇來理解)、公平貿易(指反傾銷原則等)。世貿組織則是一個常設的、永久性存在的國際組織,它的影響和作用遠大于關貿總協定,組織更嚴密、規定更嚴格,解決貿易爭端能力更大。世貿組織是在關貿總協定基礎上成立的,它的宗旨和基本原則與關貿總協定基本相同,最終都推動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
世貿組織在全球化進程中的作用,可以整理為兩標志、兩表明:①標志著世界貿易進一步走向規范化;②標志著全球有序的自由貿易的新時期已經開始;表明全球化進程取得實質性的發展??梢岳斫鉃槭裁?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經濟真正進入全球化的時代。
補充材料感受中國從“復關”到“入世”的艱難談判。細讀教材,如此艱難的談判歷程中國為何要加入世貿組織?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而言有何機遇,有何挑戰?教師幫助學生逐條理解,比如“有利于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管理制度的國際化——市場經濟體制的擴展推動了全球化的進程,我國在1992年明確提出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能更好地融入全球化中。
設計意圖:這部分是本課的重點內容,教師解讀知識的內在邏輯關系,挖掘教材的有效信息,學生達成理解。只有理解的知識、系統的知識才能更好地被調度和應用。
三、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為什么說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從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世界三角度分析理解雙刃劍。小組合作討論。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討論,圍繞教材文本,學生逐步養成一分為二的辯證思維。
環節二:活學活用,質疑解惑
探究一:如何正確看待經濟全球化?
“有人認為,全球化是發達國家用來打開發展中國家市場的‘敲門磚,是殖民主義的一種形式,因此,發展中國家應該團結起來,抵制全球化?!蹦阍趺纯创@種觀點,請說明理由。
探究二: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與全球化的關系?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探究,達成知識的生成與理解,突破本課的難點。
環節三:經典考題,練習反饋
設計意圖:通過高考真題和模擬試題的實戰訓練,尋找教材文本和試題之間的契合點,學會調度和應用知識,增加自主復習、迎接高考的信心。
環節四:線索梳理 濃縮記憶
設計意圖:學生自主整理知識點,把散亂的、孤立的知識建構樹狀圖,注重知識的橫向和縱向聯系。
四、案例反思
以上案例筆者注重教材文本的解讀,教會學生研讀課本目錄,掌握主干知識的同時,體會各課知識之間的聯系,把握專題線索,提高高三復習課的實效性。高三復習課要注重建立高考試題和教材文本之間的聯系,基于教材并借助典型試題,形成有效地獲取和理解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評價的能力,形成準確審題和精當表達的能力,特別是要學會按要求在高考中能規范的答題。
(作者單位 浙江省樂清市大荊中學)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