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順
當今時代正處于一個變革和轉型時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核心力量和中國社會的主導力量——中國共產黨必須不斷深化對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必須不斷地進行理論創新,占領理論的制高點。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5頁)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突出體現了敢于擔當的精神,提出了許多治國理政的新思路新論斷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歷史條件下黨和國家發展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進一步升華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規律的認識。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征程上接力奮斗的思想武器和行動指南。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概括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堅持、發展和繼承、創新的關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又在當時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揮了主導作用。面對當代新的形勢和發展,迫切要求新一屆黨中央領導集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行新的概括、新的提煉。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進一步豐富和發展,高度的概括、總結和提煉,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過程中更加具有時代特征。他強調:要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深刻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一體構成的;深刻領會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依據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總布局是五位一體、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深刻領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基本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公平正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要求,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和平發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選擇,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個領域的新闡釋
從抽象到具體是辯證思維方法的主要內容之一,馬克思稱之為“科學上正確的方法”(《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頁)。只有從反映事物最抽象的概念范疇出發,一步一步地到達他的愈來愈具體的概念和范疇,直到把事物豐富多樣性從總體上再現出來,才算是真正把握了事物的本質。就是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只有具體化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理論,才能真正具有理論的指導作用,實現理論到實踐的飛躍。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組織、宣傳、經濟、城鎮化等會議上,分別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個具體領域進行了理論闡釋,使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展更加有章可循。比如在經濟建設方面,將我們過去界定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修改為“決定性作用”,強調必須積極穩妥從廣度和深度上推進市場化改革,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資源的直接配置,推動資源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是一次理論上的重大突破,必將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比如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強調絕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提出實行最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損害賠償制度、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制度,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再如在黨的建設方面,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出臺了“八項規定”,突出反對“四風”,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重點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新的方法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從哲學上來講本身就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當中,要用改革和創新的辦法破解諸多矛盾和問題,當然需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同時也特別需要具體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這就要求必須把可能是潛意識的、樸素的方法進行提煉、歸納、總結,形成方法論體系。正像毛澤東同志所說的那樣:“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9頁)
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幾乎都談到了具體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方法問題,對指導全黨開展各項工作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比如運用中國夢來凝聚和激勵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力量。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中國夢必須堅持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強調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讓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共享夢想成真的機會,共享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的機會。就是說中國夢不僅具備完整的理論體系,而且還構成了中華民族在實現偉大復興大業上的方法論。比如提出了新的科學思維方法。提出要準確把握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做到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要準確把握問題思維,抓住改革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和深層次矛盾,找到病根,找準癥結,對癥下藥,破解難題;要準確把握辯證思維,善于突出重點,不管東西南北風,扭住目標不放松,不被任何困難所阻,不為任何迷惑所擾,堅定不移地接力干、往前走。再如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法遵循,強調全面深化改革要準確把握、正確處理好“五大關系”,就是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關系,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的關系,頂層設計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好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的關系,改革發展與穩定的關系。
(作者:中共河南省濟源市委副書記、組織部長)
責任編輯:王農媛