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娜
摘 要:介紹在初中物理電路圖相關內容教學時的三點方法:一是用類比的方法形象地介紹電路;二是由簡到繁的一貫式畫圖思維能力訓練;三是提供固定原件和個數,通過思考不同連線方式來訓練學生的思維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動手技能和概括、總結的能力。
關鍵詞:電路圖;電學;思維訓練;實際操作
對于初學電學的學生來說,面對縱橫交錯的電路圖真是無從下手。所以,找到一種能讓初學電學的學生會看、會畫電路圖的教學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初中物理有多種教學方法,而各種教學方法都有它所適用的情景,也會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通過教學實踐,我感覺有些方法會讓基礎薄弱的學生在學習電學初期能夠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現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用形象的語言來描繪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那么我就用最好玩、最易懂的語言來把看似復雜的電路圖講解出來,讓學生感興趣,通過有趣的話語記住思考過程從而進行解題。
在學習“認識電路”一節,考查開關的作用這一知識點,一些基礎薄弱的學生很難看出哪個開關控制哪個燈泡、哪個開關把哪個燈泡短路了。看到實物電路圖中有的燈泡可能接了三根線,就不知道電流究竟怎樣走的了。針對這一類問題,我用了類比方法,把抽象的知識具象化:把開關比作橋,把燈泡比作大石頭,把電流從正極流回到負極,比作一隊人從家正門走出去轉一圈從后門回到家(這里學生還沒有學到電荷、電流和電壓的知識)。下面,舉例圖分析如下:
閉合開關S1、S2時,(不看電壓表、電流表)這一小分隊人從家出發走到S3發現橋斷了,只能從L2家正門進后門出來,出來之后有兩條路,因為兩條道路上都有石頭無法躲避,所以要兵分兩路前行。S1、L1分隊走到L3家門口過門不入,與S2、L3分隊匯合后一起回家。用這樣的方法來解釋并聯電路。
閉合開關S2、S3時,(不看電壓表、電流表)這一小分隊人從家正門出發走到S3橋頭時發現兩條路都能到S2,但是一條路有大石頭L2,一條路是橋S3可以通過,所以他們躲過大石頭從S3這條路走到S2、L3回家。用這樣的說法來解釋局部短路現象。
閉合開關S1、S2時,考慮電表,這一隊人從L2家出來后有三條路,為什么不走電壓表呢?因為電壓表是一座大山,而燈泡是大石頭,相比之下,這一隊人選擇好走的路繞過大山。為什么可以走電流表呢?因為它相當于一座拱橋,也相當于平坦的道路,所以可以行走。用這樣的方式來解釋電壓表要并聯接入電路、電流表要串聯接入電路。
二、由簡到繁的思維訓練
學習物理離不開圖形。復雜電路設計,都是主要依靠“圖形語言”來表述,圖像能夠變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更精確地掌握物理過程,有了圖就能作狀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對于串聯電路,只要稍加練習,學生掌握的情況是非常好的。但是,對于并聯電路,學生就會出現錯誤,如果改變實物圖中燈泡和開關的位置與簡單電路圖中的位置不同,則學生連接實物圖就會產生困難。這一部分教學中可以先把實物與簡單電路圖中原件位置擺放相同,進行連線訓練;之后改變燈泡和開關的位置進行簡單電路圖連線訓練;最后在改變燈泡和開關位置實物圖的基礎上,給出一根不能動的線,進一步訓練連線。
針對同一簡單電路圖,通過由簡單到復雜的實物圖鏈接過程,讓學生從對比中來總結其中的關系,有助于學生對等效電路圖的理解。
三、從紙上談兵到實際操作
在“組裝電路”這一節,學生在知道了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概念后,我給出學生紙上談兵的實物圖,讓學生充分的發動腦筋想辦法畫出不同的簡單電路圖,并連接出不同的實物圖。并根據自己的電路來總結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的特點。根據畫出的實物圖,學生再動手實際操作起來也就易如反掌了。例如,給出兩組實驗:第一組是一個電源、一個開關、兩個燈泡、導線若干;第二組是一個電源、兩個開關、兩個燈泡、導線若干。
學生開動腦筋,連接出不同的電路。當然,其中必然會出現一些等效的電路圖,即開關的位置不同,但是作用(控制燈泡)卻是相同的。由此讓學生自己總結電路特點。
這樣做不約束學生的思維,適合中學生好表現的年齡特點,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在探索中解決問題的成功快感,培養終身探索的興趣,也訓練了學生自己思考自己動手實驗總結的思維能力。更加深了知識的理解,鍛煉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根據畫出的電路圖讓學生連接實物電路圖,這樣也起到了反復訓練學生連接實物圖與簡單電路圖的作用。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傳授知識與激發興趣結合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習看似枯燥、難懂的電學,使他們樂學、會學。
參考文獻:
[1]張樂平.初中物理教學方法初探.基礎教育,2011(4).
[2]劉勝雄.淺談類比法在初中物理電學教學中的應用.中學物理,2013(4).
[3]季中文.初中物理電學教學的體會.理化生教學與研究,2012(70).
(作者單位 北京市北外附屬外國語學校)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