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寶川
一、活動背景及緣起
數學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知識技能和培養創新實踐能力的載體。而有些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看似與生活有關,但卻不適合當前學生的現實生活與需要,不利于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有些教學內容答案過于唯一和封閉性,學生一旦碰到開放題時就顯得束手無策,不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或有些教學內容學生缺少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使得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不夠深刻,動手實踐能力也相對比較差?!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引導學生聯系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數感?!睂W生數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用多種方式,在學習過程中逐步體驗和建立起來的,所以教師要重視學生數感的形成與發展。
二、執行專題,系列實施
1.學習理論,提升自己
教師如何善于處理教材、調整教材,重組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創新教育因素,補充創新內容,提高數學教學實效。這些是我們先要思考的問題,那么了解有關的理念以及相關的研究將至關重要。
2.研究教材,發現問題,創新教學內容
每位組員通過學習理論知識,認真研讀教材,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問題,與教研組長進行討論交流,并制定創新教學內容的方案。
3.公開課展示,共同研究,系列實施
4月中旬,我們全組老師自己組織活動,進行一次就書上教材內容的第一次試教,然后大家帶著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展開討論。發現,課堂情境不夠生動,不能很好地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同時,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數不能很好地進行表達與交流。
本次活動后,我們還總結出一些經驗。
(1)創新設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的情境內容
教給學生的數學知識,實際上就是讓學生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交給學生一件解決實際生活的任務,學生是樂意的,并且也非常想把這項任務干好,就像好吃的東西,大家都喜歡吃。
(2)創新設計重視問題解決過程的教學內容
過程往往比結論更重要,以前的教學往往是教師傳授結果,孩子們帶著結論去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對于學生的理解是不深刻的,教師應重視學生知識的構建過程和解決問題的設計,引導學生發現過程中創造性的成分,這樣能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
(3)創新設計開放性的教學內容
開放性的、具有一定挑戰性的教學內容,往往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更能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這也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給他們提供了探索創造的空間,促使他們去探究、去創新。
(4)創新設計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和交流的教學問題
低段孩子的抽象思維和想象能力還處于發展階段,在教學位置、空間與圖形、時鐘、人民幣、統計等諸多教學內容時,要多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多動手和親身體驗,讓他們在參與教學活動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悟得解決問題的策略,體驗成功的喜悅。
三、活動的啟示
1.教研活動的開展必須僅僅圍繞教學過程的問題進行展開
教研活動主題的制定要從教師教學過程中的迫切問題出發,當我們教師的現實需要擺上課桌的時候,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就高,這一次的組本教研活動所選擇的主題是所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急于解決的問題,因此老師在活動過程中都積極參與,并在過程中提出許多生成性的問題,將問題的探討引向深入。
2.小組成員間密切協作,共同完成一個教學專題的研究
小組成員間需要積極共同協作,在教研組長的組織和服務下,共同制定教研主題,通過共同設計,共同參與教學,共同討論與反思,達到共同提高教學水平的最終目的。小組教師都可以成為主角,人人成為主體,呈現出和諧協作的專業氛圍。
3.學習教學理論知識,及時為自己“充電”
我們的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教學的經驗不足,教學的方法、技巧、能力都需要及時“充電”,學習教學科研方面的知識,有助于教師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困惑與問題,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四、活動的反思
我們許多教研組一直在開展如何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活動,以前,我們的一些教研活動可能只是一個聽課、評課的過程,沒有做深入的發展性思考。這學期我們改進活動的形式,通過系列性的活動,使組員共同參與,問題的提出,教學的設計和實施研究過程,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個好的教研組,是一個不斷學習、研究、進取的團隊,我們許多老師由于平時的工作較忙,很少有時間去接觸相關的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卻又無從解決,給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所以我們需要擠出時間靜下心來,學習科學的教學理論知識,來指引我們解決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問題。
本次我們教研組活動的有效開展與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專題性的、系列性的教研活動密切相關,但最重要的是全體老師的共同參與,認真協作,才有可能真正有成效,真正獲得提升。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并不僅僅是創新教學內容的研究,還有更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全組成員共同努力,用集體的智慧去開展更有效的教學活動。
(作者單位 甘肅省古浪縣西靖學區)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