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物理重要的教學手段。小實驗具有趣味性高、實用性強、操作簡單、與理論聯系緊密等特點。用好這些小實驗,可以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激發興趣,還可以培養學生手腦并用的習慣和創新能力,對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做好小實驗,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物理學科理論性強,學生容易產生畏學、厭學情緒。若能把小實驗做好、用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制作和實踐的樂趣,進而重新樹立學好物理的信心。例如,大氣壓強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讓學生做一些小實驗就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引入大氣壓強概念之前,可以先把浸過酒精的棉花點燃放入空瓶中,并用剝了殼的熟雞蛋堵住瓶口,當同學們發現雞蛋被“吞”入瓶內時,就會感受大氣壓強的存在,并建立起大氣壓強的概念。
二、用好物理小實驗,可以降低學生自學的難度
學生在預習時經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進而產生畏難情緒,嚴重影響自學效果。其實指導學生做個對口的小實驗就能解決這一難題。例如學生通過親自做“筷子提米”小實驗,就能感知摩擦力的存在,還有助于理解摩擦力與壓力的關系。這里小實驗就起到誘導、解惑的推動作用,從而大大降低了自學難度,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大大提高。
三、重視物理小實驗,可以更好地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小實驗從設計到制作,從演示實驗到觀察現象,從總結規律到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都是學生親身實踐、自主完成的。例如,在學習導體和絕緣體一節時,可以讓學生自己用導線將電池、燈泡和兩個鱷魚夾連成一個檢驗電路。當學生發現鉛筆芯連入電路小燈泡會發光時,自然而然就理解了碳質導電的物理屬性,當學生發現把鉛筆木質部分連入電路小燈泡不發光時,就明白了干木材不易導電的物理屬性。學生的主體意識被激活了,主體地位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實。
四、倡導學生自編實驗,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學生自編實驗和自制實驗器材,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和動手操作的能力。在課后小實驗中,學生需要親自動手自制實驗器材,這樣手腦并用起來必將激發他們潛在的創造能力。學生利用家中常見的雞蛋就能完成物體熱脹冷縮的性質、液體蒸發吸熱、驗證大氣壓的存在、浮沉現象、慣性現象、分子無規則運動等六個實驗,這樣就克服了課外缺少儀器的困難,還能彌補某些演示實驗能見度較低的不足。所以,小實驗不失為輔助物理教學的一個極好方法。
(作者單位 湖北省房縣姚坪中學)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